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泛读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2-08-15 00:48:59蔡玲凌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习惯教学模式语言

蔡玲凌,许 静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四川 自贡643000)

在英语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泛读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根据不同泛读教材的要求,泛读课程一般开设学期约为2-3个学年,每周2-4个课时,与其他课程相比,除精读课程之外,泛读课程是英语基础教学计划中开设周期最长的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泛读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一定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泛读课程太难,学习意义不大,与精读课程区别不大,而且枯燥无味。鉴于泛读课程的重要性,加之目前的教学现状,泛读课程教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学习习惯

刚进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泛读课程的学习普遍反映不习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熟悉的教学模式,习惯老师精讲单词、句子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仔细阅读,这种逐字逐句的阅读模式,造成学生很少跳过生词,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不仅抓不住整个句子的意思,还无法培养猜词这类基本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习惯性使用母语策略,边看边将文章在脑子里逐字逐句翻译成汉语,结果造成综合推理能力差,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更为明显的是,在阅读时,学生容易养成心里默念或发声的习惯,这样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对文章的通篇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意识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监控能力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文章整体理解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学习习惯外,学生策略意识淡薄,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不能调整策略,甚至认为不用策略也能答对题,加之平时阅读中,学生倾向于将阅读材料从头看到尾,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结果导致开始专业学习后对中长篇文章的阅读相当吃力。

(二)与精读课程混淆

英语基础阶段课程最重要的两门课程就是精读和泛读,进校后很多教师又没有及时地向学生阐明这两门课程的区别,加之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泛读课程在很多时候仍然采取“精读式”的教法,使得泛读课和精读课在实际教学上区别不大,这就失去了把精读和泛读分成两门课的意义。尽管精读课程也会涉及文章的阅读,但是它教学的侧重点是对词汇、语法、词组、句式、课文的篇章结构学习,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精细的分析,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模仿语言的基本句型和词汇,并积极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手段。精读课程还包括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写作、口语、翻译、及听力,它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泛读课程首要的目的则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泛读课程不能像精读课程那样只是选择一篇或者几篇课文学习,泛读课程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实践,使学生既能在阅读中比较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技能,又能对读书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缺乏文化背景

传统的教学下,泛读课就是大量的阅读,很少关注语言背后的信息,认为只要注重阅读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殊不知,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已融入到该语言中。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D.Ausubel)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文段本身并不具有含义,它仅仅为读者指出一条通往某种含义的道路,读者能否最终达到某种理解,还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的状况。因为泛读课程的资料里涉及到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军事、教育等各领域,同时还渗透着英语国家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如果没有一定语言背景知识,阅读理解势必受到影响,因而,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一则阅读能力是无法提高的,二则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泛读课堂毫无生趣。

二 提高泛读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的泛读课程学习量往往是精读教材的两到三倍,教师不能在短时期内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泛读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必须首先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前积累词汇,找寻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可以减轻阅读过程中的压力。阅读过程中,学生要逐步改正以往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发声、回视、默读、指读等。课堂练习完后,学生一定要养成复习的习惯,对所学过的知识要进行回顾、整理,特别是要掌握学习中所涉及到的阅读技巧。除了课堂学习外,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才能得到内化,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泛读课堂的教学模式呆板,要么就是参照精读模式教学,要么上课就是评讲答案,使得泛读课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泛读课的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清晰地阐述泛读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性质;其次,根据泛读课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教师在初期阶段,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四种基本的阅读能力:略读、查读、熟读和评读。在操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着重训练某一种阅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精读课的教学模式,要懂得对课文学习的取舍,比如针对词汇的学习,就应该侧重对词汇学习策略的掌握,指导学生积极地扩大词汇量。

泛读课堂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选取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此作出评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还能让学生学习到语言知识背后的信息。除了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泛读课堂还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式,因为泛读教材题材广泛,可以让学生很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材料模拟不同场景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有助于培养兴趣。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帮助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除了教学课堂模式多样化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日志,记载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日志监控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选择适当的材料。

(三)导入相应文化背景

泛读教材往往采用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当中有很多是平常生活没有遇到的,因此,泛读教学是导入西方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帮助阅读,还可以减少以后实际交流中的障碍。泛读课程对于文化背景的导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经典的英文原著,因为原著可以扩大知识面,尤其是泛读课程中所选材料与原著所隐含的信息相关。对于文化而言,圣经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圣经,把握好尺度,对于材料的理解大有帮助。在网络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紧跟时代步伐,传递最新的信息给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培养一种文化使命感。

泛读课程要改变传统的“读课文,对答案”的教学模式,要明白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性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虽然泛读教学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所改善,但是在后理论的今天,泛读教学还是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弥补教学中不足,争取教学不仅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EB/OL].(2007-9-19)[2012-08-26]http://wenku.baidu.com/view/70c9dc0e76c66137ee06193e.html.

[2]徐晓梅.英语泛读课堂教学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1):54-55.

[3]周群.浅谈大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培养及教法改革[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91-93.

[4]高清,龚艳薇.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8-60.

[5]薛亚丽.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8-100.

[6]杨妮.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8-99.

[7]郭玮,吴晓磊,武徐霞.谈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114.

猜你喜欢
习惯教学模式语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上课好习惯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