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出现激越反应3例报告

2012-08-15 00:53:10傅勇辉王美珍万齐根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病多巴胺

傅勇辉,王美珍,朱 虹,万齐根,邓 婷

(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南昌 330029)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许多研究表明阿立哌唑能很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障碍,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较,阿立哌唑产生的药物相关性代谢症状较少,其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恶心、呕吐、瞌睡、头痛、失眠等;此外,研究还显示阿立哌唑的药效学活性与作为一个多巴胺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有关,理论上它对治疗急性激越是有效的,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阿立哌唑后出现激越、焦虑、静坐不能和精神病加剧等症状[1-3]。江西省精神病院2009—2010年共发生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激越的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阿立哌唑治疗与激越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原因。

1 病例资料

病例1:李某,40岁,女性,汉族,患者病程10余年,根据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3次在本院住院,在此期间均服用氯氮平治疗。2009年3月15日患者因服用氯氮平出现严重嗜睡、低血压、抽搐、便秘、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孤僻、懒散、自语自笑、行为紊乱。入院后开始给予阿立哌唑10 mg·d-1,2周后药物逐渐加至20 mg·d-1,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病症状部分好转。维持治疗20 d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冲动伤人、情绪激动等表现,减量及加用盐酸苯海索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故换用氯氮平,换药后患者冲动伤人、情绪激越等症状消失。

病例2:王某,30岁,女性,汉族。患者首次发病,病程约40 d,主要表现为睡眠差、行为紊乱、言语性幻听、思维散漫。于2009年9月3日入院,根据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开始给予阿立哌唑 10 mg·d-1,2 周后药物逐渐加至 20 mg·d-1,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病症状部分好转。维持治疗10 d后,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四肢抖动、打伤护理人员等表现。将阿立哌唑减至15 mg·d-1并加用盐酸苯海索后症状改善。

病例3:周某,16岁,女性,汉族。患者首次发病,病程3年,主要表现乱语,无故哭笑,意志减退。于2010年5月7日入院,根据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给予阿立哌唑10 mg·d-1治疗,期间精神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仅用1周便出现烦躁、自伤行为;加用盐酸苯海索后仍未获明显改善,故换用氟哌啶醇治疗,换药后自伤、烦躁情况消失。

2 讨论

随着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精神疾病的阳性症状可以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而减轻。阿立哌唑是一种与传统的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的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它于2002年在美国首先上市,是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药效学研究[4-7]显示,阿立哌唑可以作为部分激动剂高效与多巴胺(D2)、5-羟色胺1A(5-HT1A)受体结合,而对5-HT2A受体有拮抗活性。阿立哌唑通过3条生物转化途径进行代谢:脱氢、羟化和末端脱烃作用。

阿立哌唑是多巴胺系统的稳定剂,对多巴胺系统有双重调节机制,当多巴胺水平降低时激活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水平增加时阻断多巴胺受体。这种机制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过度亢进,从而有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尽管研究[8-10]显示,阿立哌唑的药效学活性与作为一个多巴胺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有关,理论上它对治疗急性激越是有效的,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阿立哌唑后出现激越、焦虑、静坐不能和精神病加剧等症状,目前只有少量的临床报告提到这种现象。

本文的病例证实了在阿立哌唑的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激越的副反应。病例分析显示,在使用阿立哌唑的过程中使患者激越的强度高于其原本的基线,其中1例病例在小剂量时即出现激越症状,另1例病例中尽管减量并使用了抗胆碱类药物激越症状仍持续存在直至换用其他药物。此外,激越或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也高于患者本身的基线值。当阿立哌唑减量或终止时激越和攻击性减低。

目前激越增加的原因并不清楚,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上调,过度的刺激这些受体将会加剧精神病和它的相关症状,如激越和攻击性。阿立哌唑可能是由于部分激动多巴胺受体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能的活性并加剧多巴胺相关的阳性症状,如妄想、激越和攻击等。

阿立哌唑由于其较小的副作用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领域受到振奋,但在临床实践使用过程出现的激越等副作用也应受到重视。由于目前总体报道的病例数不多,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资料,如何减小其副作用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Lin T W,Lee B S,Liao Y C,et al.High dosage of aripiprazole-induced dysphagia[J].Int J Eat Disord,2012,45(2):305-306.

[2] Rocha F L,Hara C,Ramos M G.Using aripiprazole to attenuate paliperidone-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 [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0,34(6):1153-1154.

[3] Skopek M,Manoj P.Hyperprolactinaemia during treatment with paliperidone[J].Australas Psychiatry,2010,18(3):261-263.

[4] Ganguli R,Brar J S,Garbut R,et al.Changes in weight and other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 following a switch to aripiprazole[J].Clin Schizophr Relat Psychoses,2011,5(2):75-79.

[5] Macfadden W,Ma Y W,Thomas H J,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injectable risperidone long-acting therapy and oral aripiprazol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Edgmont),2010,7(11):23-31.

[6] Biedermann F,Fleischhacker W W.Emerging drugs for schizophrenia[J].Expert Opin Emerg Drugs,2011,16(2):271-282.

[7] Chevreuil C,Polard E,Lemonnier E,et al.Aripiprazole use in children and a dolescent psychiatric patients[J].Therapie,2011,66(2):123-130.

[8] Tadori Y,Forbes R A,Mcquade R D,et al.Functional potencies of dopamine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at human dopamine D(2)and D(3)receptors.[J].Eur J Pharmacol,2011,666(13):43-52.

[9] Han M,Huang X F,Deng C.Aripiprazole differentially affects mesolimbic and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transmission: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drug efficacy and low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09,12(7):941-952.

[10] Koener B,Goursaud S,Van De Stadt M,et al.Pharmacolo gical blockade of dopamine D2 receptors by aripiprazol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triatal sensitization[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11,383(1):65-77.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精神病多巴胺
活力多巴胺
欣漾(2024年2期)2024-04-27 12:03:09
正确面对焦虑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