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乡人民政府 7372004)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一系列种植模式从旱作农业领域模式中脱颖而出,该模式集保墒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具有保墒蓄墒、增温增光和抑草防病效果,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调节作物对光、温、水、肥的需要,而且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与产值。现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忌重茬。前茬作物收获后伏秋深耕灭茬,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深达20~30cm,耕后要及时耙耱保墒,土壤要求上虚下实,无根茬、地表平整无坷垃,并进行土壤消毒,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选择株型紧凑,抗旱抗病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如浚单20号、豫玉22号、金穗系列和郑单958等。
统一使用包衣种子,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
当地表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若土壤干旱应造墒播种,即采取坐水播种(播种时先打孔,然后浇入适量的水,点入种子)、深播浅覆土等抗旱播种措施,为种子萌发出苗创造条件。采用点播器将种子播在沟内,每穴播种2~3粒(间隔播种),播深 3~5cm,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吊苗、粉籽等现象发生,并用细砂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按照土壤肥力状况、降雨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为了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一般选用幅宽140cm的地膜,窄行40cm、宽行80cm,株距25~30cm, 667m2栽3500~4000株,肥力较高、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玉米播种后遇雨表土易板结,导致幼苗出土困难,参差不齐,所以应破土引苗。出苗前发现表土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并将错位苗、板结苗从膜中、土中取出,做到不烧、不板、不缺苗。 苗期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应坚持“三叶间、五叶定”的原则,即出苗后 2~3片叶时开始间苗,除去病、弱、残、杂苗;幼苗长到 4~5片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1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玉米拔节后,节间迅速伸长、叶片增大,根系继续扩展,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时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促使茎秆粗壮墩实。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时,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追肥方法采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株距间打孔深施或将肥料溶解在150~200kg水中制成液体肥,每孔内浇灌50mL左右。同时要注意防治玉米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玉米螟等病害。
在大喇叭口期,每667m2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15kg与氰戊菊酯8~10mL和50%多菌灵WP 50g混合搅拌制成的颗粒剂,灌入玉米心叶,可防治玉米穗腐病,同时对玉米螟、粘虫和蚜虫等病虫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每667m2用20%杀灭菊酯乳油 8~10mL或25%快杀灵乳油50~100g拌直径2mm的水洗沙15kg灌心可防治玉米螟。每667m2用50%抗蚜威粉剂8~10g,兑水50kg喷雾可防治玉米蚜虫。
玉米后期以生殖生长为主,是决定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保护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肥力高的地块一般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以每667m2追施尿素5kg为宜。
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果穗采收后搭架入场晾晒,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充分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后脱粒贮藏或销售。除一膜两用地块外,其余地块的秸秆应及时收获后入窖青贮作饲料用。秸秆割收后及时清除残膜,深耕耙耱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