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平
(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利川民间墓碑石雕艺术
张巨平
(湖北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中国民间墓碑石雕这一墓葬文化艺术形式,历经劫难,有幸保存下来者不多。在湖北西部边陲利川市的荒山野岭中,仍然分布着300多座雕镂精湛、文化内涵丰富的精美墓碑石雕。利川墓碑石雕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整体结构疏密有致,局部雕饰想象丰富,匠心独运,千差万别,无一雷同。这些历经浩劫而幸存的高品位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利川;墓碑石雕;图案装饰;文字雕刻
中国民间墓碑石雕这一墓葬文化艺术形式,历经劫难,有幸保存下来者不多。可在湖北西部边陲利川市的荒山野岭中,仍然分布着无数座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精美墓碑石雕。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0多座以上,其建造时间,多为清代中晚期至民间初年。利川地处荆楚、巴蜀的交会部。这里的墓碑石雕,受巴蜀、荆楚传统文化和优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过去利川民间普遍认为灵魂不灭,死是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得到超度,并在冥冥中保佑子孙后代,必须厚葬祖先,入土为安,隆修陵墓,四时祭祀。在阴阳两界、生死轮回观念的支配下,从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墓葬文化及其工艺精湛的墓碑石雕艺术。
建造墓碑具有祈求祖先护佑、对祖先感恩报恩和光昭祖先功德等用意,是祖先崇拜观念的生动体现。在薄生厚葬观念支配下,民间建造墓碑,往往不惜耗费巨资,甚至倾家荡产。如在鱼木寨这个方圆不过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历史上没有修建一座像样的民居,却建造了十来座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清代墓碑群。这些墓碑均为殷实人家所建,正如土家古方志所述:“富有者石坟茔状如山中城,以碑表示家族之盛;穷者往往以草席薄棺为之。”
利川墓碑石雕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雕刻,都非常讲究。墓碑石雕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美。墓碑结构有的简洁洒脱,有的复杂典雅,千差万别,形式多样。每座碑体均以墓主姓氏至碑顶为中轴线向两翼展开,左右对称平衡。特别是碑顶的造型,整体结构疏密有致,局部雕饰想象丰富,匠心独运,千差万别,无一雷同。
利川民间墓碑结构,大致可分为单一结构、组合结构和复合结构三类。
单一结构类,造型简单,结构单一,规模小,工艺价值不高,一般只在碑座上竖一块碑版即成。
组合结构类,由五块及五块以上条石、板石拼接而成,一般有碑座、碑版、左右碑柱、抬板、碑帽、碑顶、外加左右抱鼓等。墓碑横有开间,竖有楼层。单间即两柱一开间,只一块碑版。多间有四柱三开间,一正二厢三块碑版;六柱五开间,一正四厢五块碑版。八柱七开间为官用;十柱九开间为帝王专用。竖向根据抬板层数,有一层、二层、三层等。单间组合结构最简单的为五镶,即左右碑柱、碑座、碑版和碑帽,两边的抱鼓不计算镶数。若在抬板正中加“乐堂”,成为二层楼式,又多出四镶碑石,则称十一镶。
复合结构类,一般规模大,碑体多,结构复杂,艺术价值高。这类墓碑分连体式、牌坊式、楼阁式和庭院式等。连体式俗称“夹碑”,即前后两座碑体拥有一个共同的碑帽;牌坊式墓碑,即在墓前建有不同形制的正碑,又在正碑前两三米处立一高大牌坊碑;楼阁式同牌坊式一样,只是在正碑前建一座楼阁式碑。牌坊式和楼阁式,均四面都有丰富雕饰,且在第一层的中间有门洞,供人出入,两厢则嵌碑版,上面刻碑文、碑序或诗词等;庭院式墓碑规模更大,整个墓碑石雕成一座庭院,从围墙到隔墙,从门洞到正碑,均有丰富雕饰。如鱼木寨成永高夫妇寿藏碑,建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占地100平方米。整个墓院宽8.5米,长20米。中间有隔墙将墓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为墓廊,左右各有侧门进出,门楣雕饰“迎亲图”、“荣归图”及张果老、李铁拐等八仙人物。隔墙壁正面阴刻“福”、“寿”两个草书大字,背面雕饰“三国故事”图。通过隔墙正中门洞进入后院。后院为墓室。墓前建有四柱三间三层高大正碑。高5.3米,宽5.5米。正碑两侧还有护墙、望柱、墓志碑等正碑“窀穸堂”立于墓前,高宽5米有余,4柱3层,底层镂空,外罩镂刻的缠技花卉,制作精美,可算是一座丰富文化内涵的土家族石雕博物馆。
利川墓碑石材主要为细砂岩和花岗岩。民间匠人严格挑选质地细腻、坚硬、耐风化的石材,精心打制,洗磨平整光滑,再精雕细刻。有的细砂岩墓碑,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仍无剥蚀、无水迹、无苔藓,如刚刚打造一般。有的彩绘墓碑,数百年后仍金碧辉煌、熠熠生光。
利川碑雕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几何纹、图腾纹、山水云纹、动物植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仙佛神道,还有表现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舟桥房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渔樵耕读、歌舞娱乐、迎亲荣归、比武竞技等。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民情、生产生活及美好愿望。在构图上,采用连续、连环、独立和组合等多种形式。风格简练纯朴,单纯中求变化,粗犷中有细腻,充分体现土家人朴实、率直的气质。其表现手法,夸张浪漫,率意自由,很少程式化的约束,也不受比例、结构、透视和时空的限制,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环境的烘托,从而产生精美、明快、传神、感人的艺术效果。
人物造型一般都经过夸张变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民俗风味和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举凡佛释仙道、文臣武将、童叟老妪、农夫仕女,有的丰满、有的清瘦、有的威猛、有的娇弱,形象生动、情态各异彩。打虎的武士,眉毛上扬加粗,眼窝加深,眼球突出,以显其威,以状其猛;罗汉佛像,个个慈眉善眼,雍容大度,笑容可掬;跨鹤登仙的老者,皓首白发,仙风道骨,或端壮,或飘逸。迎亲图、荣归图:个个眉开眼笑,敲锣打鼓,气氛热烈;断机教子图:母愤怒,子羞愧,形神兼备,生动感人。渔樵耕读图:钓鱼的手执钓杆,逍遥自在;砍柴的肩挑柴禾,汗流浃背;耕田的扎裤扬鞭,驱牛前进;读书的手捧经书,孜孜不倦。
碑雕中的动物,有龙凤麒麟、狮象虎鹿、马牛羊犬、猴鼠猫兔、仙鹤锦鸡、鳖蛇鱼虾、蝙蝠蟾蜍,鸟虫蜂蝶等数十种。常见的动物图案有: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犀牛望月、俊鹿衔花、麒麟吐书、鲤鱼跳龙门、松鼠吃葡萄等。所雕动物,姿态尽肖,寓意深远。特别是一些龙凤变体,均变化多端,无一雷同。如阳刻圆形草书“福”字,由两条凤首龙身交尾组成,字、画合一,构思巧妙,怪异夸张,构成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巧妙结合。龙凤变体草书“福”字的造型,多达数十种,这些怪异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还不能用概念语言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或许是图腾崇拜的痕迹。
至于树木花草、山水浮云、亭台楼榭、桥船轿犁及不少生产生活用品,均源于现实生活,由石匠艺人信手拈来,雕上墓碑。或夸张浪漫,或细腻别致,无不让人感到亲切、实在。
文字雕刻是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图案雕刻一样,内容丰富,涵盖极广,除墓主名讳外,还有墓名、碑联、碑额、碑序、碑志及诗词等。雕刻手法多为阴刻,阳刻较少。各种字体变化多端,“寿”字的造型多达数十种。不少碑书均出自当地书法名家之手。有的铁画银钩,笔致遒劲;有的龙飞凤舞,体态峻逸;有的圆浑敦厚,古朴凝重;有的洞达疏朗,自然豪放。往往一座墓碑的文字雕刻,就是一部集各种字体于体的书法范本。
墓名多刻于墓碑顶层正中碑版。墓名多以堂、处、台、宫、室、所、轩、城、府等为通名。如:福德堂、椿茔堂、偕老堂、双墓堂、偕老处、归真处、承欢台、豫志台、小天台、宝灵宫、长乐宫、椿容所、思慕轩、婺悦楼、崇精府、超然室、椿城等。墓名中以“双”、“偕”命名者为夫妇墓,以“椿”命名者为父墓,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墓碑刻有两个墓名,如“双寿居”,又称“窀穸堂”;有的墓碑正面刻名“壶天”,背面刻“超然室”。佛堂一座墓名为“五尺”,“五尺”为床之别称,指该墓为死者灵魂安寝之处。凡此种种,充分体现出民间将坟墓作为死者灵魂安息之处的阴阳两界观念。
碑联一般竖刻于碑柱、望柱和乐堂柱上。利川民间碑联数量众多,文字典雅,对仗工整。每幅碑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鲜明的意境。碑联大致可分为歌颂墓主、佳城吉地、夫妻恩爱、衰悼悲惋、修身自警和颂扬皇恩等。赞颂墓主的碑联充分反映民间尊祖崇母的观念,如“借几块石敬封崇墓,将数行字聊志苦功”。佳城吉地类的碑联在称赞墓葬优美环境的同时,反映出希望泽裕后昆的观念,如“一水绕湾流万派源归湖海脉,群峰竟岭秀四围环列子孙山”。夫妻恩爱类的碑联,有的山盟海誓,有的情意绵绵,如“伴我九泉须细君,终身仰望随夫子”。哀悼悲惋类碑联,如泣如诉,悲悲切切,如“两孤子呜咽哽哽族中见者皆丧乎,四幼孙泣啼呱呱户处闻之也寒心”。修身自警类的碑联,多为死者生前所,反映了墓主生前的人生理念,如“淡泊调元气,中和养素心”。至于颂扬皇恩类的碑联极少,如“皇恩荣寿考,齿德重熙朝”等。
碑额多刻于墓碑二层、三层正中和左右碑版,不少碑额为篆额。碑额内容同碑联一样广泛。大致可归为赞颂墓主、佳城吉地、夫妻恩爱、哀悼、理念、宗教方面。赞颂墓主类如:辉映德星、遗范堪思、德启后昆、古道照人、芳型如存等。专门赞颂女性墓主的如:彤管扬休、巾帼遗范、玉洁冰清、母德流芳等。佳城吉地类的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河吐艳、地贵人贤、与月为邻等。夫妻恩爱类的如:死者同穴、两宿三一、同归大暮等。哀悼类的如:归去来兮、终焉允藏等。理念方面的如:祭如在、居之安、炽而昌、安且吉、死如生、丕显哉、得其所、福、寿等。属道教的如:紫府清都、壶天、悟仙、乾等;属天主教的有永福、永光照之。
碑志碑序多刻于第一层碑版,有的在墓侧专立序碑。碑志碑序文字典雅、言简意明。其内容主要为树碑缘由经过及对墓主德才品行的称赞等。碑刻中的诗词有的刻于碑柱内侧,有的刻于两侧碑版,字体多为草书,尤多狂草。其内容有的是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态度,这类诗多为墓主自作,有的是对墓主、墓池环境的称赞。
总之,利川民间墓碑石雕是历经浩劫而幸存的高品位人文景观,是古代许多文化现象的载体,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在观念不断发生变化,逐步推行殡葬改革的今天,这些精美的墓碑石雕已成为不可能再生产的珍贵文化遗产和高雅的旅游资源。它与利川壮美的自然景观相互陪衬,相得益彰,亟待人们进行保护、研究,吸收精华,扬弃其糟粕,利用其潜在的特殊资源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1]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湖北石雕、砖雕[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2]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民间美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8.
[3]张兴文.民间石雕艺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