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基本原则

2012-08-15 00:52田川流
关键词:遗产资源艺术

田川流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基本原则

田川流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当代艺术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其中包括:创造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推进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艺术产业,推动艺术生产力的增长;发展公益性与公共性艺术,保障人们大众的文化利益;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与艺术遗产。我国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既与其他国家有共同之处,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谐共存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艺术生态平衡的原则、创造最佳效益的原则、创意为先的原则等。

艺术管理;当代使命;基本原则

艺术管理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艺术管理者在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时,应当坚持和遵循既定的原则,使得当代艺术管理既呈现出科学性与创造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服务于社会发展与艺术进步。

艺术活动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已成为举足轻重、居于核心地位的范畴,作为对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服务的调控与管理,艺术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创造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推进艺术创作的繁荣

1.建立有利于艺术创造的社会机制。艺术创造需要良好的机制,即有利于艺术生产与繁荣创作的运行方式与条件。无论是艺术创造企业、群体或个人,均需要在良好的、畅通的运行基础之上,方能保障艺术创制活动高效率地进行。社会的许多机构与部门均与艺术活动发生关系,形成对于艺术活动或创作的保障或制约。其中包括:对于不同体制的艺术实体的管理机制;文化活动与产品的检查机制;宣传舆论机制;工商与税务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公共交通与安全保障机制等等。上述各种机制,均在各种艺术活动及其创作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各类部门形成的对于艺术活动关系,一方面形成对于艺术活动的保障与推进,同时也对艺术活动起到一定的制约与规范作用。机制的完善与畅通,就有利于艺术活动开展;反之,就会不利于艺术活动的进行,甚至形成障碍。据此,建立与形成有利于艺术活动与创作的完善的社会机制,最重要的是依法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亦即在国家法律、法规与各种行政法令的规范下,保障艺术活动的进行。

2.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艺术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艺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艺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艺术生产者与管理者的关系、艺术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等。管理者对于艺术生产者主要是予以保障和疏通运行渠道,以及合理的规范与制约;艺术生产者之间应当是相互协作与扶持;而艺术生产者与艺术消费者之间,则应是相互的信赖和支持。无论哪一方面,均须创建和谐的、宽松的气氛,形成有利于艺术生产的良好环境。这一良好的人际环境,应当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倚重以及共赢的基础之上,人们一方面依据法律和制度实施生产,一方面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在一种既有信任又有道德规范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的摩擦和内耗,促使人们心情愉悦、创作激情得以焕发,推进艺术活动与创作高效率与高水平的发展。

3.保护艺术家利益。艺术生产者,是艺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艺术生产者的地位和价值在逐渐增强,艺术家与其他艺术生产者作为艺术活动的主导性因素,逐步成为艺术生产的主体,为满足人们的艺术与审美的需求而在社会上不可或缺。在艺术生产力中,文化生产者的产生除了经济学上的意义以外,更重要的是其社会学意义。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就已看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艺术生产商品化影响下,文化艺术生产者的地位变化,艺术生产者——艺术家的生活双重化了,“演员对观众来说,是艺术家,但是对自己的企业主来说,是生产工人”[1]。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文化生产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支配、利用其他资源的资源。文化生产者本身就是具有意识力、情感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资源,而且是惟一可以连续投资、反复开发利用的资源。在艺术生产力发展中,尊重人才,尊重艺术家,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配置的市场机制,极大地调动广大艺术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激励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创造最优产品质量与丰富的艺术产量,是驱动文化艺术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发展艺术产业,推动艺术生产力的增长

1.建立有序、高效的艺术产业结构与生产机制。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始终居于核心的部分。不仅艺术活动本身具有重要的生产能力,同时在诸如出版、新闻、电视、会展等文化产业的领域,艺术活动也渗入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高效的艺术产业的结构与生产机制,对于推动艺术生产力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不同艺术产业结构布局的科学与合理,作为艺术产业各个领域的特点,是有较大差异的。有的产业形式具有较突出的经济地位和市场效应,也有的艺术产业形式自身难以拥有十分突出的产业与市场效应,但是由于当代许多艺术产业是以多种艺术样态的综合形式出现的,因此某些艺术样式从单一产业来看未必具有突出的经济地位,但当其融入综合艺术形式之中,其作用就非同小可了。因此,对于不同艺术样态的有机综合以及合理规整,有助于艺术产业的迅速增长;其次,不同层次艺术产业结构布局的科学与合理,亦即主要应当处理好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布局。高雅艺术代表民族文化艺术的较高水准和历史成就,应当得到持续的建设与发展。但是高雅艺术在发展艺术产业中未必能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一方面应当为高雅艺术提供优裕的条件,使其得到不断创新,并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同时应当重视大众的通俗艺术。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娱乐性审美文化,其发展与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媒体变革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世界文化市场,大众文化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化产品均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正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驱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保持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势头。我们既要承认大众文化作为娱乐文化的合理性和优势,又要正视它的某些弊端,还应挖掘大众文化自身的审美价值,充实其精神内涵,使其超越商业生产的狭隘含义。

2.优化和培育艺术市场,实现市场运行秩序的科学调控。包括对于产品流通机制及其渠道的调控、价格的调控、不同地域市场态势的调控等,最突出的,表现为对于艺术品类生产和传播的调控。

对于产品流通机制及其渠道的调控,即指应当通过市场的运行和调节,建立科学与有机的流通机制和渠道,使这种机制和渠道既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内在地加以调节,自如地实现运行,同时又在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之下,得到必要的指导和控制。

对于价格的调控,即指应当积极关注市场产品价格的浮动与升降,运用社会和舆论的方式,对于价格趋向予以引导,运用法制的手段,对于价格予以适当的制约,甚至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政府和行政的手段对于价格予以控制,以及给予某些文化艺术生产以政策性的价格优惠。

对于不同地域市场态势的调控,即指应当关注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态,以及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需求状况,适度把握文化艺术市场不同种类及样式的均衡与合理分布,鼓励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及其生产,以求建立具有良性调节机制的文化艺术产品的流通渠道,而非完全无调节的盲目生产和对于市场的过分依从。

对于文化艺术品类生产和传播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对于不同文化艺术种类的调控,即采取各种举措,对于各种不同样式的文化艺术产品实施宏观调节,以使人们获得多元的文化艺术享受,满足接受者不同品味的审美需求;其二,是指对于不同品位和格调的文化艺术产品的调控,即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使市场呈现为不同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的多元并存,同时又应保证社会主流文化艺术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三)发展公益性与公共性艺术,保障人们大众的文化利益

1.大力发展以文化服务为主旨的公益性与公共性艺术。公益性与公共艺术活动的基本宗旨均为社会与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与艺术服务,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与艺术的需求。公益性艺术活动,多由政府投资,予以政策扶持,大众免费参与这些活动,享用相关艺术产品,接受文化服务;公共艺术可由政府投资,也可由社会各领域的实体或个人投资。公共艺术同样接受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一定扶持,对于大众同样主要行使艺术服务的职能。

公共性艺术活动一方面具有公益性艺术活动及其服务的性质,有时则以低费的形式展开活动,但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适度的收费达到对于公共性的艺术设施或艺术部门予以一定的补贴,保障其有效的运营,或者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适度控制艺术活动的规模。据此,公共艺术的外延要宽于公益性艺术活动,但通常涵盖了公益性艺术,同时将其视作公共性艺术的特有形式。公益性和公共性艺术这种供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活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它不仅具有推动艺术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大众艺术素质的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潜在的强劲动力。

公共文化是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利益、提升社会文化艺术层次的生动体现。现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为人们接受文化信息、处理文化信息、发送文化信息提供完善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公共文化的设施与服务水平、人们对于公共文化的享用、公共文化层次的高下,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精神文明水平的表征,同时也是其物质生产水平的体现,发展和提升公共文化,不仅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在推进社会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强化艺术事业部门的文化服务职能。国家与政府设置的艺术事业部门,是政府实施社会性艺术服务的重要机构。各地的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院(所)、画院、美术馆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均属于政府管理的艺术事业部门,或具有艺术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这些部门所从事的工作,是典型意义的公益性、公共性艺术服务活动。一方面,致力于建立以审美文化为基础,以增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精神联系与物质联系的公共服务机制,为社会提供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另一方面,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丰富的艺术服务,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艺术需求,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利益和权益,提升社会成员的审美文化素质。使之不仅具有推动艺术创新的功能,同时还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与艺术遗产

1.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艺术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可以用来服务与支持艺术活动与艺术创造的各种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的总称。艺术资源凝结了人类劳动与创造性思维成果的物质、精神的产品或活动,是一个自然的与人类创造的、传统的与现代的、凝定的与鲜活的、静态的与动态的有机结合的系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艺术生产力发展基本要素之一。艺术资源可分为物质的艺术资源和精神的艺术资源以及自然的艺术资源;又可分为历史的艺术资源和现代的艺术资源。艺术资源不仅直接体现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艺术、设计艺术等艺术形式,而且涵盖于教育、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理论、观念以及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服饰等大量社会文化之中,还包含随着时代发展,由人们新的审美价值观和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物质载体。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自然物成为人类加工改造的对象。那些属于自然形态,但可为艺术活动与创作提供资源服务的大量资源,是非人为或人力加工而自然形成的,同时又是人类审美情感与自然之美相统一的产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已成为艺术活动与创制的重要资源。艺术资源可以超越时间、地域、国家、民族等条件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促使世界范围艺术市场、艺术消费、艺术交流、艺术贸易形成的基础。

艺术资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载体与见证,负载了一个民族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无穷的智慧,沉淀了人类文明和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课题。一般文物和遗产类的艺术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的艺术资源,特别应当注重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方可科学有效地利用文化艺术资源,使得艺术资源能够持续地服务于人类的艺术活动。在现代社会,由先进的科学技术、商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所形成的综合效应,使文化及艺术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形形色色的文化产业、艺术产业种类纷纷兴起,在利用艺术资源、满足社会需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产值。对文化资源、艺术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2.保护、研究与开发艺术遗产。艺术遗产是指历史留下来的有关艺术方面的财富,是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遗产可以分为有形艺术遗产和无形艺术遗产。有形艺术遗产是指艺术文物、艺术遗址、历史建筑艺术等;无形艺术遗产是指各种艺术创造实践与表演、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知识与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和场所。艺术遗产还可分为物质艺术遗产和非物质艺术遗产,基本类同于有形艺术遗产与无形艺术遗产。

艺术遗产是艺术资源中最可珍贵的部分。凡是具有艺术遗产价值的实物或现象,均在各民族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地位。艺术遗产对于当代或后代人研究艺术、传承艺术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艺术遗产,无论是物质艺术遗产,还是非物质艺术遗产,均具有不可再生性。作为物质艺术遗产,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条件、保护措施、人为损坏等多种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遭受损伤,有的已经濒危,有的已经荡然无存;而作为非物质艺术遗产,同样会遇到各种生态困境,有的因传承者后继无人而渐渐消逝,有的则改变原有形态,失去遗产价值。因此,对待艺术遗产,首先必须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在不伤及艺术遗产的存在与传承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

无论在任何国家从事艺术管理,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基于我国特有的国情,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既与其他国家有共同之处,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和谐共存的原则

1.多种类艺术的和谐。主要是指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相互共存与共生,无论是音乐、美术,戏剧与戏曲、舞蹈,传统的工艺美术于当代的艺术设计,还是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市场地位的电影与电视艺术,均在当代社会的艺术领域中具有适当的地位,显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艺术样式有的偏于传统,有的偏于现代,有的在当代艺术市场具有较突出的份额,有的占有市场份额较小。但是,它们都是人类艺术创造与传承的结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何时,都应使之在艺术领域中充分显现其独有的作用,发挥自身的价值。只有在和谐共存的环境中,方能做到共同发展。

2.多层次艺术的和谐。艺术是可以分为层次的,历史上便有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分,二者在人民大众的艺术需求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高雅艺术一般具有丰富的形式特点和深刻的精神意蕴,代表着一定民族、国家和时代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通俗艺术注重满足人民大众更具普遍性的艺术需求,在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是可以结合的,雅俗共赏是艺术活动或创制的共同追求,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则表现出各自的存在与社会作用。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和谐与共存,也是社会艺术发展追求和谐的重要体现。除却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外,还存在着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以及经典艺术与民间艺术之分,这些方面同样体现出层次的区别。社会与大众的需求是永恒的,因此,多层次艺术样态的和谐共存,同样是艺术管理者应当努力掌握与控制的。

3.多民族艺术的和谐。不同民族的艺术样式,既体现为一个国家中不同民族艺术的特点,也体现为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存在的各种艺术样式和产品。各民族艺术的共存及其表现出的和谐,同样是艺术管理者应当特别注重的。一方面,应为各民族的艺术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为不同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创造良好的机会。每个民族均拥有可以为之骄傲的艺术创制与杰作,而每个民族的艺术杰作均代表着人类艺术创造的结晶,因此都属于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世界艺术。同时,在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进程中,各民族的艺术与文化特质均持久地显示其独特的民族意识,任何民族的艺术也难以完全替代其他民族的艺术。因此,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与文化互通,促进各民族之间艺术的和谐共存,是当代艺术管理的重要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以保护为主,科学利用艺术资源和遗产。艺术资源和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载体与见证,它们负载了一个民族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无穷的智慧,沉淀了人类文明和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于艺术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的潜力所在。作为艺术资源和艺术遗产,在艺术活动中首先应当是保护,而不是利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艺术资源,均属于历史的社会的公共财富,成为当代及其后代人们从事艺术活动与创制的源泉。因其资源的长期使用有可能枯竭,而精神的资源也可能变异,因此,对资源的利用应当建立在予以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而对于那些艺术遗产,更应当全力予以保护。无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艺术遗产,均是十分脆弱的,许多遗产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因此,对于艺术遗产的尽力挽救、发掘、整理、保护,已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职责。只有在得到有效保护之后,才可以谨慎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即使对一些非物质艺术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也需要在准确地阐释和引导下进行活态化传承,力求保持其原貌。如果不顾及后人持续享用艺术遗产的需要,竭泽而渔,肆意地滥用、挥霍和损害艺术遗产,是对于人类的犯罪。

2.科学合理地做好艺术发展的规划与布局。艺术建设与发展既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也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大众的艺术接受能力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艺术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或是艺术设施的建设、艺术活动规模的设定及艺术生产格局的部署,均须服从于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艺术发展规划的制定,须符合当地的实际,以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稳步提升为基点;对于艺术设施的建设,须注重各种建设的合理布局,以不损害社会的综合发展为原则;对于艺术企业及其项目的设立,应以符合当地人民大众的需求、有利于改善艺术建设的格局为目标;对于艺术发展基金的投入以及投融资方面的支持,应首先考量社会急需,以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和保护艺术遗产为旨归;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保护,应以艺术事业发展百年大计为重,千方百计聚集人才和为人才提供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在规划与布局中,应当制止那些不以提升人民大众文化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综合发展为宗旨,而热衷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大搞重复建设、盲目追求数字指标等做法,克服无序竞争、资源浪费、项目碰撞、艺术创作题材与体裁的雷同等不良现象,保障艺术建设得到科学和有序的发展。

3.激励艺术消费,扩大艺术消费的能力。社会艺术消费水平如何,是推进艺术活动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决定着生产,只有把社会艺术消费提升到较高的层次,方能为艺术生产提供充裕的资金,增强艺术的再生产能力,促使艺术生产力稳步增长。激励社会艺术消费,首先应当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艺术消费意识,使大众能够将正常的艺术消费方面的开支视作生活的必需,将艺术消费作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度的重要方面。大众艺术消费心理的变化及其消费水平的提升,是维系和推动艺术生产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其次应加大艺术设施建设,繁荣创作,为大众提供越来越多艺术活动的场所和作品,吸引大众热爱艺术,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乐于为艺术消费投资。再次应利用各种媒体,改善和加大艺术宣传与批评的力度,吸引大众关注社会艺术活动的动向与热点,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参与艺术活动与评判纳入自身的日常生活,从而在艺术消费方面做出越来越多的投入。

(三)艺术生态平衡的原则

1.各民族艺术的平衡。世界不同民族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表明,艺术只有呈现出多元的态势,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呈现,正是艺术生态相对平衡的体现。如果艺术世界中只存在少数几种艺术物种,不可能呈现为繁荣,物种的单一化会使文化生态进入不平衡状态。同时,文化生态平衡态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在人为的积极影响下,可以不断克服消极因素,建立新的平衡。在当代,体现了其存在价值的各种文化形态均是影响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各种因素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生态的平衡。世界各民族的艺术样式均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均作为艺术生态世界的物种而存在,为艺术世界的繁荣与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世界各民族艺术又是在不断交流与碰撞、不断竞争与融合之中经受磨砺,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和而不同”永远是维系艺术世界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虽然有的艺术样式在历史竞争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地位,但是又有新的民族艺术元素予以替代,促使艺术世界走向新的平衡与繁荣。各民族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和创新的链条上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

2.艺术产业与市场的平衡。在当代,艺术产业与市场只有在相对平衡的态势下才能获得生长和繁盛的土壤。维护市场生态的平衡,还要注重市场态势及其运行方式的有机与优化。文化艺术的生态平衡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上,是以市场的状态和运行方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维系市场生态的平衡,就要注重文化艺术样式和品类的共存与互补。文化艺术的生产与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应以多元的形态呈现于世,才能满足人民大众多样的、不断增长的审美和娱乐的需求。那种单一、刻板的文化呈现,只能体现文化生产的贫弱与匮乏,是与人民大众对于精神生活需求的丰富与多样很不相称的。

既然是市场,当然就会有竞争,绝大部分文化艺术的品类和样式均应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经受磨砺,打下生长的基础,获得市场的较大份额。但是,文化艺术市场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不仅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同时又要遵循精神生产的规律,以及文化艺术传承的规律。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艺术品类和样式都能够进入市场,但毫无疑问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其次,获得了市场较大份额,当然也就居于市场的主潮地位,但却未必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类和样式;再次,繁荣市场无疑会激活文化和艺术生产力,刺激文化艺术的再生产,但同时也会导致文化艺术领域内新的生态失衡。只有科学地遵循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才能适应市场、有机地驾驭市场,使市场机制在推进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应。

3.艺术样态的平衡。在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有出现过的文化艺术品类和样式,虽然今天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渐次衰微,但更多的则仍旧保持其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它们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有其生存的历史合理性。体现在市场上的文化艺术品类和样式,便是社会文化发展至今的生动写照。正是这种多样文化艺术品类的共存与互补,方能体现出文化艺术的整体生机与活力。当然,任何文化艺术样式都有其发展、兴盛和衰落的轨迹,但即使有的文化品类或艺术样式衰落了,而它在文化艺术的整体架构上仍有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对于当代和将来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体现着文化生态的平衡。倘若人为地破坏了这一平衡,也就无异于损害了当代人的根本利益,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对于后代人的损害,以及对于人类整体文化的损害。因而,只有对文化艺术资源实施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采取切实的保护性措施,才会使世界上仅有的文化资源利于当代、惠及后世。

(四)创造最佳效益的原则

1.社会效益的优化。由于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属性以及审美的属性,所以艺术必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历史文化传承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与一般经济活动具有了重要区别。但同时艺术也具有一定经济的和市场的属性,因而与社会一般物质生产及其市场有着重要的联系。艺术活动的基本属性要求人们既要重视其精神文化的特性,同时要重视其产业的和市场的特性,既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创造社会效益和精神效益。特别是在当代社会文化与艺术建设中,应当把创造艺术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艺术活动的当代使命与终极目标所决定的。作为当代意义的文化建设,艺术活动应始终将追求积极、健康、进取的内涵与品位以及符合社会法制、道德等规范作为首要的原则,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大众身心健康与审美需求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成为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翼;作为艺术活动的终极目标,应当把塑造和提升人的审美素质与精神为旨归。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不再以物质资源为核心资源,而是以知识、智力等精神性资源为核心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物质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使个体的主体地位获得普遍显现和提升,使人们能够自觉地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才是人们参与艺术活动的最终需求。

2.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艺术活动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是古来便有的,而在艺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当代,人们更加认识到艺术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和心理的需求。这就促使社会文化消费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消费的需求又促成市场的扩展,巨大的消费空间对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艺术生产的规模与形式提出新的要求。艺术产业与艺术市场,是艺术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形式,也是艺术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巨大平台。尤其是建立在以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为表征的新兴艺术产业模式,对已有的艺术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经由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工作者创新意识与聪明才智的倾注,不断营造出具有新颖的或富有神奇色彩的艺术活动或产品,艺术产品及艺术服务的经济价值便产生了。艺术产业的异军突起,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催动艺术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努力创造巨大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是艺术企业的基本使命。无论任何艺术企业或实体,在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均应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自身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与基本原则。

(五)创意为先的原则

1.创意也是管理。当代管理科学意在对于人类活动进行科学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管理与推进,而不是机械、凝滞的管理,其本身就充满着创造的特性。有鉴于此,艺术管理学必须引入与吸纳艺术创意学的特质与内核,以充实与增进自身的活力;与此同时,艺术创意学中创意的含义,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更不是无序的和自然形态的创意,而是积极的、科学的创意,因此也应充分吸取和渗融艺术管理学的精神与内涵,使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管理科学的风貌和特点。将艺术管理学的理论融入艺术创意学,艺术创意学也就具有了科学的有序的成分,将艺术创意的理论融入艺术管理学,艺术管理也就具有了更多创造的意义。当代艺术活动的重要实践表明,艺术管理中不可缺少艺术创意的成分,艺术创意中也不可缺少艺术管理的因素,二者是相互渗融与作用的,亦即在其理论范畴及其架构上,艺术创意与艺术管理是比较接近的近邻。

2.创意与艺术活动。艺术管理的运作离不开艺术创意,运用创意的精神实施文化管理,使之越来越多地融入艺术创意的成分,推动艺术管理更加有效的运行,促使艺术管理活动产生更大的效益。当代的艺术管理实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组织与操作,而是在其每一个环节乃至全过程充满着创造特性,特别是在以艺术活动为管理对象的运行过程中,艺术对象是鲜活的和充满韵味的,因而艺术管理也就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或是行政管理,管理者也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意象及意蕴的创造力,使得管理的过程充满了对于艺术家的尊重与理解、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并且通过管理活动,形成对于艺术创造的推进。其间,吸取与引入艺术创意的理念与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活动的策划,需要在艺术创意的引导下,形成最具创新意识的活动构架与作品构思;艺术活动的组织,需要在艺术创意精神的推动下,出现对于艺术活动全过程的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与引导;艺术活动的实施,也必须在艺术创意精神的指导下,实现富有创新性的管理与控制,以创造最佳的艺术作品或者最优化的管理实绩。

3.艺术创意与管理创意的结合。在艺术创意实践活动中,也需要更多地贯注科学的管理理念、模式与方法,使得艺术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于艺术创意活动之中。当代的艺术创意,已经具有了管理的诸多特征。它不再是单一的对于艺术作品的构思与创造,而是更多地拓展到与艺术管理等相交叉的领域和空间。例如,对于艺术活动的整体策划,对于艺术活动人员组合的设想,对于艺术活动运行的建议,对于艺术活动的传播与宣传,对于艺术活动经济因素的建构,包括资金的筹划、投融资的操作以及资金的运作、利润的回收等等。因此,在艺术创意活动中,已经多方位地渗入了艺术管理的成分,有时也在实质上具有了管理的效应。由管理到创意,业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价值链。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Contemporary Mission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rt Management

TIAN Chuan-liu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Jinan, Shandong 250104)

The contemporary art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administrators shoulder a series of important missions, including creating a favorable mechanism and environment, boosting the prosperity of artistic creation, developing artistic industries and enhancing the increase of artistic productivity, advancing public arts to guarantee the cultural well-being of the masses, preserving and scientifically utilizing artistic resources and herita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erm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rt management,China is identical with other countries but has distinct features of its own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of artistic ecological balance,the principle of creating maximum effect,and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as first priority.

art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mission; basic principle

J 0-02

A

1001-4225(2012)01-0026-07

2011-10-17

田川流(1953-),男,山东泰安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金龙)

猜你喜欢
遗产资源艺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遗产怎么分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纸的艺术
千万遗产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