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健
(济源市建设工程管理处,河南 济源 459000)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年轻干部下派挂职锻炼是我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得人们拥护。但在现实中,由于年轻干部的个人素质、下派锻炼的环境等各种外围及内因的因素,部分下派干部没有顺利地渡过这个关键期,从而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不完美的符号,严重降低了年轻干部的威信,打击了其自信,挫伤了其热情。那么,年轻干部下派挂职锻炼如何才能顺利地融入基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来说,从机关下派到基层一线,往往是“老虎咬乌龟,无处下嘴”,有心无力,有劲无处使。因此必须尽快找到工作的切入点,靠工作的平台,与群众交往,得到大家的认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树立个人的威信。
一要放下架子。年轻干部要放下架子,就是要乐于与广大群众接触,深入到一线,关心群众疾苦,不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本着民主平等的精神,积极调查访谈,尽快与群众打成一片,掌握生动鲜活的真实情况。
二要扑下身子。“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年轻干部从机关到基层挂职锻炼,就是要来获取基层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增长才干、丰富经验,因此要扑下身子,切身去感受基层的酸甜苦辣,去了解群众的艰辛疾苦,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丰富、真实的信息。
三要拿出样子。“干什么,要像什么”。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不是来镀金,不是来享受。一是在形象上要改变机关干部高高在上的作派,衣着朴实,言语通俗,与群众拉近距离;二是在行动上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决心,亮出“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要让群众真正感到挂职干部不是来混年限、混资历的,而是来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从而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戴。
四要摆正位子。挂职干部虽然要与群众融为一体,但需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因此要摆正位置,把握好“钻进去”与“跳出来”的关系,不要把自己混匿于普通干部,更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要时刻具有政治敏感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熟悉情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是感情动物,难免会有亲疏远近之别,作为高高在上的“空降兵”,到来初期无论是基层群众,还是机关同事,都难免有一个从生到熟,从不了解到逐渐熟悉的过程。因此,年轻干部要掌握好交往的度,既不要过于热情,急于融入,更不能过于冷淡,拒人于千里之外。要保持自己惯有的做人做事风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具体的事情和交往渗透性地融入。
一要待人热情。新官上任,又是年轻干部,大家都在观察其作派和为人处事。因此,年轻干部务必要在待人接物上谦虚谨慎、积极热情,要有意放低身段,主动示好。尤其是对待上级和老同志要特别礼让三分,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期待,也显示了年轻干部的修养恭敬,有利于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更好的打开工作局面;对待同级和下级,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大家,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要用客观的视角去观察人、判断人、发现人、使用人。
二要关心下级。年轻干部新到一处,要开展工作,离不开下级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关心下级,留心下级的特点和需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在符合国家法规法纪的允许之下,尽量在生活上、工作上帮助和关心自己的部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士为知己者死”,只有年轻干部关爱部属,部属才能更加热爱年轻干部及其所代表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才能使大家都生活在由热爱形成的温暖的大集体中,才能更加和谐地推进事业的发展。
年轻下派干部“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到部分资深中层和老同志的支持和拥护,甚至遭遇他们的消极抵抗和有意孤立,这里面有较复杂的政治和体制原因。在我国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中,越往上层位置越少,晋升难度越大,综合素质要求越高。而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往往限于干部体制和职数的原因,交流出不去,提拔没位置,如果仅有的职数还被“空降兵”给占据了,必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抵触和不满。这些因素往往会使年轻干部在挂职锻炼初期,遭遇部分人的冷遇和敌视,遭受或明或暗的阻力和不满。因此,年轻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工作方法,一味委曲求全,靠退让求团结,可能得不到真团结,既打不开工作局面,又助长了部分人的嚣张气焰,起到了很强的负面示范效应,更加剧了年轻干部的被动局面。因此,只有在工作中斗争,在斗争中成长,以斗争促团结,以斗争促发展;在博弈中展示实力,在较量中统一战线,在较量后形成的新格局,这样才能真稳定、真和谐、真团结、真融入。
第一,适度展示实力。俗话说,吃柿子捡软的捏。新官上任,要镇得住,方能坐得稳,要有实力,才能坐得牢,这是破除资深干部挑衅个人权威的有效方式。一要凭借外力,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传递上级组织和领导对新任干部的支持信息。例如可通过初次上任时,主要领导的大力肯定和高度评价,为年轻干部开道清障、保驾护航等。通过外力巩固地位,获取权威,展示实力;二要练好内功,展示自己的硬实力,赢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要本着“管什么、学什么、精什么”的原则,在业务方面技高一筹,通过过硬的专业能力,展现专业技术水平和专家风采,解决单位在技术和发展上的难题。要深入研究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工作能看出门道,讲话能说出条条,指导工作高屋建瓴,切中要害,让大家能信得过、跟着走、心口服。
第二,适时表现能力。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要烧哪一把,怎么烧,却非常有讲究。年轻干部要慎重选择上任后要办的头几件事情,既不要好大喜功,哗众取宠,更不要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展示能力,表现实力,巩固权力,扩大影响力。让上级放心,让同级舒心,让下级安心,让群众开心。例如可以通过对大事要事的决策和分析,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理,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指示,展示自身清晰严谨的思路,开拓进取的作风,开阔豁达的心胸,掌控全局的能力。
第三,适当运用权力。“人上百种,啥人都有”。年轻干部在下派挂职锻炼期间,也会遭遇个别严重不配合工作的人。对于这种情况,年轻干部要以大局为重,以利于工作、利于感情、利于发展为先,在给予一而再、再而三的有礼有节的沟通协调之后,如果继续固执不化,不予配合工作,就要选准时机、找准软肋、避实击虚,适当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处分处罚、停职轮岗、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组织手段,分化瓦解不和谐势力,或击其核心,或剪其羽翼,从而过滤杂音、肃清队伍,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团结的良好局面,绝不能让其形成势力,扰乱工作环境,影响事业发展,降低个人威信,带来负面影响。
年轻干部必须要与挂职锻炼单位的主要领导配合好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这是顺利融入基层的关键因素。
一要多汇报。年轻干部初来乍到,与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有一个相互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因此,年轻干部务必要积极主动,多汇报、多学习、多请教,通过行动,表明态度,获取支持,更快地融入团队的核心层,以取得班子的支持和助力。
二要勤沟通。沟通出感情,沟通出效率,沟通出生产力。沟通是信息传递的有效方式,沟通是进一步吃透班子决策及意图的必要手段,沟通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新加入这个大集体,对班子决策的很多背景信息了解不足,如果不勤于沟通,可能就会有偏离、有失误,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损失,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要摆正位。年轻干部要给自己摆正位、定好位,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处理好与主要领导的关系,与同级领导的关系,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用权不争权,补台不拆台,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更好地融入团队、融入工作。
四要定好调。年轻干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开好头,定好调,处理好为人低调和做事高调的关系。为人要低调,就是要谦虚谨慎,不封官不许愿,不搞吃吃喝喝、拉帮结派,要有意藏行止、敛偏好、慎私访、隐私情;做事要高调,就是要拿准吃透,一心为公,不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选准一两项中心工作作为突破口,适当高度宣传,及时向上下通报工作进度和成效,劈好前三板斧,展示实力,亮出能力,扬威立信,为自己的事业开好局,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为全面深入地融入基层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