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达·芬奇《画论》与古代书论艺术观比较
张志远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达·芬奇《画论》不仅在绘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透彻的阐述,而且对绘画的性质与美学特征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艺术的起源、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艺术表现的内容等等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认识颇有相通或相同之处。对达·芬奇的艺术观与古代书论所体现的艺术观相比较,有利于向西方学习,引进新理念,开拓书法创作的新思路。
达·芬奇;《画论》;书法理论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理论家。他的艺术理论既散见于他流传下来的大量笔记,更集中于他未完成的专著《画论》一书中。其主要思想是:
达·芬奇和古代书论都认为艺术与自然关系密切。达·芬奇《画论》中关于绘画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颇多,古代书论中也有很多处论及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两者都认为艺术起源于自然,并认为艺术家应该向自然学习,艺术能高于自然。
1.艺术起源于自然
达·芬奇力主把绘画当一门科学,认为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源于自然,以自然为源泉。他说:“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为了更确切起见,我们应当称它为自然的孙儿,因为一切可见的事物一概由自然生养,这些自然的儿女又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公正地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1]17对这一问题,古代书论中也有近似的认识,《说文解字序》认为与文字起源有着直接又密切关系的八卦起源于自然,[2]2而后衍生了文字,接下来才产生了书法。《九势》则提出“夫书肇于自然”,[3]6直接明了地认为书法起源于自然。《隶书体》说“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4]9则对文字的产生过程和创造方法做了想象的解释。《四体书势》和《书断》中也有同样的论述,认为文字起源于自然。[5]既然文字起源于自然,那么书法也必定起源于自然无疑,这在古代书论中是较为普遍的认识。
2.艺术家应该向自然学习
达·芬奇认为艺术起源于自然,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再现自然,他说“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的模仿者”。[1]17既然要模仿自然就必然要以自然为师,因此他强调“自然事物无穷无尽,我们应当依靠自然”,[1]47“更切实的办法还是面向自然的物体”,[1]183“愿意向自然学习,就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1]48对于那些不愿意向自然学习的做法,他批评道“排斥自然——一切大师的主人的人,是何等的徒劳无功”,[1]48“一味崇拜权威而不师法自然,那就不是自然——一切优秀作家的主人的儿子,只能说是它的后代。有些人专门攻击他人师法自然,偏偏放过那些本身就是自然的学徒的权威,真是何等愚蠢!”[1]48古代书论虽不认为书法必须要再现自然,但也主张向自然学习。《书议》说“猛兽鸷鸟,神彩各异,书道法此”,[6]145提出书法应学习自然,取法自然物。《书概》说“于天为徒”,[7]682也主张向自然学习。钟繇称自己学书“每见万类,皆画象之”;[8]399怀素和尚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9]283韩愈说张旭“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10]292则阐明了学习的对象和具体做法。至于张长史见担夫争路、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观舞剑器而笔迹大进;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等等,都说明他们不但主张向自然学习,而且学习的方法、形式和深度也各不相同。
3.艺术能高于自然
达·芬奇认为绘画是对自然的再现,把绘画称为“模仿一切自然造物的形状的科学”,[1]39绘画当然有能力反映自然。但同时他认为要反映自然,单凭感观认知还不够,必须用理性去理解世界,在创作活动中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造出仿佛是第二自然,这样绘画就可以“与自然竞赛,并胜过自然。”[1]42古代书论中也有同样的认识,《书概》说“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7]716“由人复天”就是对艺术能高于自然思想的绝妙诠释。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积极的创造是必不可少的。
达·芬奇和古代书论都认为艺术应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气质。
达·芬奇认为艺术起源于自然,应该向自然学习,但是艺术不能仅限于摹仿自然,更要表现人,艺术表现应以人和人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他强调“一个优秀的画家应描画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在绘画里人物的动作在种种情形下都应表现他们内心的意图”。人的思想意图和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动作等予以表现。他又强调“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给你的人物画上能充分表现他们内心意图的动作,否则你的艺术就不好了”。[1]169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他主张绘画不仅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因此他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人体的比例,把动态、手势、表情看成是绘画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要求人物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表现它们的思想感情。古代书论也认为书法能表现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情感气质。《书概》说“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7]714-715《临池管见》说“〈韵书〉:‘写,输也’……输者,输我之心。”[11]718都概括地表达了对书法表现人内心情感和精神气质能力的认可。书法能表现哪些精神情感与气质呢?《书谱》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12]128《送高闲上人序》说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10]292由于书法欣赏的特殊性,欣赏者能感受到的书者情感虽不可能都能与书写时一一对应,但欣赏者虽各有不同,都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着书者的丰富情感是必然的。《翰林要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13]490反过来,由书法的舒险敛丽,当可容易地推断出书写者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书概》又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7]715由此可见,古代书论不仅认为书法应该表现人,而且能表现人情感气质的方方面面。
达·芬奇和古代书论在认为应该向自然和大师们学习的基础上,又都认为艺术贵在创造,反对一味地因循模仿。
达·芬奇认为创造是艺术的灵魂,他提出“决不能模仿别人的样式,模仿别人等于丧失自己”,[14]85“画家专以他人的画为准绳,就只能画出平凡的作品。”他认为因循抄袭是艺术衰落的原因,他说“从罗马人以后的绘画里可以见出这一点。他们彼此抄袭成风,以致艺术不断衰落,一代不如一代。”“后来人又专门抄袭既成的画,画艺再次衰落,而且江河日下。”[1]48古代书论更是看重创造,《书议》说“子敬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6]148王献之“改体”的见解和实践,一直被认为书法史上敢于创新和成功创新的典范,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因循抄袭,古代书论持鄙薄的态度,《论书》说“凡书通即变……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15]297不仅如此,若不能有所创新,虽采集众长也免不了成为众人批评的对象。《临池心解》说“自欧、虞、颜、柳、旭、素、以至宋四大家,各用古法损益。若赵承旨则各体具有,师承不必己撰,要是元代第一人。评者乃以奴书诮之……”。[16]744像赵孟頫这样的大家,书虽诸体兼备,可谓善于学习,但终因为因循而无创新而被讥诮为“奴书”,古代书论对创新的重视可以想见。
综上所述,虽然西方绘画和中国书法各自有着自己的体系,但并不妨碍达·芬奇和古代书论在艺术认识、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上具有许多一致性。作为我国特有的,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文明气质的书法,要想开拓视野,创立新的艺术形式,逐步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欢,也需要向西方艺术学习。要学习西方就要先进行中西对比研究,甄别后才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本文仅在此作一尝试。
[1]达·芬奇.芬奇论绘画[M].戴勉,编译.朱龙华,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许慎.说文解字·序[C]//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蔡邕.九势[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成公绥.隶书体[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卫恒.四体书势.张怀瓘.书断[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6]张怀瓘.书议[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7]刘熙载.书概[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9]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韩愈.送高闲上人序[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1]周星莲.临池管见[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2]孙过庭.书谱[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3]陈绎曾.翰林要诀[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4]王剑芳.达·芬奇艺术理论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延伸[J].长治学院学报,2007,8(4).
[15]释亚栖.论书[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6]朱和羹.临池心解[C]//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J02J292-1
A
1671-8275(2012)03-0040-02
2012-04-17
张志远(1979-),男,安徽砀山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书法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艺术与教育研究。
之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