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璧菀
(贺州学院 中文系,广西 贺州 542899)
多语多方言地区高校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贺州学院为例
杨璧菀
(贺州学院 中文系,广西 贺州 542899)
贺州市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地区。贺州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学生的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我们以贺州学院为例探讨研究多语多方言地区汉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培养语言学人才。
多语多方言地区;地方高等院校;汉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三是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贺州学院是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贺州市的地方本科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少学生的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有语言优势。我们以贺州学院中文系为例探讨研究多语多方言地区语言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贺州学院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情况
现行高等院校本科学习阶段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笼统,没有专门培养汉语言人才的模式。现行高等院校本科学习阶段的汉语言人才培养涵括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里面,按就业方向分为现代文秘和师范教育两类;学科上,目前总的情况是重文学轻语言学,文学类课程学分是语言学类课程学分的两倍多,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体。以贺州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2009级师范班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共有12个学分,没有语言学概论课程,而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共有23个学分,外国文学4个学分。09文秘班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共有12个学分,没有语言学概论课程,而中国现代文学(含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共有18个学分,外国文学4个学分。2009级师范和文秘专业的“语言与文化”和“方言与方言调查”都是限选课,分别安排在第4和第5个学期。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除了按就业方向分类外,还应该按将来人才深造的学科专业分为语言学和文学两个方向。大学生三、四年级是本硕学习的过渡阶段,可借鉴高考文理分科和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各学科再分班的经验,以及重点高校本硕连读生培养的经验,按学生的兴趣,开设语言学兴趣班和文学兴趣班,帮助欲考研深造的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以利于个人将来学术事业的发展。
现行高等院校本科学习阶段一般没有专门培养汉语言人才的目标,汉语言人才培养目标涵括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里面。例如《中文系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文学理论基础和语文教育素养,能在中小学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艺、出版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输送文学评论以及文化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中文系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秘书学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具备秘书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能从事秘书和管理的实践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文秘等工作。同时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艺、出版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输送文学评论以及文化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可见,现行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笼统,需要结合学科分类再细化为语言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文学人才培养目标。语言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语言学类课程为主,培养语言学人才;文学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文学类课程为主,培养文学人才。
我们认为,贺州学院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汉语言专业人才的目标设想是:除培养基础教育师资、文秘人员等外,应着重培养汉语言人才,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希望将来每年有二十名左右的学生能考取语言学的研究生,成为研究广西地方语言文化的新生力量。这个目标设想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的。
1.语言(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曹志耘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所赖以健康、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最典型、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2。在《汉语方言地图集》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预计将大面积流失,方言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再也不能只坐在书斋里了。
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外界媒体对乡村的影响非常大,一些地区的农村已经没有唱歌谣、讲故事的环境和氛围了。但是民间歌谣、故事里面往往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生活哲理,意简言赅,惩恶扬善,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才口口相传,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流传。此外,某种语言或方言(如果不算太濒危的话)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有人会说,但会唱当地歌谣和会说民间故事的老人可能很快就会老去。因此,在调查语言(方言)本体的同时,应尤其注意收集民间歌谣、故事等。例如,富川蝴蝶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是现在会唱蝴蝶歌的人年纪都比较大,很少年轻人愿意学唱蝴蝶歌。因此,保护语言文化遗产的工作非常紧迫。
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语言(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目前中国语言(方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于2008年启动,按照科学、统一的规划,调查收集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为推进中国语言信息化、推广普通话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重大语言文字工程。第二项是2011年10月启动的“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中国方言文化典藏”项目将按照统一规划,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调查收集实态的中国方言文化资料,经整理、加工,编写出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系列图册和多媒体光盘(电子版),建设中国方言文化典藏网站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数据库,为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方言文化而努力。
贺州市为多民族、多方言地区,素有“族群大家庭”、“语言金三角”美称。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民族有汉、壮、瑶、苗等。据一些教师研究,贺州市的语言(方言)小品种共计有9种,其中土话、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桂林话)、湘语(宝庆话)、闽语6种为汉语方言,壮语、瑶族勉语、标话3种为少数民族语言[2]。桂东语言、贺州方言研究已经在语言学界成为热点。贺州学院近年获得了几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区教育厅等部门资助语言学方面的课题。如,2008年“语言接触视角下两广交界处勾漏粤语研究”(08BYY012)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是贺州学院首个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1年团队老师获得三项研究项目: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标话电子音像地图集”(11XJC740004);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标话与周边勾漏粤语词汇比较研究”(11CMZ010);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11JZD035)子项目“广东怀集方言文化调查”;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区域族群语言语音数据库建设与研究”。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迎接贺州学院本科评估的需要
小学低段是学生培养识字能力能力的重要阶段,不过因为大部分学生识字教学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加之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或教学方法不科学,致使在新课改重要时期,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识字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尽管新课程要求下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不过应用于实践中时,就会发现小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笔者将以编部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教学展开讨论。
近年来,贺州学院主动适应广西新发展和贺州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要求,在贺州族群文化研究、方言研究、教师教育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汉语方言研究是贺州学院的科研特色,是贺州学院一张亮丽的名片。贺州学院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团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教学理念。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著名语言学家刘村汉、肖伟良教授曾先后执教于此。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的教学实体,始终把语言教学和研究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以教学为主导,以学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团结向上,自强不息。近年来,贺州学院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贺州学院汉语教学团队是2009年广西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贺州汉语方言研究团队2010年获广西文科中心资助15万元。本团队教学队伍年龄与知识层面结构合理,团队协作精神强、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是贺州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现代汉语是贺州学院院级精品课程。2007年3月,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四届土话平话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及境外二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多位语言学家出席,提高了广西语言学研究在全国的地位,扩大了贺州学院的影响。特色专业是高校本科评估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为了迎接2013年贺州学院本科评估工作,为了贺州学院的长远发展,贺州学院要发展特色专业、特色研究,加强汉语方言特色研究。
3.学生考研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学历层次的人才,考研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为个人发展谋出路。其次,贺州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科地方院校,要抓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鼓励和帮助学生考研,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迎接本科评估工作。另外,贺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难以考取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相对而言,由于有复杂的语言背景,考取方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则比较有优势。但是虽然许多学生有多语言多方言的背景,如有的学生会说壮语、官话、粤语、客家话等几种语言(或方言),由于他们对语言学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习语言学,不愿意撰写语言学论文,他们天生的语言资源无法加以利用,语言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兴趣,为大学生进一步深造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一方面,语言学专业的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发现语言奇才,鼓励、指导学生写语言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和考研。另一方面,学生要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对自己的语言或方言优势加以利用,写语言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写出的毕业论文才真实生动;努力考取语言学的研究生,这样在将来人生的发展中更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广西东部丰富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资源,传承广西东部语言文化遗产,必须大力培养汉语言专业人才,利用区域族群语言资源,建立桂东语言学人才培养基地,为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平台、为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研究服务。贺州学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责任对广西东部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进行发掘和研究;否则,就放弃了广西东部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也失去了语言学科存在的应有价值,失去了语言学科发展的一个好契机。贺州学院中文系应抓住机遇,发挥地缘优势,利用贺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语言资源,做好桂东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方言业务培训,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语言学,大力培养语言学人才,成为桂东语言学专业人才的摇篮。
1.全体学生母语背景的摸底调查。调查中文系学生母语背景、语言使用情况,便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有多语言方言背景的学生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以语言学为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2011年11月我们就完成了中文系全系母语背景、语言使用情况的普查工作,并统计了相关数据。
2.在讲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学课程时,应结合周边语言(方言)的实际,把方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中,把活生生的方言实例融入语言学理论讲授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学理论,培养学生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方言实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古代汉语音韵学讲到《广韵》有“东董送屋”小韵,“东”是平声,“董”是上声,“送”是去声,“屋”是入声。“屋”广州话的发音是有舌根音韵尾的韵母[ok5],发音短促。让略懂广州话的学生自己发音,体会“屋”发音短促的特点,学生从而体会到什么叫入声和入声韵。指导学生寻找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用《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声韵调例字调查自己的母语,用国际音标记录下来,整理音系,说明母语与普通话的语音特点的一致性与差异。
3.开办语言学讲座、兴趣班、方言调查实践班。开设语言学系列讲座,积极请国内、区内著名语言学专家来讲学,传授语言学调查和研究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使学生了解语言国情,理解语言学家的工作和意义,激发学生参与语言调查实践、保护濒危语言的热情。把有志写语言学方面论文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学习培训,先学基本的语音学、音韵学知识;再由有丰富方言调查实践的老师引导学生听音、辨音、记音、整理音系,组织课堂实践,每次让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母语发音,教师演示用国际音标记音的方法,学生慢慢体会国际音标的发音,其他同学练习记音,掌握记音和整理音系的方法。要求学生能记录自己母语的读音。最后由老师带队下乡参加方言田野调查实践。
1.举办学生语言学论文大赛。老师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母语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并写小论文,组织语言学论文大赛,请专家评审,从物质和精神上对优秀作者给予奖励。
2.引导学生处处留意身边的方言例子,寻找母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对应规律。鼓励高年级学生以母语的某种语言现象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田野调查并完成语言学论文的写作。
3.寒暑假给语言学兴趣班的同学布置作业,收集当地的童谣、民歌、谚语等。
4.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中文系新闻编导、广告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老师的课题,参与民俗风情、歌谣、故事等调查项目的摄像和视频制作,从而得到实践锻炼。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工作,协助收集材料、录入材料、校对、整理和外出协助调查等工作。
5.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团队有二位老师被聘为贺州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课题指导老师,结合语言学研究的课题项目,将指导2个学生科研团队,开发高水平的成果参加全区、全国“挑战杯”竞赛。他们将分别组建学生科研项目“苍梧大坡话研究”和“贺州南乡苗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指导学生研究地方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6.举办语言学晚会、沙龙等活动,帮助学生策划表演方言类小品等有趣的节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开展各式各样的讲座、宣传语言学研究的新形势,动员学生以语言学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7.在贺州学院中文系网站(http://www.hzu.gx.cn/zwx/index.asp)“教学科研”栏目下设置“地方语言文化”专栏,把团队老师调查南乡江坪苗话的成果《贺州江坪“苗话”调查笔记》放在网上供读者参考,为地方文化事业服务。
1.汉语教研室要规范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语音学部分的教学和考试制度,把国际音标定为必教和必考的内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把“方言与方言调查”定为必修科目,系统讲授方言调查知识。
2.在学校的层面上,为学生的助研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学生处和科研处建立学生助研制度,建立双赢机制,使之制度化。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应获得物质(助研金)或德育奖励(综合测评加分)。
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涉及现代汉语的例子大多数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涉及汉语方言的比较少。而近几十年南方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累累,有些已获得公认的新成果没有很好地被教程吸收。如“古无轻唇音”,是音韵学重要的研究中古汉语的结论,但大部分的古代汉语教材(如郭锡良版和张世禄版)中都未能详细讲解“古无轻唇音”的结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某些专做古代汉语研究的学者不懂方言,因而很少把方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因此,我们对教材的改革设想如下:制作一套适合广西地区(以贺州为中心)语言学习的电子教案、课件和辅导书《广西多语多方言区汉语学习辅导》、《广西多语多方言区普通话学习教程》,《广西多语多方言区汉语学习辅导》、《音韵学与方言调查》和《贺州的语言与文化》。其中,《广西多语多方言区汉语学习辅导》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配合《现代汉语》(黄伯荣版)使用,下编配合《古代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使用;《广西多语多方言区普通话学习教程》配合《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智能测试版)》(卞成林,广西教育出版社)使用;《音韵学与方言调查》配合《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使用;《贺州的语言与文化》配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上海人民出版社)使用。
贺州学院“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人文研究基地,族群语言是其中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有经费资助。2012年8月,“广西东部多方言区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获中央财政支持贺州学院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目前已购置了多套高配置电脑、摄录机、高级相机、话筒、声卡等田野音像采集必备的设备,将建立方言资料室,方便学生查阅纸质文本和电子材料。
综上所述,这个汉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充分讨论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适合贺州学院实际的,是可行的。在我们的初步实践中,这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陈才佳副教授指导的2007级毕业生柳财6次深入调查《送仙歌》,收集了宝贵的材料,他的论文《富川平地瑶梧州歌文化探究——以〈送仙歌〉为例》成为中文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又如,2011年5月-6月,团队某老师带领中文系2008、2009级几位学生调查富川莲山镇田枧村“蝴蝶歌”、“梧州歌”,调查音系并逐句学习“蝴蝶歌”和“梧州歌”曲调,用国际音标记录,进行高质量的录音录像。2008级学生杨苑君就以富川蝴蝶歌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整理蝴蝶歌的录音材料,与导师合作写成论文《富川“蝴蝶歌”曲调的语音学分析》。
[1]曹志耘.论语言保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
[2]邓玉荣,杨璧菀.贺州市的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J].未刊稿.
A Study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inguistics in Local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Multilingual Area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hinese Dialects:Taking Hezhou University as A Case
YANGBi-w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Hezhou city is located in the juncture of three provinces——Hunan,Guangdong and Guangxi,which is a multilingual area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hinese dialects.The admitted students of Hezhou university are mainly from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The mother tongues of most of students are national languages or Chinese dialects.We discus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inguistics in local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Multilingual area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hinese dialects,tak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university as a case.
multilingual society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hinese dialects;local universities;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inguistics
G642.0
A
1673-8861(2012)01-0057-05
2011-12-07
杨璧菀(1980-),女,广东怀集人,贺州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BYY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编号:11CMZ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XJC740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11JZD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