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2012-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经济

袁 晨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经济管理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该专业既具有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内容,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许多人以为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都是“万金油”,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也多是销售、文秘、人事管理等对专业性要求不强的工作。究其原因,除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误区以外,主要还是因为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得毕业生专业特点不突出,特色不强。尤其对于工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更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专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体现工科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的特点

工科院校主要以涉及理工科学科为主要的发展发向,经济管理专业设置也是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开设的。因此,其培养模式应有别于其他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

1.依托工科背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有工科优势

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在工科等学科方面,而工程技术、工业技术、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也需要管理学科和专业乃至相关人才的支持。因此,发展带有工科特色的管理专业具有现实需求。同时,在这些高校中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工科的发展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以至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国家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具有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1世纪是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新世纪,建设良性循环的工业开发体系,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现代工业开发活动在迅速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业管理成为实现工业事业发展目标和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具有工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工科院校开办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3.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需要适应这种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领城宽泛,除了工业经济之外,各省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城也需要具有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人才。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尤其需要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经济管理学生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

二、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客观地说,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教师大都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实践能力相对于理论来说也有严重缺陷。这就使得教师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比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可能使知识得到更新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一般工科院校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忽略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时过多与课堂信息量小大并存、选修课少等显著缺陷。

3.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缺乏互动,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课程基本上为文字描述,学生自己可以通读整本书的内容。但是,文字背后的实际内涵,学生则无法掌握,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和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知识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考核上,考核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许多课程的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考核内容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案例分析较为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考核、课程论文答辩考核、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还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不能活用所学知识,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严重。

三、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1.创新教学师资队伍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新路子,建设一支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体、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应当聘请那些在国有、私营或外资企业单位工作的资深管理人员、企业家。他们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较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1]因此,应当侧重聘请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创业者举办学术讲座,讲授市场经济中生动的真实的经济管理案例,启发学生的实践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应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目标定位。既要改变目前培养对象所适应的工作领域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层次,对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不够具体,没有专业特点的情况;又要改变在定位上攀高,盲目要求培养对象成为“万金油”,各行各业无所不通的急躁心理。这就需要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以工科特色完善教学内容。工科院校在以理工科学科为主导的学科背景的条件下,相对于文科为主的大学来说,又有自己自身的优势,就是有一些较有特色的理工科专业,且又适合本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考虑文理知识兼容型、双专业交叉型、综合能力培养型模式的基础上,可开设如科技概论、工业管理学、工业法律等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在高校课程学分制度改革的前提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分,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业特色。

3.创新教学方法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更应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有助于学生就业。在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要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方法有: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案例材料的选择(写作)和使用的方法,它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灵活性的优势。[2]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探寻并试用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方式。比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试用以理论为主线贯穿案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案例为主线阐述理论。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是在国外经济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这样,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第三,实践教学法。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在经济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目前,可采用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双循环”教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入学时专业目的明确,毕业时就业选择思路清晰。任课教师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活教案”,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经济岗位管理,带着管理疑问又回到经济管理理论上来。二是基地实习。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基地实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途径。三是实践调查。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企事业单位的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

4.创新教学考核模式

要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就要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经济管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反思和改革。一是改进考试方法,适当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给予奖励,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二是改进考试内容。要尽量减少经济管理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理论方面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作出解答和完成;或者是一些综合性的试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的分析思考后才能作出回答。通过考试方法的改进,更加符合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1]曾五一,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2]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7).

[3]赵玲洁.基于能力本位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机制研究[J].华章,2011,(19).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