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芬,王 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a.旅游管理系;b.办公室 安徽 淮北 235000)
在今天,秘书行业已形成庞大的社会职业群体,凡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行政事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都可称为“秘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社会期待大批高素质的秘书人才。他们应该是多方位发展的人才,懂得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秘书职业已纳入国家职业准入制度职业目录,是国家要求持证上岗的87个职业之一。
仅就就业市场而言,“秘书”这个词在最近几年人才市场中频频出现,其需求连续多年在招聘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提出高标准,作为秘书行业取得职业准入就必须借助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企业秘书80%以上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于是,我国就有不同部门和机构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其中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格认证考试就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秘书职业资格统一考试。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策划的中国秘书岗位资格证书、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商务秘书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China Shippers Association,简称“外经贸企协”)推出的高级国际商务秘书等国内机构认证,另外还有国际秘书认证: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剑桥秘书)、IAAP秘书资格证书、LCCIEB秘书资格证书。
机构、种类众多,使秘书资格认证考试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反差较大的是,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系统及其管理的完善程度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如何健全这一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值得很多业内研究者关注的课题,但是目前此课题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中国高等秘书教育的新模式,是适应“学历社会”向“学习化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秘书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从安徽省来看,2002年开始对高职生和职专生进行秘书资格鉴定,使用的都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资格考评员和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评员,多年的考试培训和直接或间接考试监考,我们从中既看到了优势,也一直思考着这一系统的具体操作实践如何完善。2008年是国家劳动部秘书资格考试全国过关率较低的一年,更给研究者留下了更多探索的空间。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凭借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所 (站)和各级专家组(即是秘书职业资格考评员)的工作配合。在这个配合中,各级专家组的自身职业能力素质、考评技术水平及其介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状况都直接影响着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体系的完善程度。
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资格考核,由人社行政部门核准并颁发考评员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要在取得考评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中聘任相应等级或类别的考评员,聘期三年,并采取不定期轮换、调整的方式来组成专业考评小组。也就是说考评员每三年就要培训一次。这个培训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主要是从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方面加以培训的,所有工种的考评员一起培训。而秘书职业资格考评员,承担的是将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付诸实施的实际工作,通过培训、出题、抽题、组卷、阅卷等环节得以完成的。
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既然是一项基于秘书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自然就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对劳动者从事文秘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所以,秘书资格考评员还必须经过秘书行业的培训而获得该行业的考评能力和考评资格。秘书行业每年的培训主题或者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或者研修秘书从业形势、或者是对对企业需求的分析、或者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或者是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内容等,总是把秘书职业的最新的职业需求、变动情况融进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中。
但是在实际的鉴定考核中,在省市自组的专家委员会的构成中,有些专家就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对国家职业标准的理解和秘书职业意识的理解还有欠全面,加之缺少这些职业方面的沟通交流和研讨,所以往往存在着极其个人化的认识。这就有可能会给资格证考试带来一定的偏差。
要进一步完善秘书资格鉴定体系,强化秘书资格考评员的管理则是最重要的举措。因为在这个鉴定体系中,考评员发挥的是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经历了1999年、2003年和2006年三个版本,最新的标准正在酝酿中。1999年标准,按照与企业蓝领工人相对应的初、中、高三级标准对秘书进行职业资格考试。2003年标准中,我国秘书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即五级、四级、三级和二级秘书。此办法借鉴了英国职业认证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即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体系,改变了过去偏重于学术标准的体系;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证体系,增加实际技能的鉴定内容;以证书质量管理为保证体系,通过控制职业证书的质量来增强职业鉴定工作的权威性。通过秘书资格考试的全面升级,从标准、教材到培训、考试模式,全面贯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形成更加贴近市场要求的考试模式。2006年修订的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变化对秘书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秘书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新的明确规定。总体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4个方面。主要变化是:依据秘书职业技能要求的特点,把秘书的工作要求划分为办文、办事、办会三个模块,更加明确和强化了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范围和内容;同时对秘书工作的程序化特点在工作内容的分级表述中照顾到其内存联系,以引导学习者建立对秘书作内容的整体认知(如把会议管理划分为会前、会中、会后);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的表述也更为具体。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尚有一些距离,标准还存在不够完善之处。比如与剑桥办公管理资格考试比较,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评就显得不足。新标准的出台势在必行,而此项工作依赖于秘书资格考评员的多方面的努力。
当一个鉴定专业成熟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会向社会公开题库。但目前秘书资格考试的题库不够大,比如秘书理论题要求5000题以上,现在还达不到,题库亟待进一步充实。不仅题量不足,而且有的题面还存在问题,还有误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秘书资格考试平台技术还不够,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实验机考,但机考的时机还不成熟,目前的技术水平,或者说技术投入还太少,难以完善题库和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缺少在线的复习指导平台,这与其在秘书资格考试的范围和影响很不相称。虽然有些网站有一些题库,但是题目质量不高,尤其是新旧教材的题目混杂,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对于参考者的实用价值。虽然如职业道德题目既有新教材的也有旧教材的,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太大的,关键是其离散题诸如职业认知方面的,如果出现答题矛盾,则连锁扣分。这类题目就更应该特别重视。题库和平台的建设又必须有专业考评员付出大量的工作来完成。
依据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各部分知识点的权重都有明确的规定。基础知识和工作要求部分题目共有100道题,标准应该是按照知识点的权重抽取相应的题目,地方有20分的自主权,但是有的地方根本不审题,导致鉴定的标准难以实施。比如信息部分的权重是5,抽题时在信息部分抽取了5题,但是在会务工作部分抽题时,可能会抽取了5题会议信息,这样信息部分实际就占了10分,但鉴定中心就不会再请专家审题,结果导致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违背。有的地方已经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实行自主命题,比如上海市就有自己的平台,江苏省也已经是自己命题,就克服了这类问题的出现。
进一步规范考核试题库,这就要求题库以实际操作型、技能型的能力考试为主线,必须能够充分反映秘书行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完善,才能够使鉴定考试规范合理、考核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考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同时还要融汇多种秘书资格证考试的长处,比如剑桥办公管理证书在理论上的宽松和实际操作中的大作业的严格的尺度的把握,就是值得借鉴的。
秘书国家标准的实施是通过在考试前的培训、在考试中试题的组合、评分来完成的,这些无疑必须借助于考评员得以实现。从题库建设,题库的不断更新、补充,一些新的知识,职场对人才素质技能方面的新要求必须充实到题库中来。而已经考过多次,屡次出现的题目、案例要尽力避免,保持题库的新鲜性和时效性。再如在情景录像题中,参考答案的提供因为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考生提供的答案与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对于考生提供的能够满足工作实际的合情合理的答案,在阅卷时应该作为正确答案来处理,而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这里只有考评员才具有审视的能力。
在秘书资格鉴定中,技术性、操作性的专业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虽然许多地方已经实行了机考,但秘书实务部分的拟写题仍然无法实现分数的自动生成,突破不了技术上的这一难题,所以机考仍然必须借助于人工阅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鉴定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玲莉女士强调说,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加大投入,成立地方专家委员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瓶颈。
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不仅仅是强化秘书资格鉴定考试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也不止是资格鉴定所(站)的硬件设施的配备,而且还包括秘书资格考评员的培训、研讨、沟通、交流活动。从而完善秘书资格考试系统,使资格考试得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提高该证书的市场认可度等都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支持。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资格认证有自己的专家组织出题、制卷等,但是,29个省市的考生的答卷则是由各省市自主组织专家审阅的。而这些专家多数并不是文秘专业的,所以,在批阅试卷时就会出现宽严度把握不准的现象。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2008年全国的秘书考证过关率低,而不是由于考生水平的普遍低下。各地成立的地方专家委员会,就会对试卷组成的权重、难易、准确有一个适度的把握。就能够操控资格鉴定考试的精准度。
随着纸考向机考的过渡,鉴定的难度和培训的难度都在加强,不仅对考评所(站)的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更要求考评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根底、熟练而全面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熟悉秘书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这才有可能较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目前秘书考评员的培训有两个系统进行培训,一个是国家或者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每三年一次的培训,重点在于宏观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考评员职责等方面的培训,颁发相应的特定工种、等级的考评员资格证。另一个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公关专业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国家职业资格秘书职业二、三四级课程培训暨高级研修班或者培训师师资培训班之类的,旨在研讨诸如文秘专业主干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文秘专业应对人才市场进行招生、宣传及就业方式解析;秘书职业标准、教材、题库、培训以及考试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沟通全国各地秘书职业鉴定考试开展情况;课程设置、教学教法、实习实训、考证及就业经验交流等秘书行业最新动态的研讨。有些时候,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或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公关专业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考评员培训班,但是很多这种经过正式培训的考评员仍然没有被吸纳到专家组中来。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专家构成虽然由秘书高级人才和高等学校秘书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而这些专家又往往不一定参与过上述职业内容为核心的培训。考评员自身的培训情况不可避免地会给资格鉴定的准确性带来偏差。
文秘行业内部的研讨与交流,扩展了考评员的眼界,进而推进秘书国家标准的完善,使得秘书职业资格考试更科学、更顺畅地发展。
最后,还要处理好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与高等秘书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掘资格考试的潜力和空间,充分搭建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积累学习资源,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电子档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