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明德 林 文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江西省现有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十多所,主要招收国家统招物流管理专科学历教育和物流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助学教育学生。随着我省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以及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关注。对于学校来说,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载体,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延伸和验证。对物流企业而言,企业希望招聘到有相当实践技能能力的大学生,希望热忠企业并能胜任物流企业的工作,而不希望要花很长时间来培训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而言,物流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良好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将更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的重心。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评估体系缺乏。由于我省民办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质量评估都处于摸索阶段。而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尺度,如果没有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实践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虽然许多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大多都设立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环节、毕业论文等,但几乎都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教师在考核学生时,没有可操作性强的量化评估体系,基本上是凭主观印象考核。
(二)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亟待提高教学环节,主要表现为:没有像重视理论教学那样重视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难以满足培养实用型物流人才的要求,理论性多,操作性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重视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而很少设置专门的操作技能课程;在课程课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较多,而实践课时较少。由于受到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许多教师不会讲授物流操作技能的课程(部分),造成实践教学课时的“压缩式”取消。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突出。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照搬物流管理本科的课程,把高职物流管理做成了“压缩饼干”,而没有依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比如说《第三方物流》课程,该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几乎没有可实践操作的部分。
(三)资金投入不足,实训设备条件性能差,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对于民办高校,政府不给予拨款,办学经费主要学校自筹,造成了办学经费的严重不足。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物流实践及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都没有增加,致使设备数目不足,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占有比率下降。同时,校外实习基地没有增加,从而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四)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民办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许多并非本专业,多数是从相近或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这些教师只会讲授理论,不会实践技能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实践教学的开展。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属新开专业,不但普通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更为缺乏。既懂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又有丰富物流实践工作经验的骨干少,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很难招聘到这样的人才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另外,有经验的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待遇较高,而学校待遇相对较低,他们不愿到高职院校来从事教学工作。
(一)找准物流管理专业定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有采购员、仓库管理员、保管员、报关员、货代员等等,学校不可能在实训设备条件方面做到样样俱全,而是应该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教育的特点,那就是紧贴市场办学。各民办高校把“瞄准物流人才市场,跟踪物流人才市场,适应物流人才市场,服务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目标,坚持“对准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对准实践抓教学”的办学理念。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首先要研究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考核的形式也可多样化,教师确定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考核。比如,采用入库实际操作,看学生能否填写各种单证,填写是否合格等。还有如物流技能比武、口试、上机考试等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二是要把评估指标体系落实,杜绝教师和学生把评估视作“走过场”而没有起到评价作用;三是要培训评价教师的考核评价能力,做到评价学生的实践成绩准确公平。
(三)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改变课程体系及课时分配。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训时间都应该给予充分的保障。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软件操作》等。也要增加一些物流企业需要掌握的物流市场开发和物流服务管理的技能,如《物流市场营销》、《流服务管理》;调整专业课的课时分配,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应该理论课时与实践操作课时各占一半。应由教育部门组织各高职院校与物流相关企业合作编写适合民办高职物流管理的实训教材。只有通过与企业人士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材,才能规范实践教学,提高办学水平。
(四)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物流实训设备投入。公办高职院校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大多购置比较好的物流实训设备,实训条件较好。虽然国家财政不给民办高校直接拨款,但可以争取国家财政在购置实训设备的补贴政策。民办高校可以与相关物流企业合作,物流企业出资购置物流实训设备,采取订单式的专项岗前实训。成立由高校教学领导、合作企业高层管理、相关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他们对每届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其次,在基层教学单位成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实践课程开发小组,学院划拨专项资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项目开发;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有效监控,及时完成实践课程建设的验收。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物流实训设备的问题,又适应了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了学校实践教学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隙对接。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及待遇。物流师资水平决定了物流实践教学水平,所以应大力提高民办高校物流师资水平。同时,根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而且要求教师应该具有长期的物流企业工作经验。因而,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给民办高校招聘到的高级人才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政府补贴,评定职称、科研项目等方面与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学校也要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各方面待遇,使其安心从事教学工作。学校要制定相关计划分期、分批派遣没有物流实践经验教师到物流企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将他们的直接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物流培训,并参加各类中高级物流职业资格考试,对于获得证书的人员给予相关奖励;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新动态;另一方面积极根据需要聘请一些在物流企业管理工作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六)开放办学,加强民办高校之间、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各民办高校之间定期开展物流管理教学研讨会,针对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方法进行讨论,物流实践教学资源互相整合,创新优势,交叉互补,取长补短。同时,也要加强与公办高职院校合作,可考虑逐步创造条件,合作办学,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1]赵振铎,郑明贵.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J].经济师,2009.10.
[2]李军.高职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
[3]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