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厌学问题研究

2012-08-15 00:50姚宗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学校

□文/姚宗涛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蚌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大学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后备人才储备库,而且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当今大学生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我校大学生厌学状况调查

厌学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走向了歧途。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体验,对大学生厌学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和调查。该调查主要针对我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展开,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问卷回收率达93.8%。调查对象中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46.9%和53.1%;管理学科、法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比例分别为48.2%、45%和7.8%;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家庭背景为农民的占60%,为工人的占42.4%,为知识分子的占14.6%。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3%的大学生认为考试很重要,考试时会感到适度紧张;有4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到的有用知识很大程度上通过社会实践获得,32.8%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几乎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83.5%的大学生逃课厌学是因为睡觉和上网;35%的大学生厌学逃课是由于忙于社团活动,此外,去上课的人中从来不玩手机的仅占6.3%,有32.4%的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取向等还没有完全成熟,基本社会化阶段还没有完全结束,处于基本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交叉阶段,自身各方面的因素都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受到与其接触的社会群体成员的影响。

1、迫于就业压力,忙于各种证书考试。虽然现在全球经济处于复苏时期,但目前就业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袁贵仁在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上年增加约30万人。逐年增加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年未能完成正常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的存在,2011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外,由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有证与无证者区别对待,不少怀揣证书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才使得众多本来就背负就业压力的在校生纷纷加入考证族。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在校大学生为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考证的倾向越来越大,而无暇顾及对自己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被调查者考过证书,14%的人准备参加考证,只有6%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也不准备参加考证。

2、腐朽网络文化的误导,滋生不良之风。网络是一个网罗万象的虚拟社会,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利弊信息,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尚未成熟,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游戏、不良网页信息等的诱惑。调查显示,61%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

3、整个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对现实产生不满,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偏激行为,逐步显露厌学情绪。

(二)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特定环境,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具体的办学宗旨以及学校对自身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能否减弱学生厌学的情绪和现状具有最直接的操作效应。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的方法欠缺是大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1、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完善,要求不够严格。学校的管理完善与要求严格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学生对学习课程的是否重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学校一旦减少了对他们的约束,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逃课现象就会频繁发生。

2、学校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陋。学生上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手段借用了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不能够解决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陋的问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3、学校过分强调教学目标和老师的科研成果。为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学校不理会学生的承受能力,只是盲目追赶课程,致使教学效果较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办学资格,学校对老师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学校还规定科研成果和老师的职称评定相联系,这种情况必然会加大教师的科研压力,减少他们花费在所授课程和关心学生方面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如果受到较多功利主义的影响,会滋生学生功利主义的心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个微型社会,家庭的成长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大学生厌学倾向的严重程度与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交流程度有一定关系。

1、父母的教育程度及方式影响着子女的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且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较多宠爱,导致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家境优越的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使他们对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畏难情绪,再加上稳定的经济保障,给厌学情绪的滋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较少,加之大多数孩子离家较远,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较少。许多家长,在子女读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对其思想、学习等知之甚少,而学校也很少主动与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工作表现等情况与家长沟通。这些导致了父母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导致子女错误地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关心,长此以往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定位,也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降低,会对自己的学习有影响。

3、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学生对于毕业后工作问题表现冷淡。他们认为,有雄厚资本或者强大实力的家庭作为自己前途的保障,自己无需操劳毕业后的工作,因此他们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自己放松了学习;一部分家境不好的贫困学生,面临经济压力,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做兼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

(四)自我因素。大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虽然与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主要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根据回收问卷结果,具体表现在:

1、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不是当初理想中的象牙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对自身大学学习的迷茫,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厌学情绪渐生。

2、自制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学生活相对自由,接受的信息源较多,业余生活丰富,如果沉迷于享乐,会致使其无心学习,并逐渐产生厌学倾向。另外,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下课后不能及时巩固,简单应付考试,学习态度不端正。

3、过多地热衷于课外活动,无暇顾及学习。很多大学生认为,学习课本知识没用,不如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他们刚入学时往往会参加不止一个社团,忙于社团活动占用了其大量时间,尤其是学生干部,有时甚至逃课去处理各种事务,这种情况下产生厌学也就在所难免。

三、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要加强对自身各方面的认识,不断进取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我约束力。现在我国处于经济和政治的转型时期,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转型时期的重任。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意识到学习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关键。大学是人生学习中的重要时期,认真学习刻不容缓。要提高自我约束力,为了自己既定目标努力奋斗。

2、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大学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精、学透,为以后的成功增添一份保证。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个时期内的短期目标,结合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并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要有适当的危机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正确评判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的宝贵时间,进一步把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加突出,把自己的不足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弥补。另外,大学生可利用寒暑假之余,到社会上去亲身实践,以防进入社会后再次产生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的不适应感。

(二)完善学校的相关工作

1、完善校规校纪,加强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以及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大学生的自制能力一般较差,完善校规校纪,加大管理,使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另外,学校要逐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增加与学生的即时互动,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起来,从而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据调查显示:对老师的讲课内容,88%的大学生喜欢听自己感兴趣的;76%的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程会认真学习。因此,学校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增加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机制,把学生每学期在校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子女更好地沟通,给子女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除了培养、教育、指导学生外,高等院校承担的大都是程序上和手续上的工作,即辅助性工作。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

3、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全面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校园中,学生党员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的代表,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让他们成为校园中一面鲜亮的红旗。

4、加快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同等院校的互动教学平台。同时,留心学科前沿发展,根据各个课程的最新发展,浏览最新的教学信息,整合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弥补教材陈旧的不足。

(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受的网络信息较多,思想主见动摇不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逐步确立起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取向,对防止大学生偏激行为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

现在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代前沿性,但多数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仍仅以简单枯燥的言传说教为主,这在根本上无法对大学生的舆论导向产生影响,也就无法使大学生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取向。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换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以前那种固有的教育模式,对虚拟的网络世界重新定位,把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思想教育者应根据网络中的流行文化,适时地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与大学生平等对话的网络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各高校应改变原有第一课堂的教育模式,把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重新树立起大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使命感。教育部李卫红在北京召开的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因此,要在原有思想教育的模式下,积极大胆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从理论素材、话题选择、讨论内容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体系创新,为学生提供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社会公共议题和素材,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加强思想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与学习的关系,并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老师还要多和学生接触,及时疏导困扰学生的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

[1]潘云华,陈勃.高校考证热的生成逻辑-博弈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1.4.

[2]张翠萍.“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J].2008.11.

[3]杨正勇,杰觉伊泓.对大学生厌学与应付学习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0.8.

[4]史伟,张琪.大学生厌学的诱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2009.

[5]腾贺国.从“被就业”再审“三螺旋”[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6]利用网络新媒体为学校思政工作.http://www.0.cn.ht/edoas/website18/02/info1253487959733302.html.

[7]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