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12-08-15 00:50佳董杨子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文/贾 佳董杨子李 蕊

(1.石家庄经济学院;2.石家庄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依然是相当的严峻。

(一)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1万,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50万,而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余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二)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知,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而前几年比较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成为“黄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三)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四)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高于男性毕业生(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显。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因而学生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不强。加之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高校招生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吻合,其中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过于求。前几年部分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新上所谓“热门”专业和“短、平、快”的专科层次,使学校培养脱离了社会的需求。

(二)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首先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目标、没准备,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往往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面过窄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其次是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我国部分大学生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完全独立靠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位、找工作的大学生不足一半,甚至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家长在后面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这种社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低素质之间的矛盾,使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就业市场环境不公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障碍,如专业学历条件苛刻、户籍档案壁垒、就业歧视等,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对弱势群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一些用人单位亟须规范,政府部门继续提供相关政策性支持。

(四)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功能欠缺。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学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职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迎接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功能和内容比较单一。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方面,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一是与产业结构结合。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依据企业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二是与发展形势结合。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

(二)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积极通过各类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自己尽早进入工作角色。

(三)营造大学生就业的支持环境。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营造出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用人单位、社会与学校及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但应积极地接纳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用人单位还应加强人才储备并加大与高校的联动程度;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一些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规章制度。

(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主动创业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关系,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纠纷;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积极吸收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老师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1]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3]崔怀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4]金喜在.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