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与青岛特色城市打造*

2012-08-15 00:52王冬冬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青岛市青岛

王冬冬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历史文化资源与青岛特色城市打造*

王冬冬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青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代独特的历史经历更为其增色不少。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历史文化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发掘利用,城市的特色优势也未很好展现。青岛要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必须深入挖掘、研究和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独特而鲜明的城市外貌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和世界知名城市中立足。

青岛;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城市

文化遗产是他者认识本土文化的可靠途径。因为作为特定社会群体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外部世界认知了解其社会历史思想观念的媒介。[1]可见,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色的定位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发展和特色城市定位的关键所在。

一、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是城市和社会的灵魂,文化的辐射力大于经济辐射力。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同样,城市要发展,也离不开城市文化。没有文化的发展,便没有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没有文化的进步,便没有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文化建设,不仅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能增强民族认同和地域认同,促进社会和谐。

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独特性,每一座城市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而独具特色;第二,可持续性,在影响当地各方面发展上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及的持续时间长、辐射领域宽、开发副作用小等特点。第三,丰富性,它可以鉴史、兴业、育人,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大。第四,稀缺性,它与一般的文化资源不同,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面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青岛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构成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物化结晶。一定的城市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并凝聚起相应的城市文化景观、文化活动和文化观念。”[2]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迹,富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特色异域建筑、名人故居以及独特的民俗风貌,也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

(一)文物古迹资源。青岛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摩崖石刻和近现代革命遗址、优秀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处,各种传世可移动珍贵文物不计其数,都是青岛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青岛地区古属东夷之地,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诸多活动遗迹。其中著名的有:三里河遗址,东岳石遗址,琅琊台遗址,即墨故城遗址,田横五百义士墓,天柱山摩崖石刻,北朝石造像及碑刻、西皇姑庵遗址、齐长城遗址等诸多遗迹以及六曲山古墓群、小桥墓群等古墓群。这些文物古迹、碑刻墓葬展现了青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近代特色异域建筑资源。近代的青岛,曲折的历史经历给青岛的建筑染上异域色彩,使得青岛在近代建筑历史上独树一帜而闻名中外。德国对青岛进行了17年的殖民统治,留下大批军事设施和近代欧洲风貌的建筑,具代表性的有德国胶澳总督官邸旧址、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青岛也很好地保存了德国殖民时期留下的近代欧洲城市风貌的城市建筑。日本曾两次侵占青岛,经济实用的平顶式建筑和后来的坡地绿化装饰的小体量住宅是其代表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岛的建筑样式。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在市南区兴建了一批内容和形式纷杂的公共建筑,如银行、交易所、教堂、旅馆、文体设施等,另外还修建了豪华住宅区和“平民大院”,丰富了青岛的城市格局和建筑内涵。受西方建筑理论直接影响的中山路银行建筑群和八大关建筑群更是对现代主义建筑探索的集中体现。据统计,截至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市拥有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俄国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约300处。青岛市在历史发展中,红瓦绿树的建筑风格与山海景观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与人文色彩。这些色彩鲜明的异域建筑是青岛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是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三)名人故居文化资源。20世纪上半叶,众多国内外政治精英、商贾名流、文化名士在青岛居住生活,使青岛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大关建筑群是闻名中外的疗养圣地,近代以来,陈毅、董必武、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都曾在此下榻或居住过,八大关建筑群中的许多都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30年代,青岛吸引了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沈从文、蔡元培、梁实秋等众多名人在此居住,这些富有学识水平的文化名人在此留下的痕迹、作品,丰富和带动了青岛城市文化的繁荣。名人故居为青岛增添了人文气息,成为人文青岛的载体。

(四)宗教文化资源。青岛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种宗教场所和教派。[3]青岛地区的宗教文化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崂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李玄哲、丘处机、张三丰等名道士在崂山修炼,留下许多遗迹。相传当时道院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多。现存十几处,如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等皆已成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清宫建于西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气最盛。另外还有法海寺、华严寺、湛山寺等佛寺文化资源。这些硕果仅存的传统宗教文化资源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和样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青岛的重要代表,也是当前青岛市重要的旅游资源。

(五)民俗、节会文化资源。青岛地处沿海,自古民风朴实简约。开埠后,传统风俗与外来民俗文化交汇融合,一方面受传统孔孟文化的影响,讲求仁义礼让、忠孝友善;另一方面受海洋文化的影响,胸襟开阔、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豪爽热情。由此,青岛当地居民形成了鲜明的性格特征。青岛的节会文化也丰富多彩,既有海云庵糖球会、云溪萝卜会、元宵会等传统节会,又有国际啤酒节、中国海洋节、青岛“海之情”艺术节、青岛赏花会、即墨老酒节等新兴的节会。这些节会活动为青岛的文化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青岛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

(一)保护、利用的成果

首先,多年来青岛市文物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1994年荣获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以来,先后编制了95版《总规》专项规划,2002年《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006版《总规修编》专项规划,确定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建筑名单,划定了保护范围,刊立了保护标识。旅游部门也对部分著名人文景观刊立铭牌,予以介绍和保护,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许多年久失修、濒临倒危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栈桥、康有为故居、天后宫、德国总督官邸旧址等得到及时抢救与保护,并进行对外开放。青岛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不断得到增补、升级。

其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青岛市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建筑遗迹成为吸引中外游客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2、促进了名牌的创立和企业文化的发展,从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到海尔、海信、澳柯玛、即发,这些名牌、名企与名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对青岛历史文化精神的延伸和扩展;3、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青岛吸引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在蔡元培主张下建设了当时著名的青岛大学,即现在的山东大学,为青岛的高校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青岛市高校集聚,不言而喻,青岛市的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与青岛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不可分割;4、促进了青岛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如青岛“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为历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开展,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了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二)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方面:在城市建设中仍不断有重要的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如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海关楼被拆除;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址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还没有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建筑之中,如德占时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诸多炮台和兵营;在危房改造和旧房维修中,老市区的一些欧式建筑在历次改造中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其历史文化价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思想意识方面,文物保护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其次,历史文化资源在利用方面:1、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与青岛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建设国际现代化都市的要求相比,青岛当前的文化发展水平远远不够。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在当前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历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与青岛市在经济、旅游方面在全国和世界的知名度相比,青岛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却稍见逊色。3、历史文化资源在塑造青岛市整体的城市文化风貌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拥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才能增加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

四、关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青岛的几点建议

特色是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所在。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缺乏知名度。在城市建设中要善于挖掘、利用、发挥和体现特色,从中培育特色城市文化。[4]要利用好青岛的历史文化资源,首要的、最基础的是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发挥其价值,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凸显出青岛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特色青岛。

(一)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

第一,进行全市文物普查,扩大文物保护的范围,实行整体保护和分级保护。在已有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存在的历史不清、定位不准、表述不规范等问题应得到及时解决。第二,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中,协调好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历史文化应成为造福现代岛城的重要资源。建议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名城保护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及时调整纠正。第三,不断完善与落实相关的法规,理顺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体制。市政府应提高对文物和名城保护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程度,不断完善保护措施的制定并认真贯彻落实。第四,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有关执法部门如规划局、文物局、文化局等应明确职责与分工,对任何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个人与单位均应严格执法。第五,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应保持其“原真性”,在风格、色彩、材料的运用上应保持其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保证其历史文化价值。

(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工作,突出青岛历史文化特色优势

首先,青岛是我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应借助青岛发达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内容的宣传,使得旅游业的发展与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工作相得益彰。一方面,通过对青岛历史文化的宣传,突出青岛历史特色,增加青岛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将青岛更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加入到其中,并且配备专业讲解员以及文化宣传册等,使各地游客感受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青岛。

其次,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中,逐步提高人们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遗址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进而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另外也可通过制作独具特色的青岛历史文化纪录片、在青岛拍摄历史性影视剧作等展现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历史文化因素注入青岛城市精神

第一,进一步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全方位地开发与挖掘,并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形成海滨风光与历史名城有机结合的旅游线路,将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借助青岛文化名城的辐射力,促进品牌的创立和企业文化的发展 ,将历史文化融入企业的发展;利用青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带动青岛地区高校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将历史文化融入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借助现代发达的电视广播及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文化的广播、宣传工作,使民众关注和了解岛城历史,将历史文化的因素融入市民心中。在机关、企业、课堂开展历史文化活动,借助城乡一体化的时机使历史文化得以在农村、城市中普及,使历史文化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成青岛人的城市凝聚力和城市团结精神,形成鲜明的岛城精神风貌特色。

(四)加强专业文化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继承和发展青岛的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事业的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文化队伍作保障。当前文化队伍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文化设施不完善;专业文化队伍问题较多;业余队伍参差不齐;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等。同时,青岛市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还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5]可见,加强专业文化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加大对文化事业在资金、环境和精神等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专业文化队伍的建设,完善用人机制,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文化队伍中,并挑选理论水平高、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打造专业文化队伍。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专业文化管理人才、创作人才,以及电视广播人才、文化教育人才、表演艺术人才等。

其次,关注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开办专门性的地方传统艺术培训学校、剧团以及各类文艺团队,培养传统艺术的继承人。使得像即墨柳腔、胶州秧歌、剪纸、草编等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当代青岛城市文化。

(五)加强文化学术交流,提升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与学术底蕴

学术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学术品味和文化层次,加强文化学术的交流是丰富青岛文化底蕴和提升青岛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青岛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近几年才有所发展,主要是在高校中进行对口专业的学术交流,同时在一些学术机构、科研单位中开展,地方的文化单位和宣传部门也有参与。近来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也较多,如中韩文化关系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文化交流会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与国际知名度,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青岛走向国际。

但是青岛学术文化交流的开展仍显薄弱,需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术交流活动体系,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在各大高校、学术机构、地方文化部门的开展,注重与海外学术文化的交流,推进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化。其次,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术交流的内容。在形式上开展以学术讲座、学术论坛、文化交流会议等为主的多种交流方式。邀请学术大师、文化名人来岛城讲学。在交流项目、交流种类、交往方式、服务规范和法律保障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保证学术文化交流的数量和质量,提升青岛的学术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

[1]张政伟.王运良.国家软实力与文化遗产[J].世界文化,2008,(6):5-6.

[2]王伟光.现代城市文化的建设与管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3.

[3]佛教新闻网[EB/OL].http://www.fjxw.net,2008-07-26.

[4]吴锡标.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J].探索与争鸣,2006,(5):6.

[5]上海服务网.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EB/OL].http://www.ssfcn.com/alert5/0000/detail.asp?id=9798&wordPage-4,2009-07-16.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Building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of Qingdao

WANG Dong-dong
(Teachers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071,China)

Qingdao has rich cultural history,rich cultural resources.In modern times,its uniqu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dded feature for Qingdao.But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the city of Qingdao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large-scale economic developmen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not used effectively to explore.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ity has not a very good show.Qingdao,China's major cities to become well-kn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the world,has to dig deeper,research,and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With the unique and distinctive appearance and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Qingdao can based itself upon domestic and world-renowned city.

Qingdao;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distinctive city

F 592.3

A

1673-2103(2012)01-0048-04*

2011-12-15

王冬冬(1986-),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责任编辑:李瑞记)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青岛市青岛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明月申牌?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