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王亚非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2.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阅读是语言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我国的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英语阅读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推理验证、细致观察语言、分析归纳以及假设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速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阅读教育应当以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能动性的激发为中心。由此可见,研究英语阅读教学,其意义十分重大。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英语阅读是较为复杂的,是主动思维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根据已掌握经验、知识以及信息进行确认、预测、体验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借助于语篇与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英语阅读过程并非是被动的机械化单向过程,更多的则是较为复杂的作者与读者之间主动的双向交际过程,并且也是读者处理策略、背景文化知识和概念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学生应当成为应用阅读过程的中心和主体,高等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应当始终强调学生的心理因素和认知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当中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发挥,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时,还应当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近些年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在高等院校教学领域的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革新方面作出不断的努力,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教师缺乏对英语阅读课程的正确认识,甚至把英语阅读课与阅读理解或者精读相互等同,一味地强调应试策略和应试技巧,使得英语阅读课程逐渐陷入片面注重理解能力的一大误区,无法真正的体现出阅读与精读两种课程类型的不同教学目的及不同特点,这便造成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弊端频出。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把英语阅读课程仅仅局限在阅读速度的提高、阅读技巧的掌握以及英语词汇的扩大等诸多方面,仿佛英语阅读课程的作用和目的仅限于此,而在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毫无益处。英语阅读课程过度的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却极大的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生成能力,也就是提高思想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英语阅读的主要目的仅仅滞留于文章内容解读的层面上,过于注重阅读理解答案的正确率,结果通常是,学生对材料理解浅,对文字反应慢,忽视意义而重视速度,更谈不上运用英语知识实现实际的交际。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对阅读课程教学功能的正确认识,进而造成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沉闷,不仅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带来极大的阻碍,并且大大遏制了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和参与阅读过程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阅读窍门和阅读捷径,存在强烈的急于求成心理,直接影响了英语阅读能力形成的进程。仅仅对阅读材料只言片语的理解,难以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写作目的,更不要说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了。学生和教师对阅读课程的设置逐渐产生质疑,错误地认为阅读课程类似于精读课程,高等院校的阅读课程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剖析问题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课程教学的组织方面,高校教师往往忽视英语阅读教学的特色,以准确完成课后练习为目的或根据精读课程的模式进行教学,通常课后练习习题基本上都附带着标准答案,即文章的意思是统一和固定的,学生在阅读课程中所扮演的只是被动的猜测者,而并不是语言的创造者,英语阅读课程成为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字的解码能力训练,关键在于对句子意义和练习语言的理解,并不是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的施展。
语言输入的必要途径就是阅读过程,但是阅读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学习者对信息被动的接受。要想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借助于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语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加以积极的汲取,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形式多样的作业和练习,比如读书报告、讨论以及复述等等,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应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语言的使用潜力加以激发,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加以发展。
英语阅读教学应当始终强调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并重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阅读理解为重要导向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应当集中于文章大意的快速领会和阅读技巧的利用上,还应当明确,即使是关于文章的讨论,也极有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进行培养,还应当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敏感度的强化,将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相互结合,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自觉吸收,使英语阅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将英语语言功底打好,从根本上挖掘出学生的阅读潜力。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当中,针对较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范本,结合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有效合理地引导学生,同时以讨论和练习为前提,尽可能的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补充和延伸课内阅读。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当今的阅读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丰富且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但来自于畅销的英美杂志和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且还来自于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读物。此外,国际互联网的盛行,也为获取英语语言资料提供了便利。高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阅读材料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富有时代感和时效性,面对如此丰富且价值巨大的资料,单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的英语阅读课程必须把课内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创设出更为广阔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就当前我国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英语阅读课程的测试手段依然沿袭的是以往传统的“分数制”、“一刀切”的不良方式,学生被不当的测试手段评定和划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这种测试手段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更严重的是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最终使得学生失去了英语阅读学习和练习的信心,甚至对英语阅读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情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不但没有得以加强和巩固,反而不断下降。针对这种状况,高等院校的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当大力的开展教学改革,摒弃落后的课程测试方式和测试手段,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进行测试时,不仅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测试成绩,还应当切实结合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比如课堂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课堂表现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这便需要教师在评定和测试学生的阅读课程成绩时,始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英语阅读课测试的公平性,才可以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高等院校日常的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言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大量输入,而语言输入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输入量以后,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所以,高校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全面帮助学生选出优质的阅读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在英语阅读实践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大力鼓励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以便于促进高等院校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1]陈文卿.新课程下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4).
[2]柳莉莉.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9).
[3]魏宏建.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4]国洪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写作与阅读的思维渗透[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