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凯
(1.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450; 2.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广州 51064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社会的各项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这其中各个院校的党委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任务。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要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部分,也就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命题和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高校频频发生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少数党员老师(甚至是教授)发生论文、课题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极个别的教师出现猥亵学生、甚至包养情人等与高校教师身份极其不符的现象。而学生党员中也屡屡出现考试作弊、旷课、抄袭论文、请人代写论文、拖欠助学贷款、流产、堕胎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虽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影响有关,也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有关,就党建内容而言,更重要的是与各个高校党建中的党性教育有关:一些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放弃了自身的党性锤炼,对党内组织生活随意为之,讲形式,走过场,淡薄了自身对党纪法纪的意识,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置若罔闻,导致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形式多于实质,实效性不强。而其中的党性教育则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思想”的氛围,大多围绕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在学校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寻求与企业的积极合作,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应该说这是适应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问题是很多职业院校在人才陪养过程中过于陷入这种模式,不仅弱化了党建的开展,也使得党建过程中党性教育过于弱化,或者说职业院校的各级党组织领导也屈服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忽略了党性教育,而仅仅在发展党员数量和党建程序上进行了一些努力,使得党员的的党性修养和信仰有所弱化,并进一步使“党性教育有效性面临着危机”。[1]
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建过程中对党建教育的内容比较重视,从党建程序到党建形式一般都比较规范。比如规范师生的入党程序,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师生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到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包括党校学习),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接收、审批、教育、考察,到预备党员的转正,材料的报送、审批和归档等。在党组织各类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也比较规范,但总体上对于党性内容的教育大多是被动性的,在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学习任务,结合自身需求的创新性教育明显不足,党性内容的教育比较固化。因为党课教学者安排辅导员居多,而他们中党史党建专业毕业者少之又少。在发展学生党员方面,集中于党章学习、党代会的介绍等,在发展教师党员上则更加简单,党性教育的内容碍于熟人情面的羁袢,党性信仰的强调流于形式,加上党课内容安排上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使得党性教育的内容相对固化,缺乏灵活性,没有跟上时代对党员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党性教育,这种由列宁同志倡导的教育模式传入我国以后就长盛不衰,尤其是在党组织和各类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当中。我们承认这种教育模式有其一定的优势,但在思想多元的今天也显示其一些弊端,如忽略了个体思想的接受程度、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缺乏互动的心灵交流、难以及时了解党员的党性要求、教育实效性和生动性的折损等。很多职业院校的党课都是采取“大课堂”的灌输方式,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齐坐一堂,跟平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报告会非常相似,讲课人专注于授课内容,听课者(入党积极分子)在下各取所需,听之任之,甚至中途退听而无人监管,导致党性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职业院校在党建过程中,针对党性教育并无特别的重视。无论党内的民主生活会还是党支部的民主评议会上,大多是完成一些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具体任务,或进行一些自我工作的汇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也逐渐流失,党性教育或提高增强党性的内容更是鲜有顾及,涉及到的也只是浅尝辄止,附带掠过。专门进行党性教育的会议或活动少之又少,很多党员对党性教育科学化也知之甚少,加上前文提到的一些消极因素,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党建活动中党性教育的效果比较虚化。
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提高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党建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先进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党性的教育,并以此来推进党性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为党性的实质和体现既表明它是理论问题,也是信仰问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实现它。而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先进理论,既是指导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党建理论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坚定党的宗旨和信仰才能更好地促进党性的提高。新形势下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就要求我们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各项党建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结合各自的办学实际,在“如何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委职能,加强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体制,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党委在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围绕学校中心任务,以人为本,转变观念,优化制度,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如何正确处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社会权力的关系,实现高校党的建设的程序化制度化等等”[2]方面,为提高高职院校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做出切实的努力。同时,在学习先进理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党的宗旨和信仰,以此来体现党性的光辉和崇高。
客观地说,党性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与其他各种类型的教育具有共性的要素,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教学的功能和影响等。但党性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又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教育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而且主要是针对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问题,表现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说话办事。这是党性的基本原则,具有稳定性。党性基本原则是党性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3]以往的党性教育模式和方式都过于简单,采用生硬的灌输方式,难以解决党员的思想个性化问题,缺少心灵思想上的交流互通,削弱了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党性教育必须改善党性教育模式,运用多种有效方式作为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载体。模式和方式的创新,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影象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研等内容鲜活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形成党性教育的合力,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提高党性教育的感染力。”[4]也可以“要求从单方面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互动;从主要是个体学习转变为共享式学习;从主要依靠讲课、自学转变为综合运用读书、授课、研讨、辩论、体验、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知识竞赛、网络交流、手机党课等方法。从授课来说,也要防止“满堂灌”,强调交流互动,并采取案例教学等新的研究式教学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要精心设计,作好组织引导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5]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市委党校“点评式”党性教育模式[6],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采用的“体验式”党性教育模式,都是改善党性教育模式上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反腐倡廉一直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党的建设任务之一,在党的代表大会或全会的报告中得到多次强调,结合近些年来高校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说明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中也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体现了党风廉政教育是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中,很多院校急于扩大规模,快速推进校园物质建设,而相关的招投标工作又缺乏阳光公开的程序和监管体系,导致校园建设中也出现权钱交易,致使涉贪的领导干部锒铛入狱。这说明在新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的党性教育科学化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把反腐倡廉教育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同高校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形成建设和教育的合力,推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认识反腐败斗争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强化监督体制,“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7]这不仅是党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有效保障。
前面已经论述了改善党性教育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实效性。众所周知,模式和方式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方法,属于工具理性的实际体现,但对于规范事物发展良好秩序的不能仅仅靠表面的工具方法,而要靠起内在作用的制度保障与机制协调,所以对于党性教育科学化教育机制的创新,我们要做更多更好的探索。比如在党性教育中引入奖励惩治机制、合理考评机制、自我教育机制、前瞻机制、反思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对每一种机制进行合理的探索与研究,关键是要用其创新的实质要素来推动党性教育的发展,改变以往党性教育的弊端和消极方面,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推动党性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些机制的创新与实际运用,必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党性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体现时代性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无不体现时代鲜明的特色。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社会转型和思想多元都对传统的党性价值理念带来了挑战,如何适应新情况新要求来巩固和提高党性成为执政党不可回避的课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抽象说教方式来进行党性教育已无法满足现时代党员群体的需求,只有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机制,突出时代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色,才能使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价值理念深入党员的心灵深处,触动党员的思想灵魂,也才能使他们自省自觉的要求自己跟上时代,提高自身的党性要求。
2 党性教育要注重信仰的引领,突出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上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共产党员的党员意识,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性教育科学化中要注重信仰的引领,突出先进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因此,针对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要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放在突出地位,并使之成为推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因素。
3 党性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在保持纯粹性的基础上,强调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实践中也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优良作风,而且要在保持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党性教育的纯粹性。因为在目前很多地方开展的党建活动中出现了不纯粹的现象,甚至搀杂了鱼目混杂的内容,如假借党建名义组织娱乐化的公款旅游、借用党建研讨会的名义去做其它的事项等,导致本来非常严肃而且纯洁的教育学习变成了世俗的娱乐活动。另有少数入党者的思想动机不纯,入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党的宗旨,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狭隘的私利,功利性的盘算与做法多有表现。这与高校中基层党组织片面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思想入党有关。这些不仅没有达到增强党性、提高修养的目的,反而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也脱离了党员党性要求中的崇高理想,不仅没有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性崇高性要求,反而有为自己谋私利的嫌疑。因此在党性教育科学化中要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在保持纯粹性的基础上,强调实效性。或许有人说参观旅游也是联系实际,但此实际非彼实际,在党性教育中的实际,就是要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信仰和理想,要体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体现一个党员的忧党之心、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7]只有这样的信仰和理想驻扎在党员干部的心间,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
党性教育存在于党员干部的常规教育活动中,也是各级党校和高校内部党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可谓每年都讲,每批必讲,但其实效性究竟如何,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比如在党性教育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接受党的先进理论,并把这些理论同党建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怎样才能做到在接受党性教育之后达到“知”“信”“行”的一致?怎样才能通过党性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如何通过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创新模式达到更好的实效性,如何通过党性教育科学化的研究来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发展,等等问题都是广大党性教育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要直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不仅党性教育科学化工作会上一个新台阶,党的建设科学化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其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全党的党性修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等方面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现实意义。
[1]李继力.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42-44.
[2]杨建军.高校党建科学化:理论制度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39-40.
[3]罗俊丽.全国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党政论坛,2010,(9):61-63.
[4]柳建辉.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0):32-35.
[5]姚桓.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1):120-123.
[6]杨俊一.探索“点评式”性教育模式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J].党政论坛,2010,(9):4-6.
[7]陈登才.党章是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指南[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