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敏,张 锋,吕一丹,郭法宽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和核心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一个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在“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将有一年的时间要在企业参与各种生产实习活动,即顶岗实习。在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原有的德育体系和德育渠道已多数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实际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德育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大,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为汽车类专业的职校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前景。但目前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服务行业的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与行业发展需要相差甚远,汽车类专业职校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及汽车行业特点,就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汽车行业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共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三个汽车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汽车服务业。汽车服务业是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性、基础性的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伸业务,它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乘用车为例,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乘用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服务行业,导致其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从而导致汽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产生各种思想问题。
1.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前期发展缓慢,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汽车行业呈现基础薄弱、服务理念与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行业管理人员只注重附加产品销量的增加、产值的提高,却忽略了持久、人性化服务能力的提高。汽车行业具有服务性、先进性、多元化发展的特点,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需要企业整体高素质、高理论水平的支持与辅助。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呈现出服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较差,工作胜任能力较低、市场开发拓展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不能独当一面的尴尬局面。另外汽车后市场缺乏时效性、先进性、具有约束力及规范力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也造成了整体市场的混乱与发展不协调。
2.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小,经验和技能有待加强。一些有经验的维修技师学历偏低,只有中专学历,甚至没有学历,多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模式培训出来的人员。这些人多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行业内部文化素养高、道德情操高、技能扎实的榜样较少。另外几乎所有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员都得从基层干起,从基本的擦车、接待、保养干起,许多学生感觉自己的工作地位卑微,对工作怀有抱怨情绪,同时也存在与其他正式员工相对比的情况,对自己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够,感觉自己学历比老员工高,拿的工资却很少,从而产生心里上的不平衡。
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了1800万辆,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家轿的普及,在我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渐提高。
4.实习期,学生较为分散且实习单位多为私营企业。学生的分散实习导致学校原有的德育渠道失去效用,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一度成为教育过程的盲点。私营企业多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往往不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只要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甚至允许员工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一些小的企业甚至缺少企业文化,只看重员工的创收,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难以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
1.加强校内以“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这支队伍要能够充分认识汽车行业特点及从业人员的现状,并能理解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顶岗实习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岗,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这支队伍要能够尊重学生的工作,不歧视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1960年当选牛津大学校长的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曾提出过人际交往的四点建议:尽量让别人正确;选择“仁厚”而非“正确”;把批评转变为容忍和尊重;避免吹毛求疵。这些建议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尊重”提出来的。在传统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是“起码的道德共识”,学生才能够尊重他们的服务对象。
2.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引导教育。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并非纯劳动性活动,而是一个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其次学校可多组织一些如“服务行业话术”比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话术的技巧,为实习期“张口说话”这关打下一些基础。再次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礼仪方面的培训,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的外在表现。礼在乎尊重,仪在乎行为表现,二者都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3.实行德育考核制,推选德育标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德育的过程监控,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实习学生管理的机制,制定有效的德育成绩考核认定办法,规定顶岗实习期间每位学员都要有德育考核成绩,并将其纳入学分制内容,对实习学员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师傅结合实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学生定期写小结,小结内容需含有近期思想状态。这点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很重要。
4.顶岗实习过程的德育要以道德情感传输为媒介。以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启发学生内动力,提升个体需要层次;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看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重点放在激励上。道德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德育建设要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情感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地实现人格提升。
5.研究社会思潮是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需要。在社会思潮的流传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关键的载体。社会思潮能够映衬出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这是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一个重要部分。刘书林教授曾在《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文章中提出“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科学研究社会思潮,是‘两课’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改善‘两课’教学,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作为高职教师,应当积极研究社会思潮从而了解学生思想情况,这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实习期的德育工作要结合本专业学生所面向的行业特点进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汽车行业本身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又使得汽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德育工作更加不容忽视。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在会上明确提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正面临转型和质量两大问题,只有把握住阶段性发展特征,坚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以高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落脚点,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毕业生可携带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职业学校更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稳定的专业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后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刘书林.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9):62-65.
[2]孟志坚.中国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2011,(1):147.
[3]王君毅.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研究[J].职业技术前沿,2011,(12):4-7.
[4]胡孝四.论基于校企合作和生活德育的高职德育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7):64-65.
[5]李寿辉.浅谈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