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陈 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因教师而发展。教师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认为,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这里包含了多种因素、多种才能、多种品质,但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干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高校教师而言同样如此。
德是修身立命的根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今高校教师来说,这个“德”字更是被赋予了多层次的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具体来说,“师德”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评价一个高校教师的政治品德,首先要看这个教师是否政治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教育方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其次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比如,现在正在全国高校实施的“2011计划”,这是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继“211”“985”工程之后又一项高等教育方面的国家战略工程。作为高校教师,如果连这样的国家战略都不知晓,很难想象如何教书育人;再次是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觉得,一些高校教学内容有的已经过时,有的过于陈旧,甚至严重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所以,高校教师要讲政治品德,这不是一句空话,它包括相当丰富的内涵要求。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第一要务就是忠于本职工作,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说“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只有‘教’才能成为‘师’。”(《人民日报》2012年9月8日 第2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必须精通业务,只有业务精通,才能深入浅出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当然,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限于精通业务,还须对学生有爱心,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着想。 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应当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履行教师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使自身的业务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成为社会的道德高地,高校教师都必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杜绝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更应该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所以我们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淡泊名利、甘于平淡。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抵制歪风邪气,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高校教师要加强伦理道德修养,修身齐家,行己有耻。尤其在生活作风方面不能越轨、出问题;否则,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人民日报》2012年9月8日第2版),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和欲望上限。特别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更会对学生发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德包含多种心理品质,诸如调节工作压力、心理承受力、良好平和的心态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记得有人说过,优秀的人绝不抱怨。作为高校教师,更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一切,比如在名利面前,哪怕是小利益,见微知著,也必须防微杜渐,严于律己;要重视细节,留心小处,自觉规范个人日常行为;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舍得放弃,不攀比,不抱怨。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历来重视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师,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要求高校教师应注重自律、自觉,只有不断拔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才能真正打造出新时代的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