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建,游传兵,洪定安,彭红卫
(1.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局,重庆涪陵 408000;2.四川省什邡市林业局,四川德阳 618400)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它历经数百年甚至千年沧桑,仍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见证着一个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承,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古树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涪陵是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保护古树名木已不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从历史、生态、文化等角度审视保护古树名木的深层次意义,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古树名木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存条件,让它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肥力,为涪陵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涪陵区位于北纬 29°21'~30°01'之间、东经106°56'~107°43'之间。全境东西宽 74.5 km,南北长70.8 km,幅员面积2 941.46 km2;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极端高温43.5℃,极端低温-2.7℃;年均降水量为1 072 mm,降水日数145 d ~165 d;年无霜期277 d ~321 d[1]。
据2009年普查,涪陵区现有古树549株。其中城区19株,农村530株;国家一级古树7株,国家二级古树33株,国家三级古树509株;计有29种,隶属于25科28属。其中以黄葛树最多,有380株,然后依次为银杏、马尾松、柏树。以罗云乡堰口村三组的柏树树龄最大,约1 800 a,绝大部分古树名木在300 a以下。
古树遍布涪陵区,以石沱镇95株为最,珍溪镇70株次之,且均以黄葛树为主,城区亦然。把乡(镇)划分为沿江、坪上、后山3个类型后发现(即根据涪陵区地形地貌,将长江沿岸为主的河谷丘陵简称为沿江区域,以西南面蔺市坪、龙潭坝为主的坪状低山简称为坪上区域,以焦石、罗云石灰岩岩层为主的低、中山岩溶简称为后山区域)[2],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沿江乡镇,如李渡街道、珍溪镇、荔枝街道、崇义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义和、石沱、百胜、南沱镇全部,蔺市镇、清溪镇和白涛街道的一部分,所占比例为56.28%,主要树种以黄葛树为主,无马尾松分布;二是坪上乡镇,包括青羊、龙潭、马武、大顺、同乐、增福、新妙等7个乡镇和蔺市镇的部分区域,所占比例为30.24%,马尾松96.6%分布在该区域。人均拥有古树的数量后山乡镇最高,而单位面积上的古树数量却是沿江乡镇最高(表1)。
表1 涪陵区古树名木水平分布
古树绝大多数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其中301 m~500 m的区域最多,为224株,占40.8%;501 m~999 m的其次,为212株,占38.62%(表2)。海拔1 000 m以上区域分布最少,仅占1.09%。
表2 涪陵区古树名木垂直分布
古树名木的树龄以100 a~299 a的最多,占总数的 82.72%;300 a~499 a的其次,占总数的6.01%;500 a~799 a的占总数的1.09%;数量在800 a以上的,仅占总数的0.18%(表3)。
树种组成,以黄葛树为主,占69.21%;然后依次为柏树、马尾松、银杏等构成了涪陵古树名木的主体,分别占5.83%、5.28%、4.74%(表3);城区古树名木树种组成也以黄葛树为主,占89.47%。
生境分为单位庭院、个人宅院、寺院、公园、村旁、路旁、水旁、田旁、山坡、其它等 10 类[2~3]。涪陵古树主要以散生分布在山坡居多,然后依次住宅、村旁、路旁、水旁,分别占古树名木总数的46.63%、31.15%、7.47%、5.1%、3.83%(表 3)。城区古树以学校居多,依次为机关、医院,望州公园有1株树龄达100 a黄葛树。
生长势旺盛的有197株,占35.88%;长势一般的最多,有246株,占44.81%;长势较差的有96株,占17.49%;濒临死亡的有9株,占1.64%;另外有1株死亡后仍然直立的古树[4]。
表3 涪陵区古树名木的树龄、树种与生境分布
我区的古树名木绝大部分为集体所有,其次为个人所有,国有所占比例较小。他们分别占总数的85.69%、13.75%和0.56%。
本次古树名木树龄的确认,主要参考古树历史资料和对周边土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的,并未采取生长锥取样、CT扫描和C14测定等国际上通行的测定方法鉴定[3]。时常遇到一些既无资料可查,又无法取样的树,主要是采取推测判断,故最终的树龄大多都是一个大概数值[4]。
目前,通常采用在树干上订铝制或不锈钢标牌的方法标识古树,但大部分乡镇(街道)并未按照要求在树干显眼位置悬挂。传统的标识悬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钉子对树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二是树体造成更大的伤害[4]。这在个别将古树视为“神树”加以供奉的地方(如罗云乡的千年古柏),标识悬挂更是难以进行。
涪陵区的古树名木主要生长在农村山坡,监管不易,古树盗卖现象时有发生。受时下大树进城风气影响,有些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滥挖、盗取古树名木[5],这会造成古树的树体损伤、生长衰弱或死亡,使古树名木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缺乏古树名木专项保护经费,以致古树保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除了城区公园内为数不多的几株古树名木外,绝大部分古树名木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管护,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区名木古树都没有安装诸如避雷这类设施,2009年龙潭镇的两株红豆树在夏季被雷击倒[6]。同时,由于保护资金缺乏,部分古树的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危及到古树的生命,尤其是目前生长势较差的96株古树。
尽管我们先后对549株古树名木进行了现场拍照、调查、记录,建立了《重庆市涪陵区古树名木册》档案,下发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但管护技术难跟形势,对古树生长状况缺乏技术手段的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资金缺乏,此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也严重滞后;同时,缺乏成熟的技术及标准,全区尚未建立科学完备统一的古树名木管理系统[7]。
4.1.1 清除竞争植物。涪陵古树主要散生分布于山坡,混杂于其他植物群落间,有必要对生长势良好、树龄较大,存在群落竞争的,及时清除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和杂草,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此外,禁止农户在古树下种植农作物和栓养牲畜[8~10]。
4.1.2 改善土壤环境与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区古树,所处生境土壤板结,有必要对板结的地面打孔,或在树冠投影下的地面覆盖由植物材料等组成的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碎木屑自然降解后持续供给古树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改善古树周围土壤通气性和土壤养分[11]。此外,通过对古树周围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确定施肥种类,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对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周围以施厩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12]。此外,在古树周围设置围栏,防止人为践踏。
4.1.3 开展病虫害防治与整形修剪。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适度进行整形修剪,将弱枝进行缩剪或是锯去枯死枝,改变根冠比,集中供应养分,有利于发出新枝。对特别珍贵的古树,应少整枝,少短截,以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的树形[13]。
4.1.4 树体的保护与修补。对因病虫害、冻害、机械损伤等造成伤口,进行及时地保护、治疗、修补,防止扩大[13]。
4.1.5 增设避雷针。对生长于城市、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寺庙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的古树名木,靠近河、湖、池塘边的古树名木,生长地周围相对较潮湿地方的古树名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的古树名木,曾经遭受雷击的区域的古树名木,位于旷野中的突出位置、树体特别高大的古树名木均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定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14]。
4.2.1 准确鉴定树龄,实施质量评估,建立电子档案,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一是借鉴国内外先进树龄鉴定技术,除了现场的拍照、调查、记录以外,还需要取样,并进行样本分析、计算、综合分析,最终准确确定树龄;二是对在册古树健康[15,16],景观、生态、科研价值加以综合评估,为管理提供依据[17];三是对在册的古树名木档案资料、现状图片辑录入库,将以往的文字档案更改为电子档案,以适应当前办公自动化,达到节省资源,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的形势需要[18]。并对确认的古树名木,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4.2.2 建立健全法规,依法保护古树名木。尽管涪陵区林业局已下发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但仍需区级部门制定保护古树名木的地方性条例,实行专业养护部门和单位、个人共同保护管理的措施,为古树名木保护确立法律保障。要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保持严打态势,严密防范各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活动。
4.2.3 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当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区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不足使古树的日常管理、防虫、施肥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区政府应重视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在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鼓励非国有经济及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19,20]。
4.2.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让公民了解古树名木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的保护[21]。在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城市基础上,再接再厉,进一步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公民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4.2.5 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养护”的原则,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林业站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明确管护责任,对古树名木时时实施监管保护。
4.2.6 加强对管护单位管护人的技术培训。区林业局应真正担负起保护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职能,定期举办保护古树名木的技术培训,提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管护人的业务水平。
[1]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涪陵统计年鉴[M].2011.
[2]四川省涪陵市志编纂委员会.涪陵市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3]覃勇荣,刘旭辉,兰萍.乡村古树年龄鉴定的基本方法探讨[J].大众科技,2007,8:109 ~111.
[4]张海娟,张鸿阳.陈仓区古树名木树龄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绿化,2011,4:46.
[5]夏勇,李斌.涪陵古树名木保护令人担忧[N]..http://www.flbxw.com/article/article_20671.html[2010-9-10].
[6]黄艳春.狂风暴雨掀翻200岁红豆树[N].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09-07/28/content_162430.htm[2009-7-28].
[7]刘传达,金建青,宋小英,等.云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1):54 ~57.
[8]施海.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管理对策(一)[J].绿化与生活,2006,4:18 ~20.
[9]施海.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管理对策(二)[J].绿化与生活,2006,5:22 ~23.
[10]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Z].2003,12
[11]郭光智,冯宝春,张英,等.潍坊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99 ~100,64.
[12]陆安忠.南汇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上海农业科学,2005(2):31~33.
[13]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付丽峰,王琳.河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国土绿化,2006,6:14 ~15.
[15]夏聪.大树健康评估新技术,广东园林,2008(1):79.
[16]刘颂颂,叶永昌,朱纯,等.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初步研究[J].广东园林,2008,30(1):55~56.
[17]田利颖,陈素花,赵丽,等.古树名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100 ~105.
[18]余宁,史南君,周朝阳,等.宁波市城区古树名木数字化系统的研建[J].浙江农业科学,2007,4:410 ~412.
[19]李沛琼.深圳特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广东园林,1998(3):37~40.
[20]叶建兴,杨胜先.海口市古树名木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中国城市林业,2007,1:49 ~51.
[21]李沛琼.深圳特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广东园林,1998(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