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2012-08-15 00:50杭品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农业

文/杭品厚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我国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文/杭品厚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出现了发展速度过快、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衡、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提出解决对策。

城市化;城市人口;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在空间上聚集。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市质量得到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正在逼近50%,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在或即将转变为城市人口,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空间规划缺失。截至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47%,城镇人口6亿人,而在1991年末,城镇人口3.1亿人,城市化率26.94%。也就是说,在20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增加了2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速度明显过快,如欧洲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历了50年。此外,我国的大中城市数量迅速增加。1980年我国只有51个城市人口超过50万,到2010年,我国已有185个城市跨过50万门槛。预计到2025年,我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到这一行列。另一方面,我国对城市空间结构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人口和工业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急速发展而中小城市被严重抑制;不仅城市分布不均衡,区域差距也较大,工业城市和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而在中西部地区较少;在城市内部,土地开发往往缺乏系统的规划,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基础设施不完善,从而造成很多城市的环境不断恶化。

(二)农业基础更加薄弱,产业结构失衡。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的传统农业是以中小农户为主的生存农业,改革开放后一直采用初级产品出口的模式,从事种植出口经济作物的商品农业得到发展,而从事粮食作物的生存农业逐步衰弱,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日趋不合理。在农业发展模式还没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片面地将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盲目圈地扩张的城市化和城镇化,造成大量耕地抛荒,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挤压了中小农户的生存空间。在农业比较效益日渐低下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一代纷纷进入城市打工。一方面由于城市产业化需求的有限和产业特质劳动力的选择,无法通过产业化消化大量被征土地的农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农村三无人员和城市准市民阶层,从而出现城市人口和贫困同时增长的局面;另一方面农业种植结构极不合理,长期忽视粮食生产,如此下去,国家将不得不进口粮食以弥补供应缺口,影响粮食安全。

(三)能源、资源需求剧增,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特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约3.5~4倍。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将造成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的大幅度上升,能源成为限制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各地资源紧张已经呈现。以水资源为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大增量,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同时,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严重水资源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二、解决对策

(一)应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对于我国城市化速度过快、空间规划缺失方面的不足现状,国家应从宏观上制定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战略,其城市空间规划不仅要考虑交通因素,还必须因地制宜地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特点,从改善人们在城市中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和交通互动的整体关系、资源能源的约束以及区域的承载空间等因素,科学审慎地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当前,我国相当一批大城市正处于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审慎决策城市框架结构,避免城市越摊越大、中心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城市生活不便的现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市十分重要。

(二)应高度重视农业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城市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不仅为城市提供粮食,更为城市化提供资金积累、原材料和劳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都是建立在农业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在与城市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发达国家的农业种植结构构成和规模都会保持合理的水平。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应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发展以高附加值的规模化生产模式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当前我国农业薄弱,将无法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针对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年轻人务农积极性不高等严峻局面,国家应进一步出台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调整农业中的种植结构,对于农村创业的青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信贷支持等,引导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强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采取各种手段节约资源和能源。国家要运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如财税、金融、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努力减缓自然资源的损耗速度,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推进“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创造条件。

[1]陈锡文.通向市民之路 [J].财经,2006.19.

[2]董文柱.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J].学术探索,2005.4.

[3]刘炜.城市化发展需正视的八个问题[J].经济学家,2006.1.

[4]姚士谋,朱振国.城市规模切忌盲目扩大[J].中国土地科学,2001.4.

F12

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3日

猜你喜欢
城市化人口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