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琦,包小静,王亚君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的,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血管病变。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也称主动脉弓综合征或高安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1]。该病多见于女性,病情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血管,98%的患者会表现出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头部活动时晕厥等。这些症状均是由于大脑和上肢缺血所引起的,其轻重程度与阻塞的部位,范围及侧支循环有关。我科2010-05-23收治1例22岁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女性患者,入院后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手术,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夏某,女,22岁,以“发作性头晕1年,黑蒙2个月乏力3d”为主诉入院。患者近1年来出现发作性晕厥、黑蒙、视物模糊等症状,症状加重迅速。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 100次/min,呼吸频率 20次/min,血压左上肢 78/51mmHg(1mmHg=0.133kPa),右上肢83/53mmHg,左下肢128/85mmHg,右下肢 130/88mmHg。意识清,查体:颈软,右侧颈部可触及震颤,右侧颈动脉搏动减弱,右颈部可闻及3/6级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征,血沉41mm/h,C反应蛋白23.8mmg/L。血管B超提示:头臂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动脉造影提示: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动脉显影,右锁骨下动脉远端闭塞;右侧椎动脉管腔较粗;右侧颈总动脉管腔纤细,仅2.0mm,颈内动脉管腔可;左锁骨下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管腔闭塞,可见较多侧支循环建立。颅内血流主要由右侧椎动脉供应。腹主动脉造影提示:双侧肾动脉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狭窄;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管腔狭窄40%。诊断: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于2010-05-30早上8:00在全麻下行升主动脉-右颈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手术顺利,术后予以抗感染、降压、扩血管、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一般情况可,人工血管搏动良好,于2010-07-16出院。
2.1 全脑动脉造影+腹主动脉造影术护理
2.1.1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加强监护。
2.1.2 观察穿刺部位 患者返回病房后,首先测量足背动脉搏动,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温度,包扎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及早发现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
2.1.3 基础护理 行穿刺的肢体平伸,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盐袋压迫6~8h,卧床休息24h。同时予以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精神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情绪。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该患者为年轻女性,正处于婚恋阶段,心理压力大,思想顾虑多,故应多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讲解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生命体征监测 该病俗称“无脉症”,脉搏消失或不易触及,应选择适当部位测量脉搏或者测量心率,选择下肢测量血压,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
2.2.3 患肢血运观察 注意有无下肢发凉、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等下肢供血不足症状,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2.4 安全护理 该患者可有头昏、眩晕、黑蒙、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行走无力等现象,有摔倒或坠床的潜在危险,故应加强安全意识,指导家属陪护,嘱患者勿单独活动,以防发生意外。
2.2.5 术前准备 积极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风湿系列的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心电图、X线片、动脉造影等。备血、过敏试验、备皮。做好术前健康教育,让其全面了解疾病情况和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练习床上大小便,告知家属备好术后ICU所用物品等。术前12h禁食、8h禁饮,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术前晚及术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按时应用术前用药,术前保管好贵重物品 (如钱、首饰)等[2]。
2.3 术后护理
2.3.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执行。
2.3.2 体位与活动 指导患者上肢平放,避免头部、肩颈部、上肢剧烈活动及关节过度屈曲,以免压迫和扭曲皮下隧道中的人工血管,以防增加伤口张力,导致血管吻合口破裂。
2.3.3 病情观察 (1)瞳孔、意识情况:定时观察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意识淡漠或兴奋等情况,以判断有无脑缺血或脑水肿。(2)有无神经损伤:注意有无伸舌偏斜、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以判断有无神经损伤或血肿压迫。(3)患肢血运: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以及尺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伤口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定时更换敷料。
2.3.4 疼痛护理 予以心理安慰,遵医嘱予以镇痛剂。
2.3.5 药物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导致血管移植失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观察用药后反应,有无出血倾向。
2.3.6 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流食,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加强营养,少量多餐。
2.3.7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以方便患者活动为宜,防止脱落、扭曲、打折。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短时间内有大量血性液体引出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相应处理[3]。
2.3.8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脑缺血性损伤: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入ICU观察,给予心电监护。(2)脑过量灌注及脑水肿、脑出血:脑血管重建后,由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可引起脑过量灌注综合征,患者可有兴奋、欣快、头痛、性格反常等表现,大部分在数周后消失,严重时甚至引起脑水肿、脑出血[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4]。 (3)移植血管阻塞:移植血管受压、扭曲等均可造成旁路阻塞,故应注意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及尺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4)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注意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瘀血、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大小便颜色的改变,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5)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怀疑有血栓形成时,可行血管彩超或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予抗凝、溶栓、袪聚、扩管等治疗,协助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进行床上肌肉收缩活动,及早下床活动。 (6)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做好空气、物品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复杂的大血管疾病,以大血管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为主要表现,人工血管搭桥手术对于Ⅰ型多发性大动脉患者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如何配合这一治疗方法,术前及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只有充分了解该病的性质及手术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才能够做好该病的护理工作,确保手术成功。
1 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61.
2 徐冬,杨晓红,德林,等.腔内治疗重度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31):34-35.
3 黄宇.经皮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护理 [J].护理学杂志,2005,3(9):245-246.
4 李莉.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2(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