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格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2-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职业院校

杨 富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将高技能人才定义为: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

一、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评价

(一)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愈发受到企业重视

在企业经营和生产一线中,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发挥着技能带头、技能公关“师带徒”的教育培训作用。企业为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通过设立首席技师和特殊贡献奖对高技能人才予以激励。

(二)企业一般从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技能公关、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

具体而言,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包括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预防排除重大事故隐患中的贡献及取得的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上的成绩等等。

(三)企业亟需高技能人才

在现代制造业中,大量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应用,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已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众多企业表示,亟需具有新观念、掌握新工艺、了解新材料、熟悉新设备的新型技能人才。

(四)关键岗位、重点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十分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关键岗位、重点岗位上的技能型人才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这类技能人才很难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往往需要企业进行多年培育,一旦流失通常让企业损失惨重。

二、高技能人才的类别及其企业需求规格

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

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从事娴熟的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如高级钳工、高级厨师等。

(二)复合技能型人才

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两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例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三)知识技能型人才

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高技能人才掌握了精密技术,从事的是较复杂的劳动。高技能人才“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技术、技艺、创造、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

三、不同专业类别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格变化分析

企业对不同专业类别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格存在差异。

在二产类专业,企业关注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这部分人属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典型技能人才。如焊接工、模具工。

在三产类专业,企业关注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文秘、饭店服务等。

无论三产类还是二产类专业,除专业技能之外,企业都十分关注技能人才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尤其是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

专业性、岗位性越强的技能人才越是强调技能熟练程度,比如供排水、数控技术、会计等。

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的专业技能人才,企业的需求不迫切,并且倾向于追求高学历,比如电子商务、金融事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中职、高职都有分布,在中职层次难以培养,在高职阶段不知如何同本科区分。

四、高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教育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既可行也必要

任何一类教育的培养定位都要适当拔高,因为任何人才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都很难达到一出校门就成为不折不扣的人才。高职学院很难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学院不能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当然,在高技能人才中,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更具优势,其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对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价值。(1)人才培养类型的确立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的确立,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真正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2)人才培养层次的确立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发展空间。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定位,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与劳动分工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功能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和技术复杂程度及其所具备的责任、能力、素质要求,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低。

(二)高职教育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1.厘清技能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使命,综合涵盖岗位技能、工种技能与职业技能,知识、技术含量明显高于中职教育,职业资格取得等级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四级,成绩优秀者能达到三级乃至更高。

2.加强职业素养塑造

企业需求调查显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除了有熟练掌握技术、娴熟运用技能的要求之外,对包括职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在内的职业素养十分看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把技能和素养相融合具体落实到课程和教学中。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并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职业指导直至进入就业并切实达到良好针对性目标。

3.瞄向新型技能人才

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技能人才应该是既能掌握和运用理论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善于运用心智技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标志。高技能的能力素质结构和规格要求呈现出不断的动态变化,职业院校应善于捕捉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气息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制度、过程等要素的多样化组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四个关键环节加以勾勒。

1.准确进行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方面以较为扎实、够用为度;技能方面达到熟练强化,紧贴企业需求,以岗位需要为原则。

2.建立和完善由通识教育课、必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将学生更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实践和实习。

3.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共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致,加强实践训练;逐步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实践考核;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优秀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一些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部门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按“双师型”道路发展,同时注重从企业和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另外,在工资、职称评聘、进修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引导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或“一体化”教师方向转变。

(二)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不同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需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单纯在职业院校的3年时间,很难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尤其难以真正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此,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引导。

1.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应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建立一批示范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预备技师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广泛动员企业支持,通过促进校企结合、联合培养,共同评价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难以一步到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先培养预备技师,预备技师经过在企业真实岗位的磨练之后才能成长为技师。

3.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企业参与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在考题设计和考官组成上都要给予企业参与权。

(三)加强双证书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契合

职业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是将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评测、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的要求,通过教学过程和考试环节来实现,促进职业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并且实现教学成本较低、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其核心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规范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师资、教学指导以及教学活动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四)注重基本素养的塑造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非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热爱本专业的思想,达成职业承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其次要构建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满足竞争性职场的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在该专业长期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是他在执行岗位任务时所发挥出的别人无法模拟的具有持续优势和较强知识特征的能力。

(五)加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所谓职业意识,主要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还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人才培养中决不可“见物不见人”,保了“技能”丢了“根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

[1]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北京统计年鉴(2008)[M].北京:北京统计出版社,2008:10.

[3]孙兴伟.北京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06-13.

[4]纪建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培训,2005,(4).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职业院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