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成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人文系,湖北 武汉430065)
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龚成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人文系,湖北 武汉430065)
阅读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阅读效果因人而异。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给出一些建议。
阅读;大学生;独立思考
阅读是人们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反映。人们在阅读时需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比如词汇知识、语法知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门必备的技能,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和乐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异,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只能通过字面意思理解文章,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扎实,能够理解文章作者隐含的信息。不同的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同,有的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有的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阅读的过程和造成阅读效果差异的原因,老师可以运用相对应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
2.1 阅读的定义
不同的人对于阅读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Goodman,1967)。有人认为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通过解码文字可以重新认识作者传递的基本信息。
2.2 阅读的过程
无论人们怎么定义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三个因素即作者、文本和读者。文本由文字组成,人们通过理解文字的意思来猜测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阅读可以分为连个阶段即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2.3 影响阅读的因素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阅读英语文章需要克服以下几种困难。
2.3.1 语言知识
首先是单词和语法,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读大学之前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却在阅读英文读物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能全面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辨认单词,并且逐词逐句的阅读。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读,到最后一篇文章读完了,却无法把握文章的整体大意,甚至根本没读懂,既浪费了时间也挫伤了阅读兴趣。
2.3.2 文化隔阂
语言也是文化的反映。中国学生在进行母语阅读时,是不会感受到很明显的文化上的隔阂或困难的。即使一篇文章没有清楚的交代所述故事的背景,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识来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如果是一篇英语文章,在不了解西方文化历史的前提下去阅读,学生会感到困惑与不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英语中有很多俗语与宗教有关。一篇文章中可能出现圣经中的句子,而学生没读过圣经的话,就没法理解作者的意思了。任何语言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表达和词语。这些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看的报纸和杂志中,所以中国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时会特别难以理解,就是因为没有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些知识的欠缺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在里面,毕竟没有在那种真实的环境中生活过。所以学生平时多了解一些欧美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增强背景知识的储备,在阅读英文读物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其内容了。
2.3.3 中西篇章模式差异
即使是同一件事,描述的语言不同,描述的方式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非常明显。例如中国人写信时,地址的顺序由大到小,国名-省名-城镇名-街道名-住宅的门牌号码-收信人;而英美人的顺序却是相反的,这反映了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同一群体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交流的默契和约定俗成的规则,这种默契帮助人们更快捷的理解信息。这种默契即包括有文化,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无形的沟通纽带,使得相同种族和文化的社会联系更紧密,同时使得其他群体难以理解。
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信息的编排方式不同,也就是人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比如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英文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门见山。作者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阐明理由。英美人在说话和写文章时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细节;先综合,后分析。与此不同,中国人在表达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间接暗示旁敲侧击等方法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英美人偏向逻辑、分析、抽象的思维模式,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讲究实事和依据。在编排文章时,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种模式被称为直线式篇章模式,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开头主体和结尾。每一段落的开头便明确主题,即主题句一般出现在第一句,作者再围绕这个主题分开进行阐述。阐述时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到特殊,时空顺序等直线排列。了解了英文篇章的模式特点,在阅读时学生就容易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而不是将所有精力放到每一个句子或词语上。
一般情况下,阅读和理解是两种同时发生的行为,甚至有人认为阅读就是理解。“阅读”对应的英文单词是“reading”。“read”本是指读。只要认识字就可以读出词语或句子或者段落。但是能够读出来,并不一定表明就理解了。掌握了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要理解一个文本的内容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知识。
3.1 理解的层次
一般来说理解的层次大致分为三种:字面理解、推理性理解和批判性理解。
3.1.1 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这是最容易达到的理解层次。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一般都可以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是很多学生浅尝辄止,不愿意继续深入下去,继续探究阅读材料的内涵,反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思考的乐趣。不仅学生容易满足于理解字面意思,老师们往往也认为教会学生记住生单词,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就够了,流于形式,没有揣摩阅读材料中可能出现的有价值的人文精神价值,更加错失了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机会。
3.1.2 推理性理解(Interpretive comprehension)
通过作者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作者隐含的信息。因为需要运用语言之外的其他知识,所以学生要理解作者隐含的意思就必须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这一思考中读者不断地预测猜测,作出假设然后反复确认,从而与作者形成一种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读者既与作者交流了思想又获得了信息。这一过程也带来了阅读的乐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好的提升。
3.1.3 批判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读者需要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造,形成新的理念。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关注阅读材料本身,更要联系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并且对现实世界的诸多问题展开思考。
4.1 英语语言知识的欠缺
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所涉及的词汇句法思维习惯都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影响。很多学生害怕英语阅读也是由于语言知识的欠缺导致的。那么,作为大学生来说应该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阅读一些英文的报纸杂志是不成问题的。
4.2 思维惰性
一篇文章呈现的除了那些可以看见的词汇和句法之外,还有作者的意图,内容的组织方式,各种文化背景知识,这些都隐藏在文字之下,需要读者去挖掘。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仅要弄清楚字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英语文章重新发现世界,而英语是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通过阅读英文读物,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一些词汇和句法,所以他们在阅读一篇英语课文时,往往只求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很少去思考作者的意图,即无法做出推理性的理解和批判性理解。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而有些老师也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单词和句法,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而缺乏思维上的引导,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不能参与思考和互动,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感觉英语学习很枯燥。
阅读是一种个人的独自进行的活动,但是如果对于阅读不得要领就很容易放弃,尤其是阅读非母语的材料。阅读英语读物时,学生一般会因为生词汇多或者内容过于陌生而放弃。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的策略使学生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并能够独立阅读,而且获得高质量的阅读效果。这些常用的英语阅读策略包括finding the main idea、guessing the word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skiming和scanning。虽然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来应付考试,但是仅凭这些要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第二和第三个层次是不够的。
5.1 思维模式对理解的影响
5.1.1 发散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养成阅读时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会越来越敏锐。
老师可以先找出课文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发散开来,联系到现实的各个方面,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再回到课文,学生就会对文章充满好奇而积极去阅读和思考。发散思维不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头脑里不断冒出问题,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就会更加积极的去阅读和思考。这样的阅读就不是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
5.1.2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关注文本本身而忽略了作者的意图。在学生阅读时,老师给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问题可以从语法角度或者文章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设置。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如果自己来写这篇文章该如何选词、造句、组织段落的顺序、使用何种修辞手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不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5.1.3 阅读笔记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上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只能示范一些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当时可能了解了这些方法和技巧,但是离开课堂就仍延续原来的阅读习惯。写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写能促进理解,学生只有对阅读的内容形成一定理解之后才能写下感想或者提出问题。
阅读是人们独立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更加重要。在大学里,学生不仅吸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只是灌输知识,而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大学里,老师应该避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传输知识,而应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这样,将来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他们可以继续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1]舒白梅.现代外语教学(第二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邹莹.试论英语阅读与理解教学[J].科技信息,2005,(10).
[3]袁永菊,杨慧.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理解能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