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干热河谷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和建议*

2012-08-15 00:43:31王维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凉山州河谷生态

王维平

(四川省凉山州林业局,四川 西昌 615000)

西昌以南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河谷是凉山州主要的干热河谷地带,亦是凉山州重要的农业产出地带;同时,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河谷水力资源丰富,是目前凉山州水电开发的重要河流,如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大中型水电站鳞次栉比。由于水电站的大量开发,以及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加上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一度恶化。自1989年以来,凉山州相继启动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干热河谷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干热河谷区的治理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通过各项工程的建设,干热河谷区困难地带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如树种选择、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应用等方面,干热河谷区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沙漠化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然而,干热河谷区困难地带各种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工程效果不甚显著,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环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国家对西部生态建设投资力度的显著增强,为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本文试图在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凉山州干热河谷困难地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干热河谷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1 凉山州干热河谷的基本特征

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西昌以南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河谷一带,而距江河面相对高度900 m的区域则是生态极端脆弱的干热区域。凉山州干热河谷年均温 20℃ ~27℃,≥10℃积温7000℃ ~8000℃,年降水量600 mm ~800 mm,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3~6倍;干湿季分明,水热矛盾突出,干季(11月~次年5月)的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0.0%~22.2%,而蒸发量则为降水量的10~20倍以上。该区域内气候干热,水分不足,特别是旱季较长(11月~次年5月),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荒漠化日益严重,工程造林效果不甚显著,“每年植树不见树,每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是干热河谷造林效果的体现。由于干热河谷区域内的地表坡度较大、降水集中以及毁林开荒和陡坡耕地种植等原因,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是凉山州境内的主要水土流失地区。如,安宁河谷的西昌市及东、西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初在林区中开垦的轮歇地占该区域旱地总面积的67.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16.6%;位于金沙江河谷的会理县土壤侵蚀面积占县域面积的63.8%,其中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面积占74%。有关资料表明,金沙江年均输沙量约占长江上游的一半,其泥沙约有70%来自干热干旱河谷地区。

2 干热河谷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工程建设,凉山州在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小范围内有较为成功的示范典型。然而,在干热河谷地区生态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2.1 生态建设未能标本兼治

凉山州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影响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然而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累积过程,短期内还缺乏遏制自然因素影响的基本办法。因此,对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治理应重视人为因素的影响,即在遵循这一地区特殊的自然演替规律基础上,深入研究可改变的、可控的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合理经济开发行为,逐步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改善。凉山州干热河谷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放牧强度大,樵采活动频繁,对环境破坏强度大。而目前凉山州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等建设,特别是干热河谷治理的示范工程,均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环境治理为辅。如不改变过度放牧和频繁的樵采等生产活动方式,工程营造的林草植被也难以恢复和保存,这种生态治理模式乃是治标不治本。

2.2 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成本高昂

干热河谷区环境条件恶劣,工程造林成本高。在以国家投入为主、要求地方配套的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模式中,由于凉山州经济基础较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加上单位单价投入成本低,造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地方政府集中资金营造小规模样板工程,根本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实施和推广。这种投入极低的工程在大范围的建设中,实际建设完成的任务与计划完成的任务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基础较差,交通不便,人员配备较少,工程管护的力度不够,因此生态治理工程范畴依然窄,治理成效低。

2.3 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矛盾突出

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凉山州干热河谷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农村的经济支柱依然是牧业和坡地耕作。据调查,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40%,是重要的收入来源。牧业中以山羊为主,山羊主要采食禾草和灌丛,对地面植被破坏性很大,是当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开展的生态工程中,由于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区域大都以公共资源的形式存在,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放养的山羊基本上仍可以自由进入工程区,从而形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恶性循环。凉山州干热河谷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矛盾十分突出,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平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后果将难以预料。

3 对策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凉山州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围绕如何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构筑维护长江上游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体系,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3.1 大力发展以麻疯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建设

凉山州干热河谷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不断加剧。可通过利用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资金来发展以麻疯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凉山州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发展的空间巨大,是四川省麻疯树的自然分布中心,境内自然分布的麻疯树主要集中在海拔400 m~1800 m的金沙江、雅砻江干热河谷地带。在这些地带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有利于促进凉山州沿江河谷地带、二半山地带的经济发展。其次,种植麻疯树,建立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基地,不仅可以为生物柴油制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缓解人们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依赖,而且由于种植树种的目的性强,经济效益明显,有利于调动江河河谷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变恶劣自然环境的积极性,变被动造林为主动造林,有利于减少河谷地区水土流失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提高沿江河谷地区森林植被的防护效益。在立足开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产业带动力强和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大附加值,为农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提供重要保障。

3.2 以林草结合方式治标,以封山育林方式治本

凉山州干热河谷应采取种草植树、林草结合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针对凉山州人均耕地少,山高坡陡,干旱干热的实际情况,一是从阴湿沟谷、阴坡、土层较厚的地段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扩大林草植被,形成以生态林为主,多林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在平坝、缓坡地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解决群众的口粮问题,防止退耕后的反弹;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以麻疯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和其它经济林,发展林下产业,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位一体,良性互动,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稳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四是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实行造、封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针阔叶相混交,还林后进行封山管护,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3.3 实行多元化投入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干热干旱河谷的生态建设,不能与其它地区在资金投入上采取同一的办法和标准,建议在申报生态项目时,对此种生态恶化、治理难度大而极需治理的地区,宜单列项目申报。对于不同模式治理投资的标准,可派专业人员负责进行专题调查,实地测算,以做到决策部门心中有数,量力而行。同时,通过实施突破性的土地资源政策,引导各类企业进入凉山州干热干旱河谷地区参与生态建设,培育产权清晰的投资主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开放式资金投资体系,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广辟融资渠道,更广泛地吸纳民间资本进入,以此缓解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3.4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凉山州干热河谷区生态治理

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土地的使用权可采取较其它地区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坚持“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林业政策长期不变,明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种植的林木可依法继承、转让或作资产担保抵压,鼓励个人承包集体、国有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各种经济形式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项目开发的贷款,应尽可能提供贴息贷款。同时,依靠政策调整化解林牧矛盾,通过发展山羊圈养有效化解林牧矛盾;通过转移部分生态建设资金用于帮助农户进行圈舍设施建设,以转换方式实现对农民利益损失的合理补偿,同时达到遏制生态破坏继续发展的目的。

3.5 建设高效的科技推广队伍,大力推广配套技术

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科技推广队伍。应列出专项资金,制定同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标准,进行专项技术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利用先进成熟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生态经济建设中,从名优经济林商品基地的生产管理到地方、村、组为单位的经济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栽培经营管理都需要有一定的科技人员参与,避免治理工作的盲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求实、适地适树(草)的原则下,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应大力推广乔灌草结合技术、林药结合技术、林牧结合技术、坡面治理技术、生物绿篱技术、抗旱保墒技术等配套的建设技术,提高我州干热干旱河谷区的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科技含量。

3.6 大力推广节能降耗能源工程,减少农村薪柴消耗量

干热河谷民众生活能源(薪柴)消耗需求量非常大,治理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退化问题和植被恢复要求尽量减少人类活动、限制薪柴过量采伐。但凉山州干热干旱河谷区内群众普遍贫困,缺少现金购买煤、电等,农牧业又是他们的基本生计来源。因此,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采取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必须要解决好当地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总之,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林草牧结合的生态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农村生态家园工程推进农、林、牧协调的生态建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国家工程为依托,抓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治理宜林、宜牧荒山荒坡,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控制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畜—沼—作物”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灶、省柴灶等能源建设工程,减少农村薪柴消耗量,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1]郭晓鸣.四川干旱河谷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社会科学研究,2001,05.

[2]石承苍,雍国玮.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1,4.

[3]孟国才,王士革,谢洪,等.我国西部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03.

[4]关文彬,冶民生,马克明,等.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J].山地学报,2004,06.

[5]邓仁菊,张健,杨万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01.

[6]达凤全.四川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J].生态经济.1999,05.

[7]向晶,唐亚.干旱河谷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分析—以汉源地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6,01.

[8]徐玖平,符礼建.中国西部攀西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凉山州河谷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河谷里的精灵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40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4期)2016-06-23 08:50:58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3期)2016-06-23 0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