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2012-08-15 00:53:10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吗啡癌痛植入术

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 330006)

癌性疼痛是由于癌症及某些癌症的治疗措施引起患者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状况、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他们对生存质量的满意度[1-2]。2012年2—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例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了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方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院住院的晚期癌痛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58~77岁。其中前列腺癌伴全身广泛转移1例,胰腺癌伴骨转移1例,食管癌伴全身骨转移1例。所有患者情绪正常,能配合疼痛效果(数字评估分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患者均有长期阿片类药物(口服、皮下注射吗啡及予透皮芬太尼龙袜贴剂等)使用史。

1.2 治疗方法

3例患者均行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其方法是:1)3例患者术前根据既往全身注射吗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经L2—L3间隙穿刺鞘内注射吗啡试验量0.3~1.0 mg。注射后,均主诉疼痛明显缓解。 2)置入椎管内导管(10~15 cm),经皮下隧道到腹部,接留置泵埋于皮下。外接蝶开针,可抽出脑脊液证明导管在椎管内并通畅。3)首日行吗啡量泵注时,数字评估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评分>4分即予鞘内给药,剂量同试验量,累计24 h总量为泵注总量。次日起,泵注总量分3次规律给药,维持NRS评分在4分以下。4)药物泵注完成后,患者即可出院,门诊配药,由经管医生、护理人员电话随访。

1.3 镇痛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标准

镇痛效果评分:采用NRS评估患者镇痛效果。由患者在10分制的疼痛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采用国内1990年制订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4]的评分标准,包括闲暇活动、居住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及健康和总体生活状况6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为1分,总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治疗前后NRS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例患者治疗前 NRS 评分为(7.0±10.0)分,显著高于治疗后的(0.0±4.0)分(P<0.05);3 例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为(1.1±2.5)分,显著低于治疗后的( 3.6±5.6)分(P<0.05)。

3 护理及体会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缺乏了解,且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身心痛苦,顾虑重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向患者讲解行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具有方便、创伤小、能长时间镇痛及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举成功病例,使其了解该项治疗在国内、外开展取得的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2)皮肤护理。术前1 d,护理人员对腰、背部及汗毛浓密的患者备皮,协助患者沐浴,更换清洁衣服。

3)预防感染。遵医嘱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

3.2 术后护理

1)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及血压的变化。若体温>38.5℃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防止脑脊液感染。

2)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置管处有无出血、血肿、积液、裂开及管道是否通畅,隔日换药1次。

3)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避免沐浴,腰部避免剧烈运动,更换体位时防止管道脱落。

4)吗啡药物用量的控制:根据口服吗啡用量即3 mg=静脉吗啡用量1 mg,小型芬太尼贴剂(含芬太尼量4.2 mg)=口服吗啡用量60 mg,大型芬太尼贴剂(含芬太尼量8.4 mg)=口服吗啡量120 mg,患者1 d所有的各种形式吗啡用量换算成口服吗啡用量再除以300,即是24 h蛛网膜下腔内给药量。将计算好的吗啡用量1/3一次性输注蛛网膜下腔。如患者疼痛评分下降50%,且没有无法忍受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患者安装程控式吗啡药物推注泵镇痛效果好[5],即按计算好的24 h蛛网膜下腔内给药量匀速输注。

5)吗啡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①便秘。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大便的次数、形状。协助患者多饮水,增加液体摄入,并指导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的饮食,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排便习惯。②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症状及发生时的严重程度。有呕吐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呕吐,防止误吸。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药,以及补充静脉营养。③尿潴留。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预防方法,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教会患者使用听流水声、按摩膀胱等诱导方法促使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④过度镇静。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睡眠型态、有无嗜睡、嗜睡程度等。指导家属适当运用饮茶或咖啡调节患者的睡眠,适当增加活动,按医嘱准确设定推注的吗啡药量。⑤吗啡药物过量和中毒。护理人员应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动脉氧饱和度等,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及抢救药品。当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对躯体刺激无反应、呼吸浅、慢<8次·min-1、瞳孔缩小象针尖般大、血压下降、嘴唇紫黑、尿少、体温下降、皮肤湿冷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6]。

总之,行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穿刺部位的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期换药,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同时,吗啡药物用量的控制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1]Gupta D,Lis C,Grutsch J 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7,34(1):40-47.

[2]邹望远,郭曲练,王锷,等.鞘内泵入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0(2):157-161.

[3]曹书艳,郭红艳.吗啡输注泵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晚期癌痛 5 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15.

[4]葛峰,仓静,薛张纲.经皮下泵鞘内注射吗啡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上海医学,2007,30(6):422-424.

[5]陶蔚,龚志毅,王任直.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1):1183-1185.

[6]周晓霞,朱伟珍,徐向玉.静脉泵入吗啡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2):947-949.

猜你喜欢
吗啡癌痛植入术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勘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医药前沿(2020年23期)2020-12-03 04:08:05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