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比较

2012-08-15 00:48欣,陈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齐 欣,陈 巍

(天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当前,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步入了改革阶段,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这一新模式正在探索中前行。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在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进行的战略性转变。然而,由于启动比较仓促,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未开展试点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导致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社会接受度不够、生源质量不高、培养模式与学术型趋同、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推进的重要问题。相比而言,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研究美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并将之与我国专业学位硕士进行比较,对于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决策略必然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推进。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创阶段是1984年到1995年,此阶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1984年,由清华大学等11所工科大学向教育部提交了《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后开展了工程类硕士培养试点工作。1986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注意培养各种规格的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人才,但只是在原有的学术型学位基础上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98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职业学位的概念。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并且将职业学位修改为专业学位。1991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随后的五年中,建筑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应运而生。1996年至2008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分别对专业学位设置的目的、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名称、级别、申报条件、审批程序等做了全方位的规定。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专业学位设置政策。2009年以来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阶段。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等各培养环节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二、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到1945年是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形成时期。1904年的“威斯康星计划”的颁布赋予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各大学和学院开始培养大批实用型专业人才,来适合当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08年,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在哈佛大学诞生。192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教育博士学位,1930年设立商业博士学位;1936年,在校长科南特的倡议下,又开设了教学硕士学位;其他大学在社会科学、药学、图书馆学、家政学和公共卫生学等领域也相继授予专业性博士学位。[1]这一时期,由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14所主要培养博士生的著名大学组成的美国大学联合会应运而生。在专业学位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大学联合会对不同学位类型的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45年至1970年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二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能够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应用研究人才,增加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的数量占硕士学位总数的比例不断攀升,其中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专业硕士学位的51%,成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两大支柱。专业学科门类也显著增加,文科类专业硕士达到121种,理科类专业硕士达到272种。1971年以来,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入了成熟期。为了避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趋同性,美国高校研究生院更加注重对基础理论的教学以及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这一阶段,美国以其完备和高质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以重金聘请著名学者任教。加强国际合作,与外国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

三、中美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比较

从发展阶段看,纵观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轨迹,美国专业学位教育远远早于我国,但总的来说,中、美两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在早期前进脚步相对缓慢,最后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自我完善,创造出各自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3]

在培养目标上,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说在“业务取向”方面是一致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美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培养的方向十分明确,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针对某一职业的、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人才。[4]

从发展模式看,中美两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地方分权的形式,具体的政策制定以及管理行为是地方州政府的责任,各州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也各有区别。美国的大学也从早期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设立各种学位,并逐渐演变成为专业教育。美国大学协会通过对硕士学位的调查,重新制定了硕士标准,进一步区分和规范学术型硕士学位与专业硕士学位,才形成正式的美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二战之后,美国专业硕士一直作为硕士教育的主导,不再只是博士的过渡性学位,开始具有专业性和终结性的特点,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形式,由中央政府通过计划、立法、拨款以及监督等手段直接对高等教育活动进行管理。[4]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一直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发展,地方及培养院校很少有自主权。

四、美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美国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历程,可以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构建获得如下启示:

(一)区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定位

自从我国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入学标准、培养模式、师资标准及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趋同性。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的特性与学术传统所决定的,专业学位的导师与教学人员基本上是学术型学位的教学队伍,缺少专职的导师队伍和教学队伍,这成了专业学位发展的瓶颈。[5]而且当今社会流行的教育价值观认为,学术型学位的地位要高于专业性学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应该严格区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性质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的培养方法。专业学位的培养就应该面向社会,培养目标坚持职业性方向,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由于所要适应的专业领域不同,每种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符合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二)加大专业硕士规模,扩展专业学位学科

美国专业硕士规模比较庞大,而中国专业硕士授予人数则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美国专业硕士占据硕士学位主导地位,而中国专业硕士占硕士总数的比例较小;与中国专业硕士相比,美国专业学位硕士涉及科类结构更为广泛,更多的涉及社会服务相关领域。[6]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应该逐步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在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同时,适时设立新的专业学位类型,如现今社会急需的金融、医疗等专业硕士学位,进而不断拓展专业学位学科范围。

(三)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相结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美国专业硕士的形成是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高校自主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专业硕士的形成是政策导向的模式,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强,所以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把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获得专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从而提高职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快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1]周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李春荣,任丽芝,李颖.美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 中国冶金教育,2007,(6).

[3]张蕾娜.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5]沙尔娜.美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及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6]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