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红,刘登平,王 娜,彭泽华,白 林,陈加源,蒋 瑾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四川 成都 61007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于1958年由Edmondson命名,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1]。本文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CT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2011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4例FNH病例,其中女6例,男8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5例,腹胀2例,腹部扪及包块2例;无症状5例。其中6例为常规体检发现病变。CT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仪及美国GE公司64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1.25~8 mm,螺距0.75~1.5。增强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00 mgI/ml)80~100 ml/每人,速度为2~3 ml/s。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FNH的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CT表现,分析和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
14例中,共发现病灶19个,其中位于肝脏左叶8个,右叶11个,直径为2.6~12.8 cm,平均4.6 cm,圆形及类圆形病灶17个,不规则形2个,CT表现为:平扫大多数为低密度(12/14),密度稍显不均匀,少数为等密度(2/1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4例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0例可见中心低密度瘢痕,大小不等,病灶其余部分均匀强化,10例可见粗大动脉影与病灶相连;增强扫描门脉期及延迟期14例强化均有衰减,10例呈稍高或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10例有中心瘢痕病例6例有延迟强化,4例未见强化;上述14例FNH病例中,术前CT肯定诊断5例,考虑诊断4例,诊断肝脏腺瘤2例,肝癌2例,血管瘤1例。
FNH是肝脏少见类型良性富血供肿瘤样病变,发病率约占肝脏占位性病变的3% ~5%,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因肝动脉畸形造成局部肝脏组织血流过度灌注,继发引起局部肝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所致,也可能与服用类固醇药物有关[1~3]。病理上病灶切面结节呈不规则分叶状,病灶中央出现灰白色星状或放射状纤维瘢痕为特征。镜下病灶由增生的肝细胞性结节构成,细胞无异型性,无包膜,无正常门管区结构,结节之间可见星状瘢痕分隔,为重要的诊断依据[4]。FNH病灶多位于肝脏包膜下,少数位于深部,临床上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甲胎蛋白(AFP)正常,一般为体检发现,也可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多见于年轻人,也可发生于儿童。FNH目前尚无发生恶变的报道,一般不需手术治疗,病灶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继发性出血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3.1 CT表现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显示病灶的特征,以判断是否为FNH,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被应用于FNH的诊断,各自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5]。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显示 FNH的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分析本组病例,我们总结了FNH的一些特征性CT表现:①动脉期供血:由于局部肝组织血流过度灌注,在CT上表现为动脉期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由于病灶很少发生坏死,因此除中央瘢痕外其余病灶均呈较均匀强化;本组14例均有此征象,与文献报道相似[6]。②强化呈“快进慢出”:由于FNH病灶内无动静脉瘘形成,对比剂消退与正常肝细胞相似,因此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多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这与肝细胞癌“快进快出”是有区别的。③异常粗大动脉的显示:FNH病灶周边或中心可见异常粗大、迂曲动脉血管影,为畸形增粗肝动脉,动脉期扫描常能清楚显示,本组有10例可见。此征象出现与增强扫描动脉期对比剂峰值时间的掌握有很大关系,有病例组报道此征象出现较低,我们分析可能与没有掌握好扫描时间有关。④中央瘢痕:FNH病灶中中央瘢痕的显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特征性的表现,其范围大小不等,本组有10例显示此征象(10/14),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报道,我们分析可能与本组病例采用多期薄层扫描有关,病灶内较小的瘢痕在薄层图像上也能够显示出来。瘢痕的延迟强化也较有特征性,本组有6例有此表现,但中央疤痕也并非FNH特有,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海绵状血管瘤及肝腺瘤也可见[7]。⑤不典型征象:FNH一般无肝硬化表现,门静脉无栓子形成,胆管系统无扩张。
3.2 鉴别诊断 由于该病报道较少,目前多数影像诊断医师对其CT征象认识不多,尤其在临床资料不全时,容易误诊为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血管瘤、肝脏腺瘤。因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①纤维板层肝细胞癌:为肝脏少见富血供肿瘤,好发于欧美,患者主要为年轻人,平均25岁左右,90%以上的患者无肝硬化,85% ~90%以上的患者AFP正常,预后较普通肝细胞癌为佳[8]。CT上病灶多为单发,体积较大,血供丰富,可见中央放射状瘢痕,延迟扫描瘢痕不强化,病灶内可见钙化灶,为特征性表现,亦可见坏死及囊变。②血管瘤:绝大多数具有富血供的特征,典型表现是动脉期可见病灶周边呈结节状高密度强化,门脉期甚至平衡期仍表现为高密度,但强化的范围从周边向中心不断扩大,最后完全充填。而FNH动脉期是从病灶中心强化,并迅速向周边推进,除中央瘢痕外呈均匀强化,FNH中心瘢痕可有延迟强化,而血管瘤如中心疤痕区域存在,则延迟期也不见充填,始终表现为低密度。也有部分小血管瘤动脉期可以完全强化,与没有中心瘢痕显示的FNH鉴别较困难。③肝脏腺瘤:也为富血供病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的高密度影,病灶边界清楚,可见包膜形成并有强化。门脉期时病灶可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边界不清,延迟期时呈低密度。如病灶中心有出血,可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腺瘤包膜的显示有助于诊断。本病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年轻妇女,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结合临床和CT表现一般不难做出诊断。肝脏腺瘤有出血和恶变倾向,需手术切除。腺瘤与FNH的CT表现相似时,可采用核素胶体金扫描,半数以上的FNH病例有浓聚表现[9],可帮助鉴别。综上所述,笔者认为FNH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表现上有一定特点,它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的病理特点、强化特点及形态特点,仔细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对FNH的认识会更全面,在FNH患者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1]Carlson SK,Johnson CD,Bender CE,et al.CT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J].AJR,2000,174(3):705-712.
[2]周成香,刘玉斌,罗渝昆.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影像特征[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34-35.
[3]Wanless IR,Mediline A.Role of estrogens as promoters of hepat ic neoplasia[J].Lab Invest,1982,46(3):313-320.
[4]纪元,朱雄增,谭云山,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334-338.
[5]黄国鑫,徐坚民,孙黎明,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2):25-28.
[6]Johnson PT,Zaheer A,Anders R,et al.Dual-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defining predictable post-contrast attenuation levels relative to aorta and inferior vena cava[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0,34(5):720-724.
[7]Kamel IR,Liapi E,Fishman EK.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lesion evaluation using 16-MDCT and 3D CT angio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2006,186(6):1587-1596.
[8]Ward SC,Waxman S.Fibrolamellar carcinoma:a review with focus on genetics and comparison to other malignant primary liver tumors[J].Semin Liver Dis,2011,31(1):61-70.
[9]Huynh LT,Kim SY,Murphy TF.The typical appearance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in triple-phase CT scan,hepatobiliary scan,and Tc-99m sulfur colloid scan with SPECT[J].Clin Nucl Med,2005,30(11):73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