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顺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北邯郸 056005)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论是一个目标体系
李文顺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北邯郸 056005)
欲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含义,就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追求,追求体现着主义的意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论,其追求是一个目标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论;目标;追求;本质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从特征论上升到本质论。而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论,既然是一种价值论,它就要追求一定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和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看到:社会主义的追求是一个目标体系,它包括一大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大价值追求——公正、发达,八大本质——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和谐。
有人会问:目标、价值追求、本质有何异同?个人认为,它们都是表明社会主义意义的内容,或者说都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把意思表述为,一大目标为一级目标,两大价值追求为二级目标,八大本质为三级目标,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区分开,这是共同点;从另一方面讲,层次上的分别说明了它们的区别,高层次目标对低层次目标有统领作用,低层次目标是高层次目标的具体化和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作了这样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段话最能代表他们的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目标更加简明地概括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前,人们常说“为革命而工作”、“为社会主义出力流汗”,那我们现在进一步思量,革命为了什么?干社会主义又是为了什么?最终还不是为了人?推而广之,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真理正义,发展科学文化艺术,搞革命、翻身、解放、改革、建设、现代化,消灭剥削、消除压迫,实现自由平等,建设民主法治,保护环境等等,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意义是人对事物的肯定,是人赋予物以意义。这个世界,离开了人,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人是生产力的载体,生产力是人的能力。社会是人的共同体,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哪有社会?从个体角度叫人,从共同体角度叫社会,即人人,社会不是离开人的纯粹抽象,人与社会是同一的。社会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程度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社会规律也不是神秘莫测的天意,它也仅仅是人的活动规律。这主义,那主义,福佑人的就是好主义,祸害人的就是坏主义。解放保护发展生产力,就要求我们解放人、关心人、尊重人、保护人、提升人、发展人,而蔑视人、伤害人、作践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及其言行都是反人类的野蛮制度和言行。
1958年4月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纲领认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了某些抽象的目的,而是为了活生生的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彻底解放”[1][p226]。我国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历史上看,从以神为本到以物为本再到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的真正进步。社会主义的本义就是社会至上、人人幸福,也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背离这个目的,就会走上邪路。
有人可能会说,公正、发达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公平、效率,我们认为二者相似但并不是一回事。公平是讲要恰当地对待每个人,要公平处事,“把蛋糕分好”,就要用同一个尺度、同一个标准衡量人和事,“一碗水端平”,不能看人下菜碟。而公正是公平正义的简称,公正包括公平,但公平不能包括公正,公正的外延要大于公平的外延,公正不仅包括公平所具有的同一把尺度、同一个规则下行事的内容,还包含着规则本身是否合乎规律、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合乎人性等内容。效率主要指经济的有效性,“把蛋糕做大”,就要使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投入产出要合理。而发达不仅指经济上的高效而且包含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公正发达比公平效率要深刻得多。
又有人可能会说,党和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八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应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布局,八字目标落实了不就算实现了公正发达吗?你再提出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公正发达四个字,那不是反复和多余吗?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八字目标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四个字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都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但二者也不能等同,八个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里的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50年代这100年里所要实现的。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永远的价值追求,这并不是一回事。用公正、发达来表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严谨的。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认为,从其本义来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至上、人人幸福;从人的发展角度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社会主义是人类对公正发达的追求。我们认为这是从精神实质、更深层次、目的正义、内在要求上来理解社会主义。
另有一些人,机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把社会主义理解为,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简称“公、计、劳、专”),就良好的愿望来说,这是从词句上、较浅层次、手段正义、外在特征上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很明显,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的一定时期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是认为它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而不是把它当作目的本身,目标正义高于手段正义,手段正义服从于目标正义,手段不是目的,本末不能倒置,总不能说“公、计、劳、专”就是一切(为公有而公有、为计划而计划、为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为专政而专政),有没有公正发达也无所谓吧?说到底,“公、计、劳、专”都是手段,都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把手段看得崇高无比自我神圣而忘记掉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正发达造福人民。
发达是公正的基础,社会主义不致于成为空想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发达,公正维护效率从而有利于达成发达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也可以造就一个发达的社会,但不改变自我未必能实现公正。社会主义追求公正,但在旧模式已经僵化的情况下,倘若不能实现自我更新摆脱落后状态未必能实现发达,其结果只能是普遍的贫穷,在贫穷面前真能平等吗?即使贫穷面前平等那能叫公正吗?可见,既公正又发达才是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乃至其他主义之处,公正发达是当今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追求,只发达不公正或只“公正”不发达,都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多次讲到这两方面的内容,温家宝也认为我国面临着两大任务是发展和实现公正。
这3个方面都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
它们是有区别的。解放生产力,着眼点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和旧体制,它解决的是社会矛盾,所用的手段是革命和改革,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束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很重要,因为当旧制度旧体制阻碍或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不变革旧制度旧体制,生产力就不能进步,但解放生产力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第一位的工作。
发展生产力,着眼点是使生产力在量上有增长、质上有提高,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使人类越来越善于通过与自然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获取产品满足自己的需要。所用的手段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劳动者潜力、发明和改进生产工具、发现和发明更多的劳动对象或发现同一劳动对象对人更多的有用性、开展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科技以及人机物技术信息等要素微观的有效组合以及人财物力宏观的合理布局等等,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的经常性任务。与发展生产力相对应的是生产力的停滞与倒退。
保护生产力,着眼点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它既要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又要解决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轻企业和生产者负担、反对吃拿卡要和不合理摊派、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保护公私正当的财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清除腐败、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运动群众和“瞎折腾”、创造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扬那么一种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社会局面等等,都属于保护生产力的范畴。保护生产力也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经常性任务,而且现代社会越发展,保护生产力的问题就越突出。袁隆平在海南找到了一种野生稻种才搞成了杂交水稻,假如在机器轰鸣的开发中这一野生稻种消失了,他还有今天的成就吗?近些年来,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疾疫流行、基因盗窃使我们忧心忡忡,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荒漠化等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保护生产力切不可等闲视之,与保护生产力相对应的概念是破坏生产力。
它们又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解放发展生产力,就内含着对生产力的保护,保护生产力也会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它们之间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讲了五句话,前两句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用保护生产力这个概念,但他在自己一生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保护生产力是他一贯的思想和行动,用不用这个词并不重要。视察南方讲话是边走边讲,不是写文章。
就思想而言,1956年中共八大,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及其他的一些场合,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党的几代领导人中刘少奇、李富春、江泽民等人的讲话,对保护生产力都有所涉及。就行动而言,建国以来,我国在保护生产力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瞻望未来,保护生产力会越来越重要,其中的一些方面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等会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产业。[2]
事实证明,把保护生产力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起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只会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邓小平不是从制度的外在特征上而是从效果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把握事物的层次更高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们放开手脚干事业。把生产关系方面这三句话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解放保护发展生产力,也才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和谐。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他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3][p364]“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3][p110-1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3][p123]
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与民主法治建设一起推进,使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尽力杜绝黑色收入;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好遗产税、资源税、累进税等手段,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使财产社会化发挥有益的作用,以缩小贫富差距;既要保护个人合法财产,又要促使其来源与使用正当;公有制单位要有正义的收入形成机制,真正做到酬劳相称,反对“掌勺的分饭自肥”——自定收入、高倍于普通员工,在治理“三公消费”和灰色收入上有实质性进展;在全社会真正实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造福社会的高智能高技能劳动有高的回报;逐步消除垄断和独占性利益,收到天下之财利天下之民兴天下之事的效果。
中国历史长时期是一种“家天下”的统治,是中华帝国或中华君国,统治者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牧民”、治民上,以确保江山万年长,根本不是其声称的“爱民如子”,因而是一种极端自私残酷腐朽没落的东方专制主义。百年前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名为民国,国民党把它搞成了中华党国,一党专政,党在国上,不是民有民治民享,而是党有党治党享。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后,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即意味着国是大家的、国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人民共和国表明它的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4][p168]江泽民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胡锦涛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据此我们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肯定过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积极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胡锦涛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由此可以说,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一。
应当注意的是,和谐不是僵化的稳定,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使社会各部分各要素调适到一个匀称、完善的理想状态,是生生不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社会状态。和谐是一个大概念,概括性极强。和谐可以放在目标内,一二八就变成二二七,总目标是人要得到自由全面发展、人群造就和谐社会,即幸福的人、好的社会。也可以放在价值追求内,一二八就变成一三七,公正、和谐、发达是社会主义三大价值追求,三者紧密相连,公正才能和谐,和谐必定公正,发达是基础。当然也可以一二八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之一。
[1]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7
[2]李文顺,崔海英.浅说保护生产力[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李文顺,白梅.保护生产力是生产力进步的突出要求[N].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7-29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D0-0
A
1009-5462(2012)01-0019-04
2012-02-10
李文顺,男,河北武安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授。
[责任编校:孙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