章荣发 张凡凯
(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2.湖北省石首市堤防管理总段,湖北石首 434400)
·施工技术·
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工程文物保护施工
章荣发1张凡凯2
(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2.湖北省石首市堤防管理总段,湖北石首 434400)
从保护原则、保护制度、保护措施等方面,对国家重点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文物保护需要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以确保文物的万无一失。
白鹤梁,水下,文物保护
在工程建设中,水下文物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比较罕见,具体施工时既要克服水下施工的各种困难,还要考虑到防止对文物产生破坏。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确定对场地内的文物进行保护的方案[1],做到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的长江中,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用“石鱼”和题刻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至21世纪初1200余年来的珍贵长江水文资料,为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共有160余段计3万余言的题刻和14尾“石鱼”,集丰富的书法、精巧的石刻和美妙的诗文于一体,在科学、艺术和历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库区正常蓄水位为175 m,白鹤梁将永久淹没于三峡库区。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国家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本题刻保护工程。
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由地面陈列馆、交通廊道及参观廊道、水下保护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下保护体工程平面布置及剖面示意详见图1,图2。
在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对文物进行重点保护,做到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1)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文物,整个施工全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加强进场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同时加大文物保护的费用投入,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2)建立和健全文物保护保证体系,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保证。坚决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管理程序确保文物题刻安全。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各工区负责人参与的文物保护小组,形成自上而下的文物保护体系。积极组织开展活动,确保文物保护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文物保护目标。
文物保护制度包括文物保护教育、检查、活动三项制度。
1)文物保护教育制度:必须对进场施工的所有人员开展文物保护学习和教育,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认清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及本工程施工的目的性。施工过程中每月对施工人员定期组织教育,时刻为施工人员敲响文物保护警钟,确保祖国文化遗产不受侵害。
2)文物保护检查制度: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随时检查文物保护措施是否落实,保护措施是否得当,每天检查对文物保护存在的隐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3)文物保护活动制度: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文物保护工作会议,研究和讨论在施工过程中的对策,确定各项措施执行。专职文物保护施工班组每天定期召开当日的工作总结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后进行落实执行。施工期间24 h派专人对题刻文物进行看护。
1)专业文物保护施工班组在白鹤梁题刻文物上、下游200m及水下保护体外江侧40的长江中设置浮标警戒区,防止船只靠近。
2)派专业潜水员将题刻文物用棕垫覆盖,再在棕垫上放置500 mm厚的砂袋保护层。
3)防护墙上插上小红旗及标上“文物保护禁区”“严禁入内”字样,以防止施工机具或施工人员靠近。
4)船只靠近题刻文物前,划船的蒿杆铁尖应取掉,以防止铁尖损坏题刻文物。
1)水下保护体施工过程中,施工船只周围要设置安全网,防止施工机具掉入题刻文物附近的水中,使题刻安全造成隐患,施工船只下锚应向外侧抛送,以防抛锚时损坏文物。
2)水下保护体施工进行水下清基时,潜水员用高压水枪冲洗基础时由文物题刻向外侧进行,清基后潜水员必须再次检查题刻文物棕垫覆盖及砂袋保护层有无移位或损坏,发现移位或损坏及时进行修复。
3)水下保护体钢筋笼吊装时,分段由外侧吊入,吊装时设专人指挥。在钢筋笼上设溜绳,防止钢筋笼碰撞防护墙。
4)在进行水下保护体模板支设时,浮吊吊装模板时设专人指挥,模板就位后进行清仓、堵缝、加固使其密封,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污染文物。
5)保护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泵送管布置不得经过文物上空,沿保护体外环布置。清除的混凝土浮浆用船运弃渣,不得任意抛弃在保护体以内。
6)施工过程中不得将建筑垃圾抛入文物区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流将建筑垃圾带入文物区域。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2],参建各方必须加强管理,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具体施工时,除在文物表面覆盖合适材料并挂网保护外,各阶段施工应选用对文物无损害的施工方法,做到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1]GB/T 50362-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Z].
On construction of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underground project at Baiheliang Inscription of Fuling
ZHANG Rong-fa1ZHANG Fan-kai2
(1.Yangtze River Survey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Co.,Ltd,Wuhan 430010,China; 2.Shishou Embankment Management Office,Shishou 434400,China)
From the protection principle,the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protectionmeasures,the study illustrat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ve technicalmeasure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projectat Baiheliang Inscription of Fuling,one of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complete of the relics.
Baiheliang,underwater,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作者简介:刘书健(1975-),男,工程师
TU745.39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2.18.142
1009-6825(2012)18-0103-02
2012-03-14
章荣发(1965-),男,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