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与传承——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

2012-08-15 00:44郭文志刘聪颖魏丽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磁州窑文化遗产物质

郭文志 刘聪颖 魏丽娟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与传承
——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

郭文志1刘聪颖2魏丽娟2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运用文化生态场理论,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从文化生态场的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等特征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与传承,以期开拓磁州窑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生态场;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磁州窑文化

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生态、活态、传承、变异等特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按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下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我们发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突破这一难题,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中之重。美国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概念,并指出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生态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1]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对磁州窑陶艺制作的文化场景进行研究,并为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立足于以下三方面:

一、文化生态场特性之活文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的是知识、情感和技能,是一种活态传承,更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情感和智慧的表达。保护那些创造、拥有和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所在。作为拥有或创造此种文化形态的人,比创造和拥有的文化形态本身更加重要。创作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更接近物质文化遗产本真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其传承人肩负传承重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为的是有效地传承和保护、鼓励传承人开展各种传承活动,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与民间扶持。建议做好民间艺人档案的征集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征集信息网,拓宽征集资源的渠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征集过程中,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物质化,收集其载体、成品或是对其非物质化表现进行记录来保存,需要利用录像、录音、拍照等一系列数字化和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而通过这些手段征集、形成的档案,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是一种新型载体的档案。其保存方式,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性、动态性、传承性特点决定的,也是新型载体档案信息媒体的操作性、动态性、可变性、信息存储高密度性等特征决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的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2]明确阐释了文化生态场的特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活态性的保护,也就是对其“根”即文化传承者的保护。“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刘立忠是磁州窑工艺的第四代传人,也是彭城惟一一位国家级磁州窑陶瓷工艺大师,对磁州窑的72道工艺道道精通。由于陶瓷市场的不景气,人员所剩无几,制陶技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承了千年的磁州窑工艺将何去何从?日本称传承人为人间国宝,在经济上给予较大力度补贴,此外还给予很高的社会地位。“韩国除对传承人也是高度关注,不但授予重要无形文化财持有者的荣誉称号,还特设奖学金,资助有志于无形文化遗产的学者。”[3]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希格尔·安东尼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传统的传承者、政府法规和商业活动的共同制约。不能单方面强调传承者的作用,而不仔细检视地方和国家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商业作用。”[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良好的保护尚需政府、传承者、民间等多方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保护。良好的保护需要政府、传承者等各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二、文化生态场特性之本土性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生与传承都与特定的环境密切关联,反映在非物质文化的文化空间即本土性。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求文化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之中,体现文化特质和价值,并对民间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如果不这样,遗产也就不再是活态本土遗产,传承与保护就会空有形式,遗产资产一旦脱离其本土环境,其真实性就会受到损害。本土性是指生存根基和空间范围。从本源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域空间中土生土长的文化因子,是特定历史空间遗存的结果。不同民族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民族的同一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往往因为地域空间差异,表现为本土性不同差异。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境内最大的民窑体系,驰名中外。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交界,因地属古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烧陶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时期,成为我国最大的民间窑系,“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烧制的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尤以白釉最为出名,使北方陶瓷由模仿南方青瓷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达到白瓷创造的鼎盛期。并逐渐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其色彩也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审美风尚,青色富含冷静、玄幽,苍古优雅,温质如玉,与东晋玄学一脉传承,因江南四季常青,故崇尚青色。北方冬季漫长,白雪皑皑,故对白色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故崇尚白色,白瓷犹如一幅清丽的画卷,为陶瓷技师展示才艺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磁州窑区域由于土壤不纯,缺乏烧制白瓷原料,故创造性的利用当地瓷土,研制出白化妆土,体现出磁州窑陶艺的创新性与兼容并蓄。工匠们源自黄土地的农民,在制作过程中,将美的感受、创新与激情表现于瓷器,古磁州窑历史沉积深厚,文化底蕴丰富。表现出黄土地民风的豪放与雄健,深的北方民众的喜爱。虽然磁州窑一度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今却面临如何有序传承与发展的难题。结合文化生态场本土性特征,我们认为磁州窑在健康有序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磁州窑历经九百多年的历史,在工艺上有许多创造和发明,绝不能丢弃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传统工艺和风格。在磁州窑保护、发掘、抢救中,要注意保护磁州窑文化艺术的活态性。磁州窑的传统技艺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凝结了华民族的创造与智慧,要注意磁州窑文化的时代性,其艺术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备极强的时代性,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不能抱残守缺,磁州窑是商品文化,商品最注重时代性,古陶瓷文化必须密切注视时尚元素。产瓷区也不能一味去复古,仿古只能少数作坊,精心制作。多数瓷厂效益不佳,是因为仿古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没有买方。要丰富磁州窑的学术研究氛围,还要推动创新,要注意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多与国内外陶瓷生产厂家交流,特别与那些历史底蕴深厚、生产厂家成功的陶瓷厂、作坊交流,学习先进的生产理念,掌握市场动向,学习现代时尚元素,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以精湛的技艺、一丝不苟的制作,以满腔的诚信,为磁州窑艺术开辟一方艺术的新天地。当今彭城,一大批当代陶瓷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创造了当代磁州窑艺术之奇迹,刘立中的作品白地黑花梅瓶、八仙祝寿、红楼十二钗等彩釉艺瓶等作品,运用现代手法创作的抽象的陶艺作品,推陈出新,成为磁州窑艺术中的典范力作。

三、文化生态场特性之整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所处环境密不可分,如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其所处的环境中分离,必然会使其发生变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所处各种环境共同构建完整的文化整体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必须使各种因素变量和谐动态有规律的发展。“文化遗产群落环境是文化遗产生存、保存的大环境,主要是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调整,还有政策措施的制定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大环境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缺一不可。”[5]磁州窑的陶瓷产品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又必须具备市场功能,通过产业经营和现代市场运作而营利。艺术化和市场化是长期困扰磁州窑发展的难题,磁州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磁州窑领域严重失衡的商品倾向,唯利是图、粗制滥造、恶性竞争、一味追求商业利益,不但抹杀了磁州窑的审美价值,还误导了消费者和欣赏者,破坏了磁州窑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当下,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面临经费短缺,城市建设、道路规划极大破坏着文物的保护,民间艺人、民间磁州窑研究学者研究成果得以忽视,也面临资金大量短缺,技术研究面临断层。地方研究学术气氛不浓,很多学者技师出自外省或国外,没有高水准的研究梯队。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赵立春曾指出:磁州窑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多年未拨过任何经费。随着社会的改变,磁州窑陶瓷实用功能逐渐衰退,审美功能趋于主导作用,但片面的追求艺术化使磁州窑艺术逐渐边缘化,阻碍了磁州窑艺术的健康发展。要发展,市场化是磁州窑发展的必经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形式、表现方式与同其他同根同源遗产融为一体,彼此相互依存,构成文化整体。磁州窑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吸收书法、绘画、年画、剪纸、木刻、雕刻、诗词等,尤其在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成就。不断突破原有局限,运用现代科技,将磁州窑造型、装饰等古老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使磁州窑艺术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而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磁州窑装饰技法是磁州窑生命力及影响力之所在,把各种工艺引入陶瓷装饰,将制陶工艺与陶瓷美术有机融合,在釉色中突破单色釉局限,运用数十种色彩斑斓的釉色,提高审美的表现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为重要。为陶瓷艺术长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磁州窑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是磁州窑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在保护磁州窑艺术文化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化精髓,推动磁州窑文化和品牌的创新,使磁州窑真正成为独具民族特色与风情的世界品牌文化。

注释

[1]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

[2]金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影[J],三联周刊,2005,(46)

[3]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7

[4]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现代化[J].中南民大学学报,2005,(3)

[5]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K292.24

A

1009-5462(2012)01-0023-03

2012-03-20

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

《河北磁州窑文化生态美学研究》(课题编号: HB12YS006),邯郸学院赵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度立项课题《邯郸磁州窑装饰艺术生态美学研究》(课题编号:SKJD12307)的阶段性成果。

郭文志,男,河北临漳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校:张勇]

猜你喜欢
磁州窑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与文化遗产相遇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