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建鸿
(浙江省税务干部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4)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国税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以紧固件、印刷、千斤顶、钢材市场、PVC塑料扣板等行业为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和提升。笔者近期在该县国税局学生的协助下,对千斤顶行业进行了调查,就加强千斤顶行业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海盐县的千斤顶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盐县开发区有“千斤顶之乡”、“千斤顶配件之乡”的美誉。千斤顶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业的繁荣,客观上对千斤顶需求量激增,千斤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盐县的一些千斤顶企业已初具规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调查,至2011年底,在海盐登记注册的千斤顶企业已达到150多家,就业人数4500多人。固定资产规模近4亿元,年产值达15亿元左右。其中外贸出口12家,整机组装企业30多家,千斤顶配件加工企业10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1300万台套,形成了以千斤顶为主导、上下联动发展的产业链。
千斤顶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汽车、建筑机械的起重维修。千斤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外贸出口业、内贸整机业和零配件加工业三个发展方向。
1、外贸出口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往往是最早涉足千斤顶行业的,且经营规模相对也较大,如嘉兴金鹏工具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都早已成为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普遍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和德国GS、欧盟CE等国际权威认证,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大大提高。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对汽车配件的千斤顶有较大的需求,外加国家对出口企业政策的扶持,使该县千斤顶外贸出口企业直接出口额稳步增长,2011年达到了5亿多元,占整个千斤顶销售额的50%左右。
2、内贸整机业的发展。近年来配件生产企业资本、技术积累的完成、生产技术骨干投资建厂、千斤顶关联产品的大量开发及国内外市场的强劲拉动等因素,都给千斤顶内贸整机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金鼎、林升、爱华等新兴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如金鼎公司创立的“申顶”商标已成为国内第二品牌,产品覆盖全国的五金市场、汽配市场和千斤顶市场。
3、零配件加工业的发展。千斤顶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千斤顶产业链长,一只千斤顶一般有20只配件,而汽车维修保养工具的开发,利用千斤顶原理开发的各类搬运机械产品,千斤顶过载保护等配套的开发更拉长了产业链,仅千斤顶延伸的汽车维修保养工具就有上万种,由此带来了千斤顶配件业的发展,目前开发区千斤顶配件企业有100多家。
经过深入企业,到车间现场调查,笔者发现千斤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由于千斤顶企业的工艺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项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的力气活,无论是装配车间还是配件加工,都不是一项轻松的活,所以目前企业的工人大都是50岁以上,年轻人大都不愿到千斤顶企业工作,导致该行业普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且该问题越来越严重。
2、设备技术力量落后。
一些经营者受资金、成本费用的影响,不愿增加投资成本,不愿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导致生产设备落后,影响产品质量。
3、产品销售直接面向市场。
产品以销往市场为主。除了个别企业有少量出口外,大多数千斤顶生产户的产品都销售给国内市场,以浙江义乌、山东临沂、新疆等市场为主。由于千斤顶产品直接销售给市场,购货方一般不要求销售方开具正规的销售发票,给企业匿报销售收入、偷逃税款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千斤顶企业在采购材料时,供货方对开具发票或不开发票采取两种不同的价格供应,一些企业为了以低价购进,不向供货方索取发票,造成进货不入账,这样一来其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4、财务核算不规范。
调查发现,千斤顶生产企业财务核算大多数都不规范。千斤顶生产企业多数以个人投资开办为主,经营者对财务核算不重视,有的企业是由几个人合伙开办的,财务核算同样不规范。一是账册设置不符合规定。有的不设置原材料和产成品账,仓库管理混乱。二是购进货物未取得销售方销货发票。三是销售货物未开具发票。四是一些经营者随意确定账面记载的销售额、利润(或亏损额)。五是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入账不真实。六是电费支出凭据入账不完整等等。
5、经营者纳税意识淡薄、税收缴纳普遍不足。
一些经营者纳税意识淡薄,申报纳税具有随意性,认为税务部门不能掌握其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申报多少销售额,交多少税由他自己随意确定。同时有的税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又缺乏必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税收管理不到位。据统计,全县从事千斤顶内贸整机装配及配件加工生产企业100多户,2011年申报销售收入6.3亿元,申报缴纳增值税1400多万元,申报销售额最大的为4000多万元,申报销售最小的仅40多万元,申报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达70多户,占70%以上,与企业实际生产规模与销售不匹配。经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实际用工3000多人,经测算每人年生产产值平均达30万元,年应税销售额近9亿元,按该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率2.37%计算应纳增值税为2130万元,而企业2011年实际申报缴纳增值税为1420元,仅占测算数的67%,两者相差710万元。
千斤顶行业作为海盐县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其日常税收征管的探讨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税收收入,同时也对推动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行业或分类管理,应该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如将某个地域内相对集中的行业列入行业化税源管理就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该县国税局分地域设置税务分局,分局内部管理仍然是税收管理员划片包干或分类全责的“分户到人,各事统管”模式。如目前分局主管辖区内所有企业的税收管理,所设的税源管理组,仍然只能是以分片为主、分行业为辅的管理模式,税管员面对纳税人仍是一人管户各事包干,未能真正实现“管户”到“管事”的转变。
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目前税务分局的设置是小而全的全职能型机构,税源管理一切事项基本由税务分局完成,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是按管理职责分工设立若干税源管理机构,将管理资源配置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专门的人管专门的事,形成专业化管理,而不是由一个税收管理员负责这个行业企业所有的涉税事项。
目前海盐县国税局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行业管理应用软件系统。CTAIS系统及其他有关系统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信息应用处于浅层次上,并未在数据的综合分析、有效比对、税源监控上充分发挥作用。对千斤顶行业虽有行业数据模型,要求纳税人进行有关数据的补充申报,但由于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申报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信息采集并不能完全满足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要求,需不断完善。没有建立与税收风险管理相适应的风险信息收集标准及传递渠道,当前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信息是基于纳税人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形成的税收管理信息,这是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些信息只反映纳税人基本生产经营情况,由于部分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低,财务信息“失真”、不完整。同时税务机关基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考虑,没有建立旨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标准和制度,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基础尚未建立。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要想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必须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采集和核实信息,由于税源管理中管户多人手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即使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局部的、短期的,缺乏全面性和长效性。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于税源管理全过程,如从机构、职能、人员、管理流程上都要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去设置、配置、设计。就千斤顶行业的纳税人而言,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往往采取不计较任何风险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回报,以侥幸的心态对待税收风险。而税务机关在风险意识上,则过多地从规避执法责任方面考虑税收风险,错误地把规避执法责任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没有将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即实现税收征收率的最大化、减少税收流失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税收风险管理重点放在对内监控上,而对纳税人没有建立一个长期防范税收风险的策略,对税收风险缺乏系统的、定时的评估,缺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以致造成千斤顶行业偷税、漏税现象较为严重,税收管理员工作渎职的风险也在加大。
团队管户,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按照专业化职能、岗位的设置,需要将税收管理员职、权、责进行拆分、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集中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取消税收管理员分片、分行业“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户制度,税收管理员不直接管户,基层税务分局按照税收管理不同事项,划分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收征管的管理方式。对税收管理员现有职责重新划分,按税源管理不同事项和环节进行分类,改单一管户为专业化管理。如可将其工作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三大类,每类又可细化为若干岗位职责。
按风险应对的“管事”原则,重新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县局、分局、税收管理员三级分工负责、互动机制。县局成立专业化税源管理科负责制定本级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行业评估模型,根据上级局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分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税源管理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税务部门应开发和应用本地区统一的、完整的行业管理应用软件,将该行业的有关涉税指标录入系统,统一测算评定纳税指标,力求企业之间、片区之间达到税负的公平。在行业管理软件还未开发应用的情况下,要把对行业的调查、评估、监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针对千斤顶行业的特点,对2011年度千斤顶行业采用申报资料审核评析和实地调查、约谈取证等方式,利用获悉的纳税人的职工人数、用电量、设备数量、产品规格、产品档次等指标,通过与同行业销售额与这些指标的平均比例以及与账证核算规范的企业参数的对比来评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找出疑点,找准突破口,充分利用收集的信息进行纳税评估,应对税收风险管理,从而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行业征收管理体系。
税务机关对千斤顶行业进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在对各类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行业对企业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类、分级,形成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式税源构架,对处于金字塔不同层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金字塔底层广泛的、守法的纳税人,如对规模较大、财务核算规范的外贸出口企业,推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评估机制,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其进行简单的监督和观察;对金字塔中间纳税人,如千斤顶行业采取加强纳税管理性辅导和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督促其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和纠正潜在的税收风险;对金字塔上层不守法的纳税人,如对一些千斤顶配件加工企业,往往财务核算不规范、进行市场销售未如实开具发票及申报的纳税人,则要采用重点管理控制、纳税评估、稽查和移送法办等措施。依据金字塔管理思想,从资源配置考虑,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金字塔上层的高风险企业。
税收政策是靠人执行的,行业监控也要靠人来完成。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都会影响到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执法结果。因此,在做好对外监控的同时,加强对干部的培训、监控与考核,不断提升税务干部的税收管理能力和纳税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