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黄冈438002)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探析
王莹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黄冈438002)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心理品质、调节和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和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课程开设、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体验式教学
高等学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中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3]。据调研分析,当前,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在自信心、学习能力、文化知识、自控能力、就业机遇与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在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心理困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职教育新机遇,高职学生要想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学习和超越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承受挑战与挫折、获得良好社会支持,就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平衡身心的原则与方法,因此,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课程开设显得非常必要。
1.课程开设性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和中发[2004]16号文件多次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高职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系列心理健康选修课,这是高职院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21世纪高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设计开发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程,是集“知识、体验、训练”为一体的既具有学科课程的计划性与系统性,又具有活动课程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社会市场需要以及学生个体生活需要的课程。此课程的开设较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健全人格,提高人际交往、情绪调控、挫折应对、团结协作等多种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定位于面向全体高职生,强调正向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全国统一的心理健康教材,多是结合本校专业和学生特点,反复探讨修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凸显能力和素质提升。因为能力提高是任何学科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知识传授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对于本课程来说,要注重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淡化理论知识目标,依照“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训练为载体,练中学,学中悟”的思路,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学生在体验中引发思考,在教师深入浅出讲解和引导启发下较好地内化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培养稳定成熟的情绪,学会在压力中自我调节,促进自我悦纳,形成健康人格,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健康发展。
1.打造一门深受高职学生欢迎的实用性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心理素质拓展,促使本课程成为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能力、深受学生欢迎的应用性课程。
2.力求形成一门特色示范的课程。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形成因材施教、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不断提炼总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强化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拓宽教学载体范围,充分运用多媒体、音乐、讨论、户外游戏、课堂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针对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认知困惑、价值感低下、不良情绪困扰、交际心理障碍、人格偏差、恋爱心理误区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较全面、深入地解决这些难题,助人自助,健康成长。因为本课程能系统传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心理问题能力。具体来说,促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节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课程定位于素质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选择内容依据。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适应社会必备条件和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人才品质,重点选择学生所关注的、需要的、渴望能有效帮助自己成长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2.主要内容为三大专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学生自我、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大专题:一是人格完善、自我认知、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二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健康的恋爱和发展爱的能力;三是环境适应、就业创业等问题。通过在课前或者网上与学生进行调研、访谈、或者与辅导员交流、或者校园内学生言谈举止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象特点,围绕三大专题有针对性安排六章内容,即“心理健康概述与学习心理,新生适应与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与人格塑造,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困惑及应对措施,如何发展健康的恋爱与性心理”。
总体课程标准。要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对学生人性层面的关爱,提高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学生现有资源,促进自我成长和潜能开发,提升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能力。
分述课程标准。第一专题主要是学会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并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这样在三年的高职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第二专题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进一步优化人格品质,提升人格魅力,要掌握合理情绪宣泄方法,提高情商能力;第三专题是培养团队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青年时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发展爱的能力,能在将来生活中真正体验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温暖甜蜜,最终实现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目标。
1.教材开发。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运用团队力量,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指导书;与其他示范性高职校合作编写或修订一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配套教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心理训练手册。
2.可利用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以校本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为指南,教师团队要将本校和外校典型心理案例除姓名班级和学校名称后合作编写教辅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读本》;建设好校内或者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好心理健康网站;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通过面对面和网上心理咨询,解答学生心理困惑,发现识别重症精神病并积极送往医院治疗;还可以利用网络如天空教室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美国人大卫·科尔博完整提出的。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即“体验式学习圈”,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自己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的结论。这个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5],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训练、游戏、讨论、表演等活动,以兴趣、情感为纽带,在情境中体验和成长、学习和实践、思考和分析、提炼和总结,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佳模式,这种体验式模式概括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共同特征。
在课程特色和独特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以学生实际经验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根据不同教学主题和章节内容灵活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多种方法,注重课程互动性、实效性、示范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师也能较好的把课程上活、上宽、上深、上实。
1.心理游戏法。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再现原有体验,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如,在第一大专题的“自我认知与挫折应对”内容中可选择“大鸡变小鸡,小鸡变鸡蛋”的游戏,石头剪刀布的输赢来决定大鸡、小鸡还是鸡蛋,游戏中能感悟失败和成功是相互转化的,无数次失败后总有可能成功等体验,来提升学生应对挫折心理素质。
2.心理测验法。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恋爱观等心理测验,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完善,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如学习“塑造健康人格”内容之前花5分钟时间来进行个体人格特点测验,了解自身人格偏差,然后进行自我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团体辅导法。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适时开展主题明确的结构式团体辅导,让学生在团体中获得成员的支持与理解,得到认可与鼓励,重新回到和谐的班集体中。如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离异家庭孩子、与隔代长辈一起生活的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学生、违纪学生分别组织若干团队,给予每个团队一个特别名称,定期进行有计划性的团体辅导,在辅导中学生能获得从未有过的关怀、同感、支持和自我教育,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案例分析法。突出“预防为主、能力为本”理念,授课之前可筛选出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典型案例,设置悬念、列举问题、调动兴趣、引导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健康的恋爱与性心理”这一章内容上新课前十分钟,可讲述一个因恋爱导致的极端自杀案例,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分析自杀的主要原因和引起自杀的负性事件,讨论避免这次自杀的办法有哪些,大学生应该形成怎样的恋爱观,如何发展爱的能力等,学生通过分析探讨之后,再来一起学习爱情相关理论知识,这样能促进学生较好的掌握爱情的内涵、恋爱挫折应对方法和如何发展爱的能力。
5.心理情景剧表演法。结合学生所闻所见的问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从中获得心灵成长。心理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较好的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强化教学效果。人际交往内容,可让学生分小组来演绎一段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片段,反映的主题主要有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内容,设置心理和行为冲突,找出解决冲突的办法,最后讨论总结该情景剧中人际交往特点、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6.多媒体和声像法。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容纳量大、传授知识多、讲解直观方便的特点,插入影片片段、视频和音乐来改进教学手段,使学生赏心悦目,记忆犹新,提高教学效果。
7.行为训练法。以行为主义的强化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如,情绪管理内容中可进行躯体放松训练法,在人际交往章节中,对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进行训练,如:微笑、站姿、坐姿、衣着打扮、敲门开门和关门动作的实地训练,人人参与,教师指导点评,另外,在自我认知的章节中,对自信心的训练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法、学生上台演讲法、特长展示法、物品推销法来进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第五次课《人际交往心理困惑及应对措施》为例。在第四次课后布置作业,即人际交往情景剧的准备阶段(含剧本编写、学生角色分配、人物扮演训练);学生课堂上表演情景剧(每小组5-8分钟);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点评和提炼总结;系统理论讲解;本章节知识点与能力的总结。
1.考核。对学生考核以成绩来评定。学生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占60%。平时成绩总分为40分,包含考勤10分、小组评价20分(心灵成长记录本和每次课的学习情况记录)网上作业10分;期末试卷总分60分,试卷侧重于案例分析、撰写自我人格、人际交往、意志力等方面成长的小论文。
2.反馈。一是依据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评估重点,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如,班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状况调研、开展活动成果等;二是网上学生评教、学校质量管理处评估、督导机构听课、同行评价等,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效果,反馈结果与教师课酬等次、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挂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采用设备先进、活动桌椅、摆放方便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手段实行多样化,根据教学需要运用音乐、影片、视频、录音和心理测评工具等手段。
打造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科研、教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然条件。教师努力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博览各科书籍、搜集资料、编写手册、加强科研,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学校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实施教学全程监控,即专家、学生、督导、教师自评、社会评价等共同参与授课评价体系。
1.心理普查,建立档案。新生进校一个月后进行学生心理普查及测试,在经过两年学习生活后,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前一个月再进行心理筛查。一是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筛查出心理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二是了解高职生活期间的心灵成长、人格完善和心理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变化。
2.各种宣传活动。如,5·25健康周宣传活动、年度心理情景剧大赛、新生户外咨询宣传、宣传册发放、校园报纸和广播专题栏目、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周末人际交往和恋爱心理调适等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师生关系、招聘和就业创业模拟训练中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综合素质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调节和缓解学生自身心理问题、促进心灵成长为目的,以适应社会环境、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学的。本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别魅力就在于得到高职学生的良好评价,“教师用爱来抚平曾经受伤的自尊心,用案例分析让我们懂得了人生方向的选择,用游戏和活动来体验感悟人生真谛、用测验了解自我和完善自我,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心灵,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首用心灵弹奏的温馨乐章,敲打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得到健康成长,这门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广大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对象是高考或者中学阶段不被关注的人群,需要我们更加付出心血、思考探索、更新观念、助人自助,促使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整体协调提升。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Z].2004.
[2]教育部等《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 号)[Z].2005.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 号)[Z].2011.
[4]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Z].2011.
[5]戴相斌.运动第二课堂营造体验式汉语学习模式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32(8):143 ~144.
[6]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131 ~133.
Analysis of Curriculum Design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ANG Ying-hua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teaching of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main fro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psychological quality,optimiz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regulating and self-perfecting the students'overall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our aspects,such as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ment,the 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guarante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Quality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Experiential teaching
G423
A
1672-1047(2012)02-0022-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2.07
2012-03-20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教育”(2011A039)。
王莹华,女,湖北浠水人,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共课部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何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