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型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探讨

2012-08-15 00:49王建军张振雷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型布局土地利用

王建军,张振雷

(榆林市定边县马莲滩苗圃,陕西榆林 718600)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聚,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使得人口、资本、物质与信息等向城市快速集散,继而引起了规模性的资源利用数量、结构与方式发生一系列改变[1],最直观表现在城市生态型用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城市周边具备重要生态调节功能的农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不断地遭到破坏和侵占,生态环境的退化愈演愈烈。城市中许多区域开发用地饱和,自然生态空间狭小。在这种形势下,要探究土地生态利用的最佳模式,优化生态用地的结构,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利用规划性的生态型用地合理布局,在土地的优化利用中表现出强劲趋势性改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合理配置生态型用地在工业布局规划与现代化生态环境设计中同步进行,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三者相互协调的前提和基础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欧美国家“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生态重建和自然保护意识逐渐被人们认可。城市生态化进程在景观生态学成熟之后,其相关理论也得以完善,对其规划有了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支撑。例如“位于城区或近郊,以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生境重构基础上被推广应用[2]。本文就生态型用地及土地利用潜力间的关系做出探索。

1 生态型用地的概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构建生态社区、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导向,因此,如何增加城市生态型用地比例,提高生态型用地利用效率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城市土地因用途和功能的多样性而划分成不同的土地类型[2-3]。划分生态型用地类型是指导生态型用地规划、统筹生态型用地布局的根本条件,从而可以为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生态型用地[3-7]是指除生产性用地和建设性用地以外,以提供环境调节和生物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用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合理利用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改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人地关系(如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强蓄调水能力等)的用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及未利用的一部分。

2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为确保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最大程度上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特别优先布设生态性用地,协调城市森林、景观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工矿用地,最佳安排城乡绿色空间的要求,有序、科学规划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1,5]。

2.1 优化布设城市森林用地和城市外围生态屏障用地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应优化布设生态屏障用地,最大限度的保持现有林地、湿地,设定以水面、林地为主的生态网络体系,形成最基础的生态屏障。生态用地布局应维持自然地连续性,按最大适宜度安排各类用地。

2.2 优化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布局

在生态屏障网络和基本农田的间隔地带,安排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形成结构合理、人地和谐的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划定的城乡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耕地可不划入基本农田集中区,为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乡用地布局应与耕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穿插布局,构建功能完善、有机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用地体系。

2.3 按最佳生态效益安排城乡绿色空间

按照城市生态建设要求,为改善生态环境,安排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应做到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合理配置,发挥生态功能,完善城市外围和城乡生态空间。

3 城市生态型用地布局优化原则

根据生态型城市的构建要求,用地布局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市的景观设计、产业布局和人居环境都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要,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8]。建设生态城市、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应坚持城市规模适当、用地结构合理、景观生态格局自然、地方特色鲜明的原则。

4 生态型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4.1 生态型用地的布局与土地利用潜力

生态型用地布局、土地利用效率和挖掘城市土地使用潜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潜力之间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生态型用地能够充分体现土地利用与开发的总目标,土地使用潜力的挖掘体现土地利用方式、途径、周期等,土地利用潜力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2,7]。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过程[8,9]。这个认定中,给城市生态型用地的合理布局、优化使用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4.2 城市公园规划中生态型用地的布局

以城市生态关键地点为考虑重点,结合城市生态总体规划,决定城市生态公园的具体位置和合理布局,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10]。即其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应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环境建构应符合生态原则;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应能充分考虑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在生态公园的规划中,必须改变过去的以构图法则和功能分区为核心的传统风景区、公园和绿地设计方法,采取生态和区域的研究视角,分析和组织公园的生态功能,结合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使公园的生态功能得以物质化和空间化,使其生态价值得以保护和扩展[2,11],使其对于城市和区域的生态贡献得以最大化。

4.3 景观生态学对生态型用地布局的作用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城市中构筑物,各类管网等孤立的生态斑块、廊道是相对脆弱的生态单元,根据其特征,对各级斑块、廊道科学合理的规划[11],诱导其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有效的发挥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有助于物种的延续及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型用地在城市中作为特殊效能的斑块,在改善城市生态条件、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与市区内绿地、道路、水网、公共空间系统等零散分布的绿色斑块、廊道有机配合,并依据景观美学原理,构建城市整体生态网络[7],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使城市景观面貌得到大幅度改观。

5 我国城市生态型用地布局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展望

我国土地有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城市公园及休闲娱乐区应采用城市人造景观与乡村自然环境结合的思想在城郊建设原始公园,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疏导并承载城市生态中的各种生态压力,就必须把农业作为城市系统组成部分,使城市生态和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发生频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而将农田、森林及其他一些景区融合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保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使农业、林业、湿地与城市绿地相互渗透、生态功能相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叠加效应,构筑城市生态园林与农村融合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效益多维空间的大绿化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风格,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人居环境,也成就了生态型用地的合理布局。

[1]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2] 季小妹,邵 波.中国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80-186.

[3] 夏 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4] 王炳春.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东北农业大学,2007.

[5]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

[6]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

[7] 陈继红.浅析城市生态系统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56-57.

[8] 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1997,15(1):88-91.

[9] 刘贵利.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2.

[10] 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大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6-8.

[11] 刘超,王翠欣,李国宁.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5):81-83.

猜你喜欢
生态型布局土地利用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