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树成,王金锡,刘景周,萧明华,杨小建
(1.乐山市林业局,四川乐山 61400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科院,四川成都 610081;3.乐山市林苗场,四川 乐山 614000;4.涪陵区林业局,重庆 涪陵 401246)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属于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 Mill),又名台湾赤杨,水柯子,为落叶乔木树种。高可达20m以上[1](乐山10年生台湾桤木最大高可达23 m,最大胸径达28 cm),为桤木属植物中树干最通直、根瘤效果最好的乔木树种。作为一种生态改良型的速生优质树种,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四川省自1999年引种台湾桤木以来,开展了台湾桤木育苗技术研究[2],多树种对比试验,生态适生区试验,多树种混交林试验[3],造林试验等,取得了很好成果,在我省海拔600 m~1 400 m的广大盆周山区中均有种植。本文就台湾桤木造林技术作一概述,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海拔是决定台湾桤木能否栽种和生长的决定因素,是确定台湾桤木造林地阈值范围和最佳适生区的限制因子。研究表明台湾桤木能忍耐-7.6℃低温[4],木材材质具有一定柔韧性,可抗短时间雪压,但长时间雪压则易使树干折断,特别是5龄以下幼树更易压断,在不同海拔造林试验中,表现最好的是海拔600 m至1 200 m地段,在1 400 m时产生部份受冻,2 000 m以上产生严重雪压而断干或整株全部冻死。因此,在四川台湾桤木造林地最佳地段海拔是600 m~1 200 m,建议在海拔1 500 m以上地段种植台湾桤木应慎重。
水分是决定台湾桤木造林成活和丰产高产的关键因子。台湾桤木生长特性是喜湿,在空气相对湿度≥80%和年降水≥1 300 mm的地区长势良好。在乐山海拔890 m的柳杉林带,10 a生台湾桤木平均胸径达20 cm,平均高达18.5 m。由于四川盆周山区多雨气候湿润温度适宜,是台湾桤木的最佳适生区,因此,台湾桤木是盆周山地海拔600 m~1 200 m地段柳杉、杉木林区的最佳轮作替换树种。
台湾桤木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喜好疏松、孔隙度大,透气性好的土壤,在石灰岩发育的山地黄壤,破碎石骨子土壤(特别是1 200 m以下的地震灾区的破碎土壤地区)、砂岩发育的沙壤及紫色石骨子土上都能良好生长,在较板结的土壤造林时需打大穴或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6]。
台湾桤木具有大量根瘤,其根瘤个数是四川桤木的一倍,根瘤重量更是本地桤木的多倍[5],根瘤固氮过程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是一种良好土壤改良树种。
据研究,台湾桤木在中、下坡生长大于上坡生长,且存在显著差异,坡向是南坡好于北坡,坡位是山中下及下部最好[7]。因此,台湾桤木造林尽量选择南坡坡下,土壤深厚的地方。
密度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及木材材质的关键因子。台湾桤木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良好,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减少活节以改善木材材质,可适度密植。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密度为2 000株~2 500株·hm-2,株行距为:2 m×2.5 m或2 m×2 m。
台湾桤木是优良的生态改良型树种,根瘤可固氮培肥地力、调落物可回归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质,经研究,中、幼林每年每0.067 hm2平均固氮量为 17.04 kg ~30 kg[7];台湾桤木与巨桉构成混交林后,林分中土壤动物种群增多数量增加,能加快枯枝落叶的有效有序分解,具有减缓巨桉纯林带来的不良生态影响[3]。因此,提倡台湾桤木与多树种、竹种进行混交,取得产量与生态互补,获取单位面积内的最大经济、生态能量。混交模式有:带状混交如巨桉与台湾桤木的混交,株间混交如台湾桤木与竹林的混交,小地块混交可用于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的地方如山顶贫瘠干旱地带可种马桑等生态灌木丛,坡中部和下部种台湾桤木。
可混交的主要树种和竹种有:台湾桤木与巨桉、柏树、柳杉、香樟、红椿等树种,台湾桤木与绵竹、慈竹、苦竹、杂交竹等竹种进行混交。
在采伐迹地可将枝桠移动堆积后露出打窝地块打穴造林;在荒山可砍荒“炼山”后打穴造林,在以草本为主的荒山可用化学除草剂或人工砍山清林。台湾桤木造林地一般以穴状整地为宜,造林穴大小为50 cm(长)×50 cm(宽)×40 cm(深)或60 cm×60 cm×40 cm,在土壤深厚疏松的地方可打小穴,在土层板结较薄地方应打大穴。
台湾桤木可以祼根苗造林,也可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具有育苗方便经济,运输易费用低等特点,但也存在造林成活率不高(一般在60% ~80%)的缺陷,特别是在土层薄或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很低,如不采取保苗措施,有的甚至全部死亡。祼根苗造林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4.2.1 栽植时间
以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以前为好,在有冰雪和冰冻灾害的地方建议在2月~3月份造林,防止冻害发生。
4.2.2 起苗、包装、运输
台湾桤木一般3月播种,当年12月至次年3月起苗。苗高一般在50 cm~90 cm,主根系5个~7个,侧根发达,因此起苗时应尽量使用锄挖,保持根系完整。如苗木过长,可截除部分苗干,截掉干长度不超过整苗的1/4;起苗后根部须浸蘸泥浆,按20株或50株打捆,再用包装袋封装好根部,分级上车,装车时应分层堆码,每5层中间应安放通气垫或将苗木装入竹筐中抬筐上车;需长途运输的一般不得超出24 h,苗木可达造林地点后应立即将苗木下车放置阴凉处,分散放置好后浇水、盖遮阳网,防止苗木发烧失水,否则苗木成活率很低。
4.2.3 施肥、植苗、浇水
施肥:栽前可在已打好的造林穴底部施入过磷酸钙或磷肥0.4 kg·穴-1~0.5 kg·穴-1,或施含N∶P∶K 为20∶10∶10 的优质复合肥 0.25 kg·穴-1~0.4 kg·穴-1,撒施均匀后盖土至穴口,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农家肥10 kg·穴-1~15 kg·穴-1,待植苗。
植苗:在坑内挖一小穴,将苗木根系理正、舒展开后用手填土至根颈部位,向上轻提一下苗,再盖土超过原苗木根部土痕5 cm~8 cm后,用脚踩实,浇透定根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盖草、履地膜保存水分,保证苗木成活,裸根苗造林最大的风险是造林地无水可浇或造林时无有效降水,如遇上述情况则造林成活率很难保证在60%以上。
容器苗包含营养袋苗或营养杯苗等,是现代造林技术的进步,他具有苗木损失小,成活率高,缓苗期短,有利苗木生长的特性,但也存在育苗成本高,技术要求高,运输困难,运费贵等缺陷。容器苗特别是营养袋苗造林已成为今后的主要造林苗木来源,营养袋苗造林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4.3.1 苗木规格与植苗时间
营养袋苗要求营养袋大小≥长12 cm×宽10 cm,苗木高度≥30 cm、地径≥0.3 cm。栽植时间是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底以前。在有冰雪的地区可放宽到春节后的3月份内种植。
4.3.2 起苗、包装、运输
起苗时保证营养袋土团紧实不散开,按顺序放入竹筐或木筐(塑料筐)中,视筐的大小不同放置苗木数量不同,一般每筐放置150株~250株为宜。上车时应分层码放,每层中间应放置厚实木板或竹板保护竹筐内苗木不受挤压损坏。运输距离一般不超过24 h路程,苗木到达造林地点后,应立即下车,并将筐中苗木取出,像在苗圃地里一样竖立放置在造林地边,用500倍~800倍多菌灵或托布津水溶液浇透苗木,盖上遮阳网,可进行造林,如造林时间较长,应每隔3 d浇透1次水,在造林前1 d傍晚浇透水后,第2天上山造林。
4.3.3 施底肥、植苗、浇水
施底肥:栽前可在已打好的造林穴底部施入过磷酸钙(或磷肥)0.4 kg·穴-1~0.5 kg·穴-1或施含 N∶P∶K 为20∶10∶10 的优质复合肥 0.25 kg·0.067 hm-2~0.4 kg·0.067 hm-2,均匀撒施于穴底部后盖土至穴口,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农家肥10 kg·穴-1~15 kg·穴-1。
植苗:在栽植坑中挖一小穴,将营养袋苗外包塑料薄膜撕去(注意轻轻撕去,不能使营养袋土团散开),摆正苗木,轻轻用细土掩在营养苗根部土团周围,边掩土边用手向根部处按紧,盖土至超过营养袋根团3cm-5cm后,用脚或手压实土壤,再在土面撒上2cm-5cm厚的松散土壤,有条件的地方可浇足定根水,如无水源的地方也可用喷雾器背水对准苗木根部淋水,用该法造林如不遇大旱,可保证成活率在8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95%。
幼林抚育:台湾桤木在不同的海拔地段生长速度不同,因此抚育次数和方式有一定差异。在900 m以下的低山及丘区台湾桤木生长迅速年高生长量可达1.5 m~2.0 m。因此,只需在种植第1年5月份和8月份两次锄抚,抚育范围为树干周围60 cm~80 cm,锄抚深度25 cm左右,第2年可视情况进行一次刀抚,砍除树干周围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灌。在海拔900 m~1 400 m地段因受热量条件限制,台湾桤木年生长量高度一般在1.0 m~1.5 m。因此除第1年锄抚2次外,在第2年4月~5月进行1次锄抚,在8月进行一次锄抚,在年底12月左右进行1次刀抚。
追肥:台湾桤木由于自身固氮作用,因此施用追肥时在N:P:K肥料配比上有差异[8],一般按N:P:K=2:1:1比例施肥,施肥量在林龄2年时每株施0.25 kg·株-1~0.3 kg·株-1,3 a 时施 0.3 kg·株-1~0.5 kg·株-1为宜,施肥方法是在林木上方距树基干20 cm~30 cm处挖一小穴(宽20 cm×深20 cm),施入肥料后盖上表土。在第3年后可以不再施肥。
[1]台湾桤木.《中国植物志》(电子版)[M].桦木科:97~98.
[2]杨小建,王金锡,帅树成,等.台湾桤木育苗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2):33 ~37.
[3]李艳红,罗承德,杨万勤,等.桉一桤混合凋落物分解及其土壤动物群落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851 ~856.
[4]王金锡,朱万泽.台湾桤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推广前景[J].四川林业科技,2000,21[4]:16 ~19.
[5]帅树成,吴哲,龚兆全,等.台湾桤木引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号:乐山市科计成果2007-06号)[J].技术报告,2007,10 ~16.
[6]肖兴翠,王海凤,张国君.桤木纸浆林丰产栽培技术[J].造林与经营,2009,4:21 ~22.
[7]邹高顺.台湾桤木引种造林及其培肥能力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2):112 ~117.
[8]廖德志,吴际友,王旭军,程勇,陈家法.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台湾桤木抗氧化酶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