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淮北 235000)
论觉慧的叛逆特质
王海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淮北 235000)
觉慧是巴金代表作《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叛逆品质的五四新青年。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中的幼稚因素的体现等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作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觉慧;叛逆个性;幼稚因素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的成都为背景,真实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历史。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大胆又幼稚的叛逆者。笔者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形象的塑造以及叛逆个性中的幼稚因素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获得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1.以高老太爷为中心的家庭环境的促成
作为中国宗法制社会的缩影的高家,具备最寻常的家庭结构:祖父——子——孙,但是祖孙三代人之间因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冲突。不要说在高老太爷与觉慧之间,就是在觉慧与觉新、与觉民之间,觉新与觉民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读书知礼”的大家庭,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父慈子孝,然而其内部却是阴森可怖的。它吞噬了一大批人的青春和生命。这里执掌着生死大权的高老太爷,以绝对的家长意志和父性权威统领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借助于世袭的宗法制家庭文化氛围和教育模式,他把青年人变成了唯命是从的奴隶,肆意剥夺他们的思想、理想、爱情,甚至一切。觉新就是这个大家庭制造出来的标本。在这里,“家”失去了其本应该有的温馨,变成了禁锢人思想的牢笼,变成了生命的荒漠,变成了坟墓。高老太爷及其帮凶克明、觉新等制造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悲剧:鸣凤、梅、瑞珏的死,停放在破庙里芸的棺柩,走路一瘸一拐的淑英等等,其罪恶罄竹难书。可以说,首先是家庭的罪恶激起了觉慧的反叛思想。
2.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觉慧的叛逆个性
在“固如金汤”的高家这一封建堡垒中,长房这一支却出现了缝隙。克夫、早逝、周氏碍于自己继母的身份不便过于严格管教非亲生的儿女。长兄觉新又懦弱,对长辈唯唯诺诺,他自己的思想与幸福被这个家剥夺殆尽,却没有任何的抗争。但在内心深处,他有时也会希望他的弟弟做他不敢做的事情。觉慧又是最小的弟弟,所以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觉慧的叛逆个性。
3.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大大推进了觉慧反抗的进程
高家虽在成都,但是五四新思潮却已经涌入,反封建的主导精神唤醒了一代青年。觉慧和觉民一样,在外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散发传单、创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抗封建束缚,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他是真正敲响这个封建大家庭丧钟的第一人。帮助觉民抗婚、反抗陈姨太的驱鬼行为、反对瑞珏避血光之灾到乡下生产、指责觉新的投降政策,凡此种种,他一步一步走到了整个家庭的对立面,张开了他叛逆反抗的大旗。最后,觉慧的离家出走“则更近于一种象征,一种宣言,甚至是一种仪式”。
作为封建家庭成员的觉慧,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出了“家”以至整个封建社会正在一天天走向毁灭。在公馆里,高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公馆里所有人的命运都操纵在他的手中,任他戏弄、摆布。高老太爷希望抱重孙,达成他四世同堂的愿望,于是长辈们便让刚高中毕业怀有大学理想的觉新回家结婚,并以拈阄的方式给觉新与瑞珏定亲;为了讨好冯乐山,高老太爷不顾觉民的反对,又为觉民包办定亲。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又扬言,如果觉民不回来,就让觉慧与冯乐山的孙女结婚。对于这一切,觉慧怒不可遏,义正辞严地对觉新说:“我正要让爷爷知道,他们可以看到我们是‘人’,我们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猪羊。”
帮助觉民逃婚这件事,并不是单纯因为冯乐山的孙女的恶名在外,也不完全因为觉民与琴之间的关系,觉慧是在向毁灭人性的封建礼教发起挑战。不能让觉民成为第二个大哥——任人宰割。帮助觉民逃离家庭以后,继母周氏、觉新、瑞珏和淑华的劝说,三叔克明的正言教训、温和开导甚至雄辩劝诱都不足以动摇觉慧的决心,他所要的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他是在争取自己做人的权力,争取像人一样地活着。
觉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他当面痛斥陈姨太、克安、克定等等在公馆大闹捉鬼的行为,戳穿他们的伎俩。这是他与封建势力之间又一次短兵相接的尖锐斗争。他更不信什么“血光之灾”,极力阻挡觉新把瑞钰送到城外去生产。这些无不表现出他反封建迷信的思想。当他眼睁睁地看到又一条年轻的生命被封建礼教迷信魔绳绞死时,他终于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家庭吃人的本质,于是反叛的怒火从心里爆发:“我偏要跟他们作对,……我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由此可看出,其对封建罗网的反抗和冲击是坚决的,从他的身上也体现新民主主义思想意识和时代气息。
觉慧不仅在思想上展现了对“家”的叛逆雄姿,在行动上也展开了与“家”的斗争。面对“家”的一条条铁镣的禁锢,觉慧大胆漠视封建礼教吃人的经义,支持青年学生纯洁、真诚的爱国热心。他积极参加学生“检查仇贷”,到督军署参加学生游行示威,不畏兵士们锋利的刺刀对准自己的胸膛。事后,遭到高老爷严厉的训斥,而他却第一次敢在这位家庭最高权威的“君主”面前争辩,而后又依然去演出新戏《终身大事》。他的反抗屡遭挫折却不气馁,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卫道者的斗争道路。把《黎明周刊》改版成《利群周刊》,继续传播新文化,撰写文章猛烈攻击旧家庭,抨击封建文化思想。这体现了他对本阶级和对“家”的背叛,同时也体现了他与封建势力势不两立的坚定的斗争立场。
通过对觉慧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不难看出,觉慧虽出生在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但他耳闻目睹了这个牢笼吃人的事实,同时又在五四新思潮的吹拂下,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习惯之路。
觉慧是家中的幺子,离开家庭的步子迈得相当艰难。其反抗中透露出思想简单而不够成熟、行动上有时犹豫而不够果断、在感情上同封建家庭难以割舍等性格中幼稚的一面。
1.在思想上表现为简单而不够成熟
本是一个受着父母和长辈溺爱的无忧无虑的少爷,由于能和轿夫、仆人混在一起,觉慧听到他们悲痛的呼声,渐渐同情“下人”凄惨的命运,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败和罪恶。在欢度春节的笑声中,他感到“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他看到琴要上男女同校而不得,梅表姐与觉新相爱而不能,就更“憎恨这种生活”,认为这个“家”是禁锢青年思想、窒息年轻生命的“狭的笼”。这时期他恨家,但并没有真正觉醒,因为这只是一种朦胧的不满情绪,还未能形成对旧制度的清醒认识和反抗行动。后来当他在严酷现实面前遭到打击时,他才自觉走上反抗的道路。在经过“捉鬼”、“血光之灾”的较量后,他进一步看清了克安、克定的真面目,自以为在道德上精神上比他们高出一筹。
2.在行动上显得犹豫而不够果断
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朦胧的爱情是真诚的、纯洁的、大胆的,这正是他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这种爱情本身是有进步意义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但对这样的爱情他他有顾虑。从思想深处看,他自己的头脑里就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除等级观念,对来自专制制度的阻力,从一开始就感到犹豫和胆怯。所以,当他听说爷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时,很激动,之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第二天竟然照常去上课了。实际上是他畏惧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实在是一件做不到的事,眼前的对手太强大,所以他退却了,而同时又找了借口来掩饰。当他知道鸣凤自杀后悲伤地对觉民说:“我的确爱她。可是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同她怎么能够结婚呢?”鸣凤死后觉慧做的一个梦就是他潜意识的展露,意味深长地显现了隐蔽在觉慧心灵深处的思维。这种内在的软弱,正是他不成熟和幼稚的表现。
3.在感情上同封建家庭难以割舍
觉慧是一个叛逆者,但是他在这个大家庭里长大,这些都是他的亲人,对这个家他有着难以舍弃的温情。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觉慧注意到祖父的声音改变了,他看见祖父的眼角嵌着两颗大的眼泪。“‘我……我的脾气……现在我不发气……我想看见他,你把他喊回来。……我不再……’祖父说,他从被里伸出右手来,揩了揩眼泪。”为了这意料不到的慈祥和亲切(这是他从来不曾在祖父那里得到过的),他答应了一个“是”字。
《家》中的觉慧确实是一个肯思考、敢于自我否定、大胆追求真理和进行反抗的人。即使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因素,但他因为反抗而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是二十年代中国觉醒青年非常可贵的品质,真实地代表了五四时期已经觉醒了的一代青年。
[1]巴金.巴金作品集[M].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9.
[2]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王自立.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张伟忠.现代家族小说逆子形象论[J].东方论坛,1999(1).
I206.6
A
1671-8275(2012)04-0060-02
2012-05-27
王海峰(1979-),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之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