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梅,杨国英
(丽江师专政治教育系 674100)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以云南丽江为例
杨绍梅,杨国英
(丽江师专政治教育系 674100)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范畴。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才能收到实效。丽江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热爱本民族文化教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应该增强和平、友善的世界情怀教育及诚信、守法的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
新时期;丽江;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同胞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炽热情怀,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凝聚力和推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美德,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拳拳爱国之心,至今仍被国人崇尚和敬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永恒的主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不同的要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从地方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激发爱国情感、升华爱国思想和引导爱国行为等方面下工夫,方可取得实效。丽江一贯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有关爱国主义要求,丽江主要开展了以下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保证国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激荡的社会转型时期,在多元文化并存,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新时期,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促进丽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对民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丽江市组织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会,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讲活动。开展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主题。引导民众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爱国就要爱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旧中国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把中国引向了光明前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同时,在网上开展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阐释活动,制作发放了宣传图片等。组织了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和丽江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渗透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丽江市石鼓镇有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是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后合编为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石鼓,成功抢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重大战略转移的地方。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基地有一个红军长征纪念馆、一个红军亭、一个红军长廊、一个红军渡江纪念碑、一组标志性纪念景观雕塑和一座标志门,有图书、画册、光盘、实物展品等。是人们参观凭吊和缅怀革命先辈的基地。丽江重视基地建设,免费开放工作,开展红色旅游,发挥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要求学校、机关、各单位要组织学生和干部职工前去基地参观,如“五四”青年节、每年冬季新兵入伍、“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和节假日,丽江师专、征兵部门等有关单位都组织学生、新兵到纪念馆瞻仰,并举行有关纪念活动。
丽江结合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观看红色影片、阅读红色书籍、唱响爱国歌曲等活动,让民众在多种形式的教育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
20世纪我省杰出的历史学家,云南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与教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方国瑜先生的故居位于丽江古城五一街文治巷,是一所古城重点保护民居,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丽江要求各部门经常组织群众参观基地、阅览档案史料的活动,重视发挥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丽江的各大、中、小学校及一些单位,如白马小学、东巴博物馆等单位都多次组织人员到基地进行参观,通过缅怀先人的感人事迹,弘扬先人的崇高精神,增强和推动丽江民众的爱国热情。
纳西民族创造的文化曾经为中国文化走进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接过先辈的文化接力棒,保护好稀缺的民族文化,传承好独特的地方文化,创造出新文化,再显纳西文化魅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是丽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就其在民族中的广义而论,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地区性的”[1]。“任何一个民族也不会放弃自身文化的传统和文化的发展,因为不论放弃其中的哪一方面,都会使该民族的文化遭到破坏,同时使得民族的存在受到威胁。因此,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1]107民族文化是丽江存在的根基,是丽江的灵魂,是丽江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标记。独特、深厚的丽江民族文化,使云南边陲不起眼的“丽江”名称走进了中国,走进了世界;绮丽的丽江民族文化,使丽江获得了三项世界遗产的桂冠;多彩的丽江民族文化使丽江发展有了人们关注的“丽江模式”和“丽江现象”。可以这么说,没有丽江的民族文化很难有丽江今天的一切。利用独具特色的丽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教育是丽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
丽江经常组织学习、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活动。如,每年6月11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丽江都开展保护遗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都向古城内的居民、游客、商户、普通民众等发放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和丽江古城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宣传材料: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宣传手册》、《丽江日报•文化遗产日专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等。今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丽江在古城玉河广场进行了以“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主题的活动;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培训”班。丽江师专、中心完小是专门的东巴文化学习和传承点,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学习民族文化的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增加了市民、游客对文化遗产、地方文化的认识,使民众对遗产及地方文化产生崇敬和关爱之情,使民众“明白‘遗产’概念决定了其功能,遗产的功能就是保存‘记忆’。人不能失去记忆,否则将成为‘植物人’。……失去‘记忆’的民族将成为‘植物民族’,失去‘记忆的’国家将成其为‘植物国家’”[2], 使民众明白保护遗产及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保护遗产与其地方的民族荣誉、生活质量及未来发展休戚相关,保护遗产及地方文化是民众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争做保护遗产的志愿者。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著称于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复兴中华民族。如何更好地激发全市人民发扬拼搏、进取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调动全市人民奋发有为的创造激情,投入到建设丽江、美化丽江的共同目标中,是今天丽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丽江围绕培育民众在各自岗位上拼搏、进取精神,开展了评选奖励“丽江突出贡献人物”活动。为丽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们是丽江的脊梁、时代的先锋,他们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评选活动要求重在评选过程、重在群众参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评选活动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城乡基层,使整个评选活动过程成为人们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如,评选出的宣科先生,宣科年轻时虽然遭受挫折,但并没有影响他奋发、有为的目标。他出狱之后,一头扎进了发掘和抢救纳西古乐的工作中, 一方面,挖掘、整理、曲谱,培训新人,重建乐队,另一方面,从理论上对纳西古乐加以归纳和研究,重建大研古乐会,为推广纳西古乐,宣科先生于1993年率古乐会进京演出,后又赴英演出,才有丽江目前大陆最受外国重视的民族音乐团体——纳西古乐队,才有享誉中外的天籁之音,才有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
通过评选先进和宣传先进人物活动,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激发民众像他们那样发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学习先进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的动力。
丽江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拥有被国外有关组织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小城市”等美誉。丽江是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绮丽的旅游圣地。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旅游业的继续发展,是丽江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丽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工作。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要求:“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历史文化传统,使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4]因此,丽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突显地方特色,在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上,增加新的教育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博爱、友善、文明于世。如论语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文精神,《中庸》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尚书.尧典》中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等。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整体之外,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本身就具有一种开放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心态以及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去对待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就要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接触世界、融入世界,避免出现封闭、狭隘的民族地域主义。
丽江政府要重视对民众进行开放意识、世界情怀的教育,使民众明白全球化与民族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又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促进自己的发展。就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人越向前走,越了解自己民族的智慧,对地球的和谐就越有益。一个人学习了解这个民族,了解民族本身的价值和相对的价值,就像在一场大型音乐会上的一个音符,他通过这个音符与别人协调,透过自己的民族去热爱全人类。民族是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起点。”[5]丽江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特别是在丽江96 .2.3地震后,丽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厚爱,也得到了世界友好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使丽江人民度过了难关。丽江人民永远都怀着一颗感恩和回报的心感谢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丽江,更需要民众以平等、博爱、开放、文明、友善的世界情怀迎接八方来客。
旅游是一项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人物所创造或与之相关的旅游文化;二是近半个世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服务文化。”[6]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具有“原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旅游文化产品,而且还要提供给游客包括平等、博爱、友善、文明、诚信等的优质服务。
丽江要围绕扩大开放、普及文明风尚、营造和平、友善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目标任务,有效地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可以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开展良好服务是收益,和平、友善待客是收益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节假日等多种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活动,培育市民的开放、平等、博爱、友善、文明待人的世界情怀;充分运用新闻宣传、网上舆论、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方式,大力宣传文明、友善服务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感人事迹,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都明确旅游是丽江的生命线,每一个市民都是旅游的参与者,让民众懂得平等、博爱、友善、文明地对待游客是丽江旅游的无形投资,是丽江旅游品牌的内容之一,是丽江赢得更多的回头游客和新游客的良方。把创建平等、博爱、友善、文明的丽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把各种活动开展下去,使市民良好的世界情怀成为丽江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诚、讲信的民族,中国古圣人孔子教育弟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要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的优良传统,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的人格力量,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是一个民族的魅力,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既要有诚信的品质,还要树立现代的法制意识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地方长治久安的保障。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丽江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严格遵循世界公认且推行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对遗产进行保护、利用,制定了“科学规划、有效保护、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遗产保护方针就是丽江诚信、守法的表现。
诚信、守法的旅游环境是满足游客安全可靠的需要,是促使游客坦然消费的前提,是吸引八方游客的力量。诚信、守法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诚信、守法律也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丽江要针对不同的部门、群体有效地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重诚信、守法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可以开展评选诚信、守法商户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宣传诚信、守法的意义,也可以对评选出的诚信、守法先进商户,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办专题专栏宣传版,形成宣传合力,营造诚信、守法氛围,增强民众的诚信、守法意识,激发民众争做诚信、守法公民,创造出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传统和时代特征的范畴。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有可变性,它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丽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从地方发展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出发来确定和开展的,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实效,丽江将继续重视并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1]王晓丽.文化现象的解释[A]//.民族研究文汇:社会文化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刘庆柱.关于遗产功能、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世界遗产论坛三[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5]刘云山:把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刊中刊[J].2009(16):24.
[6][法]吉尔.德拉诺.民族与民族主义[M].郑文彬,洪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52.
[7]魏文静,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文化的开发,世界遗产论坛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11.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in Lijiang
YANG Shao-mei YANG Guo-y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of Lijiang, Lijiang 674100, China)
Patriotism is a rich content, are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Patriotism educat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new period.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 should proceed from reality, taking advantage of local resources, by crowd favorite way to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 Lijiang has carried 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love their own culture, of constantly striving for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in the areas of education, should also strengthen feelings of peace, kindness of the world education and the modern citize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of honest,law-abiding, patriotic education to reflec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the new era; Lijiang; patriotic education;enhance
G41
A
1008-9128(2012)01-0092-04
2011-10-28
杨绍梅(1966—),女,云南永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自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