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社团建设思想对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启示*

2012-08-15 00:52王献忠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边区社团

王献忠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延安时期社团建设思想对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启示*

王献忠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延安时期,社团建设思想在促进边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保卫和建设边区、支援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延安时期的中共社团建设思想和经验,有助于我党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有效管理当代各种社团组织,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延安时期;社团建设;执政基础;启示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执政党。那么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呢?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面对当今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党如何巩固其执政基础,提高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件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兴衰成败。那么党如何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呢?延安时期党的社团建设思想和实践给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对正确认识新时期社团地位和作用的启示

延安时期,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对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1936年9月1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指出:“为了争取与组织广大的西北抗日民众,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将基本的群众团结在我们的周围,来巩固我们形成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1](上册,P91)1937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强调:“应该普遍组织合法的统一战线的人民参战团体,或某些已经普遍存在的合法组织(如抗战后援会)转变这类性质的团体”。[2](第10册,P313)党在指导陕甘宁边区的民政工作时指出:“……而民众团体就是这个政权进行工作的基础。政府的各种工作,只有通过这些团体,才能吸收各种职业的人民积极参加,才能顺利进行。这些团体,可以把人民与政府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他们是政府进行抗战动员的有力助手,同时又是人民合法利益的保护者。因此,抗日民主的政权和抗日的人民,离开民众团体,都是不行的。”[3](P419-420)

延安时期,党之所以对社团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是因为党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步伐侵略中国这些现实的反思,更是因为党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于党来说,生存、发展、有力量最重要。而党生存、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本党队伍的整体发展,而且来自党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时党面临的现实是土地革命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损失殆尽,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虽然避开了灭顶之灾,但党初到陕北时,不仅党员数量非常少,而且当地的人民群众也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而且国民党也依旧大规模调兵遣将,企图将党消灭在陕北。与此同时,日本也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为反对日本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反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取得反封建斗争的彻底胜利,党迫切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以壮大自己的组织,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党与各种社团组织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边区的各种社团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抗战救亡和保卫、建设边区两大主题,通过开展各种组织活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这种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整合边区的抗战力量,支援抗战事业。第二,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和独裁势力。第三,凝聚建设力量,推动边区各项建设。第四,协调党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促进了边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时边区的许多民众团体都以动员和组织民众支援抗战为重要任务。如成立于1938年1月的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曾拥有团体会员24个,会众80多万人,其通过进行战时宣传教育、武装民众、募集救国公粮、募捐钱财、慰劳前方战士、优待抗属及慰劳抗日军人、锄奸等方面支援了抗战。[4](P220)如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在组织边区广大妇女拥军支前、组建女自卫军、做慰劳救护工作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其在边区组建的女自卫军,人数过万,参加者多是年龄在18-30岁的放足、大足妇女,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接受军事训练。平时主要担任锄奸、放哨、送信等后方警戒勤务,有时还替军队运输物资、修筑工事。战时当军队大批开往前线后,女自卫军不仅担负交通要隘的警戒放哨,还担负保护群众、维持地方治安的重任。在慰劳救护工作方面,各乡妇联都成立了慰劳委员会,各村有看护队、洗衣队、缝衣队等。当八路军路过这些村庄时,她们主动替军队找房子、烧水做饭、缝补浆洗。据统计,1937-1939年,边区妇女共组成看护队多达1663个8415人,缝衣队825个5796人,洗衣队828个4160人。[5]

在现阶段,党更应该正确认识社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现阶段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是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党的这一总任务、总目标,是一项更加宏伟、更加远大的事业。它需要更加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党更加努力地做好争取民心,凝聚民众力量的工作。因为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信用危机、诚信危机、道德危机在深刻地考验着人们的心灵底线,在破坏着党和群众的融洽关系,在冲击着党的执政基础。因为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或者说不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也不是政治改革滞后的问题,而是那些诸如社会治安、贪污腐败、假冒伪劣、道德水准滑坡等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社会问题。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和维护共同利益,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过程而结成各种类型的社团。目前我国民间社团组织发展的速度惊人,仅志愿者组织其成员就高达1000万人。社团组织的大规模成长,对当代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因为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党的生存和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领会各种社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各种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虽然不是党的工作中心,但却是服务中心;虽然不是全局,但却影响全局。它是党的工作中心和全局的灵魂所在、关键所在。目前,党内还有不少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轻视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不重视对社团组织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社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管理工作也一知半解,认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仅仅是民政部门和统战部门的事,是党的一项可有可无的门面性工作。特别是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社团的工作,口头上一套,实际上一套,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干脆不要。这些现象对党的社团工作以至党的整个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对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团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启示

延安时期,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对社团组织开展工作,关键是在于党坚持对社团组织的绝对领导和管理,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当时,为了促进边区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党和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对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一方面,党通过制定的政策和法令对边区社团组织进行领导和管理。如1942年4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出台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登记办法》两项法令。这两项法令从社团的组织原则、经费筹措、组织程序、组织目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团体负责人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履历)、会员人数、团体分布和活动区域、团体会址(或通讯地址)等方面对边区社团组织作了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之间关系的决定》;1943年5月5日,西北中央局制定了《西北中央局对边区群众工作的指示》。这些都是党和边区政府对民众团体进行领导和管理的重要政策和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党还通过社团内部的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团进行间接领导。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之间关系的决定》提出:“民众团体是民众自己的自愿组织的团体,党、政府、军队不应直接干涉民众团体内部的生活。党对民众团体的领导,经过自己的党员和党团。但党民不分、包办、清一色的现象,必须纠正。”[2](第12册,P129)

延安时期,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对社团组织领导权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曾提出:“党要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各级民众团体的领导责任,主要由各级党委担负,地委、县委须组织民运工作委员会,专门研究民运工作政策及领导民运工作。”[1](下册,P65)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中说过:“……在各抗日根据地内,政府系统、参议会系统及民众团体的各级领导机关中,均应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愿与我党合作的党外人员占三分之二。如当选的共产党员人数不足三分之一时,党组织不得指派未当选的党员去凑足三分之一,更不得排挤当选的党外人员。在这些机关中,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员实行民主合作,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他们一起,共同商量问题与决定问题,……在各抗日根据地内,在政府、参议会、民众团体及其他机关中,凡须经过人民民主选出的工作人员,其任免办法均按前条‘三三制’的规定。”

在现阶段,党更应该牢牢掌握对社团组织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做好社团组织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开创统战工作、民政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因为社团组织的目标取向是社会,其成员是各阶层群众。党的执政基础也在社会,而各阶层群众正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因此党必须积极做好对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不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组织与制度以联系、规范、引导和整合各种社团组织,而且还要善于将各种社团组织的资源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中来,成为党执政的丰厚资源。因为党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来动员广大群众,巩固和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的社会功能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保持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社团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社团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各级党委务应把党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来抓,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要做到精心研究和部署、合理规划和安排。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务必要熟悉社团组织工作,成为社团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行家内手;务必要切实关心社团组织工作,亲自带头做好这一项工作;务必要广交党外朋友,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建议党的各级组织部门在考察领导干部时要把他的政绩与他的社团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把有没有社团领导、管理工作的思想和善于不善于做社团的领导、管理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策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议党的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一定要长期地、持续地积极开展社团组织理论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每个党员和干部都知道社团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启示

延安时期,党能够动员和组织民众,整合边区抗战力量,凝聚边区建设力量,积极支援抗战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十分重视和不断强化边区社团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重视和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动员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号召:“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尊敬的。”[6](P648)那时候,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党中央提出:“每一支部必须变成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市镇所有群众的核心,变成一切群众运动、一切群众斗争的宣传者、组织者与领导者。”[7](P192)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特别强调每个党员与周围的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依据群众当时的觉悟程度,有计划地在群众中解释党的政策和口号,使群众向党靠拢。基层党组织通过社会动员成为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围绕扎根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四大方面采取了正确、合理的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渐进的扎根策略,融入群众;采用合理的组织策略,团结群众;利用多元的宣传策略,鼓舞群众;运用适当的斗争策略,引导群众。

现阶段,党更应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不断强化和重视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因为党执政的经验表明,群众是党执政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党在执政活动中能够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以不同的方式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党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得到巩固、党的执政活动就会得到维持;反之,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最终丧失其执政地位。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人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纽带,是党进行执政活动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对各种社团组织实现领导和管理的战斗堡垒,是党开展全部工作和维持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落实自己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去贯彻落实,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去实现。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去沟通;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去树立,党的形象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来展现。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身状况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基础稳固,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党要高度重视社团组织中的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分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8000万党员,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巨大的组织优势。要充分认识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正是靠着这种组织优势,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党正是靠着这种组织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党正是靠着这种组织优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要充分发挥这种组织优势,努力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骨干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对认真落实“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工作方法的启示

延安时期特别是抗战阶段,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因而党在对各种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上,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根据各种社团组织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工作方法。如党在指导民运工作时指出:“……对于这些组织,既不必强求划一,也不能自上而下机械地加以规定。组织形式应由实际工作的内容来决定。一个地区,有什么样的群众,有什么样的工作,就有什么样的组织形式”。[3](P421)当时,边区的社团组织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不仅有工农类、妇女类、青年类、无产阶级文艺类组织,还有其他各类民众组织,如救亡类、政治类、学生类、学术类、教育类、宗教类、反战类等。就组织成员来说,不仅有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学生,还包括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地主等。边区社团组织的这种性质、类型、地域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党和边区政府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根据地的文化社团,党主张,“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人(如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哲学家等),可以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团体……但应该估计到这些团体同其他民众团体的不同性质,而定出他们的特殊任务……纠正有些地方把文化团体同其他群众团体一样看待及要他们担任一般群众工作的不适当的现象”。[2](第11册,P4947)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党一贯倡导的重要工作方法。现阶段,党更应该重视、运用和落实这种非常重要工作方法。因为每个社团组织都是一个综合体,其内部结构类别多样,情况不一。用一个模式、一种办法来管理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因为,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每个人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需求的多元化,我国社会上出现了种类更加繁多、名称各异的、成分更加复杂、结构更加复杂的社团组织。其形成原因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后,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存,造成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复杂、多样,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工作单位、职业身份的差异性也大大增加,工作地点的不固定性也大大增加。而且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实现和维护本阶层共同的利益而结成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主要有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联合会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2007年民政部在《关于修改民政事业统计台账民间组织分类的通知》中则把这些社团组织分为经济类、科学研究类、社会事业、慈善类、综合类等。不论怎么分,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社团组织种类更加繁多、成分更加复杂、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党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对社团组织采取何种管理体制,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体与政体,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因此,党更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社团组织,采取不同的政策;而且在领导和管理工作上更要各有侧重,针对不同的社团组织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就我国而言,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则是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也涉及到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党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8]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

[1]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3]雷志华,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4]胡民新 等.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5]严引仙.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J].陕西档案,2009,(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杨路平.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方针落到实处[J].社团管理研究,2011,(4).

The Enlightenment abou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mmunity Building Idea to Consolidate Her Political Power during Yan'an Period

WANG Xian-zhong
(Ch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Fengyang,Anhui 233100,China)

During Yan'an period,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mmunity building id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protecting and building the areas,assist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tc.Studying the idea and experience of that period,can help the Communist Party absorb the useful experience and lesson from it.By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and methods,she can keep control of the communitie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unite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thus lay the foundation to consolidate her political power.

Yan'an period;community building;ruling foundation enlightenment

C 912.2

A

1673-2103(2012)01-0092-05*

2011-11-1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安时期中共社团建设思想、实践与当代价值分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sk324)。

王献忠(1968-),男,安徽凤阳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革命史。

(责任编辑:李瑞记)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边区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
苏区社会格局中的社团组织
文学社团简介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