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君
(潍坊市潍城区财政局,山东 潍坊 261021)
总部经济由于其强大的经济集聚与辐射力,对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各地助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总部经济是指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和管理等各种组织。总部,并不是仅指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及其派出机构,它应当有更广泛的范围。发展总部经济也不是少数几个城市特有的权利,大中小城市都应当树立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识。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必然聚集一定数量的、与城市等级相对应的、不同领域的总部。与此相对应,每个城市的总部经济资源,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既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既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具有普遍适用性,差别在于总部的等级、影响力不同而已。
发展总部经济有以下几方面好处:一是税收供应效应。一个总部在哪儿,结算中心一般就在哪儿,无论是通过什么形式,有一部分税收是上交在总部所在地,例如企业所得税,一般都是在总部集中汇缴。因为这些员工工资较高,一般都在几千上万或者更多,个人所得税也是当地一笔不小的税收来源。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以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公司对产业链上的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及其他行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使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间接税收增加。三是消费带动效应。总部各种经济活动,它的研发活动,要有很多的投入,它的交通、通讯以及其他的各种消费在这个区域来实现,同时公司的白领阶层他们消费还将带动这个地区的旅游、健身、娱乐,以及子女的教育等等的衍生效益,这些消费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拉动消费市场,增加税收。四是就业乘数效应。包括商务服务产生的就业与生活服务产生的就业。一个地区的服务不仅带动就业,而且与整个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住宅、物业、绿化等方面的服务密切相关,这样产生了新的就业,我们叫做就业乘数效应。五是社会资本效应。一个地区总部越密集,说明这个地区的生活比较优越,而且这个城市总部越多,会带来城市的文化的多元和融合,能够使得整个城市的开放度更高,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各种条件更趋完善,所以对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的总部经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贡献中,总部经济份额达到12.3%,成为拉动潍城经济的重要力量。潍城区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该区产业升级的最大优势和动力,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投入,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四个比重”快速提升来促进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鲁东物流中心片区。聚集了豪德商贸广场、钢联物流园、佳乐家物流园、力威体育用品这样的区域性大物流项目总部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由此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社会服务、批发零售及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西街68”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抓住创意产业街被评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契机,聚集了动漫制作、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发展,借势潍坊基础教育品牌效应,发挥金星书业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全国基础教育专家进行教育图书科研、编排、出版,带动印刷、美工、包装等相关产业,把潍城逐步建成全国基础教育图书研发出版基地。
三是金沙城市广场片区。金沙城市广场是引领时尚消费的综合性娱乐中心。量贩式欢乐时光KTV、国内顶级视听效果的大地数字影院、市内最大的欧式酒吧—研色酒吧4个大型娱乐项目已运营,佳世客、颐高数码等品牌先后入驻,金沙大酒店,金沙城市广场已成为市区休闲娱乐的重要聚集地,带动了全区休闲娱乐业繁荣发展。
(二)总部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发展总部经济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相关要求,潍城区在对总部经济现状作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初步研究分析,认为该区相比较周边区域范围而言,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潍城区是潍坊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具有较为完善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公路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水运、空运便利,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火车站、快速干道、高速公路、水运、空运等各种交通资源高度密集,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2.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该区坚持一河四中心和两山一湖、军埠口、玄武街、于河四大重点区域开发,以全域272平方公里开发带动城市现代化、产业高端化。在重点突破上,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重点抓了楼宇总部、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发展转轨,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和一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心城区充分依托这些现有优势企业的集聚发展,有效鼓励引导相关企业的行政总部、营销总部或结算中心入驻潍城提供了良好条件。
3.城市品牌优势。潍城既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区。在发展定位上,立足潍城历史基础、发展机遇和潜力优势,从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健康生态之城三个方面来定位;在概念引领上,主要是以生态宜居区、中央文化区、商贸物流区、中央休闲商务区四个概念来引领潍城发展。目前正致力打造潍坊最佳宜居区域,使潍城真正成为宜业的热土、宜居的福地。随着潍城对外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生态宜居这一城市品牌将最有可能成为引进企业总部落户潍城的一个卖点。
4.人力资源优势。据统计,潍坊市现有各类学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1652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各类中等学校100多处,可为投资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潍城区放大浮烟山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优势,建设了浮烟山科教产业园,推进高等学校建设,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潍坊医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潍坊技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在区内落户,目前入住师生4万余人,通过人才优势吸引高智力产业项目落户,打造创业培训辅导基地。这些高校将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5.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深入开展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年活动,以干部素质的大提升为赶超跨越、全面升级提供有力保障,把政策作为环境的第一竞争力,遵循国家和省市政策框架,在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重大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更具特色的配套政策。对涉及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办事限时、服务代办等制度,以良好的政务环境提供支撑保障。
(三)总部经济发展比较劣势分析
1.经济实力不够强。与其它各县市区相比,该区经济总量一般,人均水平不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不够快。去年在全市公布的4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仅有实际到账外资、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非公有经济单位数及从业人员、工业投资、现代农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节能环保投资、公共服务投资等10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38项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二是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0年,该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1.7亿元、增长15%,完成投资107.4亿元、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2%,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4.9%,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2%,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56.8%。但是,与全省同类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55%的平均值相比差距很大,更远落后于烟台芝罘的70%、青岛城阳的68%,与同处潍坊市的奎文区相比差距更是显而易见,发展速度比较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不够快,高端服务业不够突出,新兴服务业仍处于培育阶段,还需要加强引导。三是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不足。从整体上看,该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新技术企业,支柱产业不够突出,缺乏产业链条的上游企业。去年,该区规模工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仅占全市平均数的53%。第二产业提供税收仅增长0.1%,比全市低20个百分点。
2.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务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中心城区目前的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市场,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上信息流不甚畅通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服务行业方面,难以满足较高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更无法对外产生吸引力。特别是在五星级大酒店等一些高端服务设施方面的空白,难以让企业高管人员在潍城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这也成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
3.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一个地方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这个地方在资金信贷、企业融资、资金结算等方面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就当前中心城区来说,存在信贷总量相对较小与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不匹配、信贷投向分散与信贷需求集中不匹配、融资渠道单一与行政资源丰富不匹配等矛盾。目前,除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股份制银行、合作银行和跨区域的其他商业银行及其办事机构在该区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给企业在资金结算上带来了不便。
4.高端人才较为紧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大批量的高级专门人才。总体上说,当前该区人才总量不大,高层次人才缺乏,尤其是企业所需的经营管理、熟练技术工人非常紧缺,且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较突出。在人才引进上,也存在着“难引进、易外流”的现象。不少企业反映,由于该区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人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使得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特别是难以聘请到企业紧缺的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发展总部经济只有致力于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才能全力打造区域性、特色性总部基地,通过发挥总部经济的辅射带动作用,促进该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总部或分支机构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坚持循序渐进和错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总部经济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总部经济。潍城区正处于总部经济的初级阶段和自发阶段,要循序渐进地做好各项引导和扶持工作,要与奎文、高新两区形成错位发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总部经济道路。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积极引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国内外的上市公司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中小企业总部进驻该区。
(二)发挥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城区外围,15平方公里的科教产业园区已入驻潍坊医学院等6所高校、4万在校师生,五年内将形成10万人的创业群体,打造聚集高端实用人才的科教之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资源优势,依托该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积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为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尽快使之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注重抓好企业家队伍、创新型人才队伍、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将该区打造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
(三)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设总部产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通信、网络、传媒、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规划和建设商贸、商务办公、住宅、金融、娱乐相结合的商务区,以完善的服务业服务于企业总部发展。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政策导向和全方位服务,引导部分楼宇经济升级为总部经济,在总部经济集聚区,以楼宇经济作补充,使各项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特别是重点吸引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业巨头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四)转变政府职能、制订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
加强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总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主体是企业。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引导总部经济发展。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运作好总部经济。加强对发展总部经济的专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实行区域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尽快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总部企业在项目建设、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加快吸引公司总部机构在该区集聚。
(五)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用地
依托区域经济建设的契机,尽快在该区域内规划落实总部集聚区的建设用地。同时,对原在该区的保有工业用地的企业,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以及用地性质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在原址上建造总部大楼;对著名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来该区设立总部机构,优先在工业用地规划中予以安排;对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需“退城进园”的原有工业用地,优先发展营销、研发、管理等具有总部职能的企业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或特色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快该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总部经济用地开发可采取政府立项建造,也可引入国有、集体、民营等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竣工后按成本价销售或出租给符合入驻要求的总部企业。
(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配套产业
加快招商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壮大金融保险、中介咨询、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商贸娱乐等产业,给公司总部落户有力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的软硬环境。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加快建设各种高级商务楼,规划各种总部集聚区,还要注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总部经济相关的配套政策,吸引和培育大量高素质人才,努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七)全力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形象”的观念,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和谐发展环境。一是优先保证总部企业各类技术、人才和各类用工需求,优先低成本或无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用工培训,优先提供科技咨询,主动协调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产、学、研衔接和定向服务工作。二是围绕总部企业落户、办手续等,相关部门要优先受理、优先立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优先审批,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优先上报,主动协调,限期办结。建立总部区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代理服务、现场办公联动制度,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总部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全面负责公司总部的建设,并在总部核心区集中办公,制定和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强化宣传力度,对发展总部经济不断进行策划、宣传、推介,努力将总部经济打造成该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区域名片。
[1]付友良.总部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7,(6):3-4.
[2]何俊.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J].贵州社会科学,2010,(2):87-93.
[3]严雯.总部经济对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4):93-95,111.
[4]高洪深.总部经济: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4):71-83.
[5]于波.总部经济要发挥区位中心效益[N].中国企业报,200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