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雄,王小花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海雄,王小花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加强高职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主要有:教育理念和模式滞后、实践处于自发状态、实践方式单一以及保障措施不力,因此,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意识,正确理解并重视国际化意识的培育,加强宏观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投入和政策保障,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高效、迅速发展。
高职教育;国际化;应对策略
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所引发的对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这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1998)所指出:“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机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
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是在新一轮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依托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政策而起步的。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不能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缺乏对适应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中心的讲授和灌输的模式,理论难以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的“半成品”,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实践,缺乏一种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办学实践多是一些零散的、随意的行为,国际化实践的策略水平不高。缺乏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组织,高职院校各自为战。即使在高职院校组织机构方面,也很少有成立专门的、强有力的国际化事务组织机构。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无论是从力度上还是从规模效益上都不甚理想。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国际合作项目,大多是依靠人际关系引进,有些是通过参加国际教育展或外方主动上门自行联系而成。这种引进项目,由于对合作方的资质和项目的国际认可度难以把握,往往导致项目启动速度较慢、合作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低、项目的高职特色不明显。有时对接的国外合作方往往是国外的综合性大学或其他商业机构,而不一定是高职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形式难以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实施、项目研发等高层次的合作。目前的合作模式基本上采取的一是输送学生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二是引进某些项目课程,单独组织教学的形式。第一种送学生出国留学大多是采取n十n的模式(境内几年再加境外几年),即境外本科院校承认学生高职教育的学分,经过核定后确定学生获得境外学士学位所需时间,招收学生就读;第二种引进课程模式,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将境外某些职业项目和职业证书的课程搬过来,单独开班组织教学。第一种形式实际上没有任何教学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既无法借鉴经验,也无法引进资源;第二种方式固然能够在教育观念等领域对自身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二者体系不同,借鉴难度也很大。
高职教育要走国际化道路,遇到的个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资金得不到落实,就无法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种措施的顺利实施,那国际化的政策和策略只能成为口号或者是对美好前景的规划,从根本上说,这对培养适合国际化需求的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没有任何帮助。对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目前尚无法跟上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统筹规划、生源开拓、师资培训、对外交流、国际科研合作、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都需要切实采取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
“大学应当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将更多地参与和影响世界。在这种背景下,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重任的大学教育,就必然要把自己的环境界面拓展到世界范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前提下高屋建瓴,审视自我”。我们的理解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办学过程,容纳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的一个活动过程,也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融入世界国际职业教育的一个过程。
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维是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前提,国际化办学理念主要要表现在:1.全球观。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公民具有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2.服务观。高职教育除了承担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之外,更具有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大众消费的功能,要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的、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高职教育服务;3.人才观。入世即意味着融入世界的大循环。因此,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世界公民,他们应具有创造力、具有现代意识和某种技能。另外,人才标准也要国际化。
一方面,就政府层面来说。首先,要设计合理的制度体系,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保证当事人对于未来具有明确的预期,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于参与国际化进程具有良好的预期,产生一种内在的合作愿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交流。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进。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国家需要专门就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问题制定相关法律,并严格加以实施,使各个主体在对外合作过程中有法可依,避免无序竞争。最后,要广泛宣传发动,明确对外合作的利益得失。一些高职院校对参与国际化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不积极进行对外合作交流。应该通过广泛宣传,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引导高职院校放眼长远,重视对外合作交流所产生的长期收益,提高参与国际化进程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就高职院校本身而言,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外事部门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外事部门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学校国际学术交流、外国专家聘请与管理、对外校际合作与交流、外事宣传及外事活动管理、港澳台工作、办理出国事务和对外合作办学工作以及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教学、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工作。具体工作涉及: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引进国外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计划,与国际组织、机构及国外大学开展稳定的交流与合作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校外事工作的作用,外事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接待型转为管理型,事务型转为实效型。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外事部门的“产、学、研”职能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职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与国际合作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也采取了一此有效方式并取得成效。例如,与国际、区域组织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留学教育得到发展、与国外大学互派专家、教师的活动空间加大,国际合作办学稳步增长、参与的国际教育重大行动逐渐增多等。但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与水平还是缓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规模还是很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有必要采取适合高职院校的可行之策。我们以为,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国际化除了采取一些惯例的方式之外,还要探索其他可行之路。具体来说主要有:第一,在经济实力与发展基础较好的高职院校可采取融合式的国际合作方式。其做法是引进国外合作学校包括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等,并且聘请外国教师开展教学,派遣本国教师出国进修等。此法主要是通过全面引进做到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人才。这种方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会有直接的促进,对学生来说也有较适宜与经济的环境。第二,嫁接方式。主要是保留中外双方各自教学模式,通过互认学分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中外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取得学历或资格证书。这种做法在我国高职教育界主要是通过引进一些国际认可的资格审查机构及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把国际上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引入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使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拿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三,多校联手式。多校联手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它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底子薄是高职院校的共同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和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联合起来开展国际化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不高,整体水平偏弱,不具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得不到认真落实。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缺少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得不到提升,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原地徘徊,走不出旧的窠臼和羁绊。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英文网页的建设和维护,制订完善的英文版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加大外文书刊和电子资源购置经费的比例,根据自身专业设置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相应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购买行业内国际先进的实训设备,为外国专家教师和留学生提供足够的生活及活动场所等,这一系列的基础性的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健全需要有资金作为切实保障。
作为政府来说,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在整个国家教育经费比例中的配额。各项财政投入政策要落实,建立专项制度,对职业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成立专门的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予以指导,设立独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外事或外联处)。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国际会议,举办国际或双边会议,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学校与国际大公司合作,按生产流程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相应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鼓励与外向型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达到学校教学、企业生产双赢的局而。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化人事聘用制度和教师评估制度。
[1]王富国.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王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
[3]孙芳仲,林若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何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5]张晓丽.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0上)
[6]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7]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ENG Hai-xiong,WANG Xiao-hua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 are required to intens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t the present stag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such as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ode lag,practice in the spontaneous condition,single practice mode and inadequate safeguards.Therefore,we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nsciousness,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rrectly and foster international awareness,strengthen macro guidance and give more policy support and investment with a variety of ways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effici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ies
G719.2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2)01-0014-03
2011-11-29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2010Y08)
彭海雄(1978-),男,研究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办公室科长,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