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院校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2012-08-15 00:47:13叶依如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计算机实验教学

叶依如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高校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也日异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因此,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且相对完整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是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构建基于绩效技术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高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种评价手段已完全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温州医学院校的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为例,实验内容偏重于验证性实验,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实验相对比较缺乏,许多实验指导老师往往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对理论课上的教学知识浓墨重彩,所使用的作业评价系统几乎都着重于进行对、错评价,评价结果更多的是单一的分数;这个分数不仅缺乏生命力,而且对学生不具有实际改进学习的意义;且这种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因此,这种评价手段已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且不利于学生的反思与进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来看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摈弃仅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素质的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形成科学公正的素质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把素质教育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才能形成推进素质教育激励机制。

改变现有的实验教学状况,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必须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规范,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修正。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生动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同时为确保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高效管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有效深入,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力求使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当今世界上流行的管理方法——绩效技术,是管理科学的前沿,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近年来该技术在应用中取得的明显效益,无不引起企业界、教育界的关注。1954年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 F.Druker)提出绩效评价目标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围绕确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对自己的行动负责,结果用绩效评价来考核,以求不断改进工作和学习,其中绩效评价指标则是目标的分解,并尽可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的附录“专业词汇表”中,对绩效技术是这样界定的:“绩效技术是一种对项目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绩效=目标方向×工作效率。在学习评价中,行动结果可用个人定量评价和小组综合评议两种主要绩效评价形式来考核。对于给定的目标,自我选择有效方案,合理分配资源,使得反馈控制和监测操作过程有一个整体观。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中全方位引入绩效技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考试不再是主要的,学习者受到尊重。同时,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也符合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全局意识等得到很好地培养,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最终能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绩效评价技术这一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能站在管理和评价的角度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二、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引入绩效评价目标管理理论,利用在线评价系统搭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平台,尝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这门公共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该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只是及综合发展得整体要求制定学生学习总目标和子目标,学习需求分析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它将成为落实学习目标的手段。其次,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学生在非实时监控的情况下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随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以鞭策自己。最后,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着眼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学习效果的持续改善。我们将该评价体系中的管理过程归纳为六个步骤。

1.设立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1)对比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要获得的成果(总目标),用绩效词汇表达出来,如数量、质量(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时间等;

(2)确定将学习目标细化后每个方面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子目标);

(3)保证每方面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结果有直接的贡献;

(4)确定每方面学习结果的权重或优先级;

(5)确定测量每方面学习结果的方法,尽量具体;

(6)确定评价的标准;

(7)编写学习计划(包括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测量方法和标准)。

2.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观察与测量,记录学习表现。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其实,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记录学习情况,并尽量做到图表化、例行化和信息化。这一方面为后面的辅导和评价环节提供依据,促进辅导及反馈的例行化;另一方面,学习进度的记录本身是对学习的一种有力推动。

3.辅导和反馈。就是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反馈——表扬和批评。动态反馈沟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话、E-MAIL、视频会议、小组会议记录、作业文件夹等。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行为好坏的评判标准应是事先设定的,若改变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当观察到学生好的表现时,应及时予以表扬。同样,当学生有不好的表现时,应采取一定的策略使其认识到不足并给予帮助改正。

4.学习评价。就是通常所说的评价环节。在学习评价管理过程中,评价是连续的过程,而学习评价则是过程中依据设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的正式评价。对达到学习目标者予以奖励(总目标或子目标达标者均可奖励),对未达标者则进行下一步骤。

5.反馈沟通。反馈沟通应尽量采取实时的能彼此快速交流意见的方式,这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评估结果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的过程,而且要分析学习目标未达成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除了面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形式,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6.制定改订计划。根据反馈沟通达成的改进方向,制定个人改进目标和相应的行动措施,并落实在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中。

三、总 结

这种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它关注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状况的评价和测量,从结果反过来指导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展开双边或多边交流活动,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学习探讨、情感交流、人文关怀和思想的碰撞与升华,从而影响、促进和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健康、自主地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技能,以评促学,引导、激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地、可持续地全面发展。

[1] 刘建民,秦惠洁.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6):4.

[2] 程金林,吴斌,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76.

[3] 吴瑞华,熊才平.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6):136.

[4] 李建设,熊建文.多元智能评价观及其对实验教学评价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49.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计算机实验教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