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爱群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自2004年由教育部发布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按照《要求》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全国有108所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示范学校。《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交际”。和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不仅教学的重点由原来的读写为主改为了听说为主,而且上课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综合模式变为了听说和读写分开的模式,更有高校在改革之初实施的是听说、读译、写作三种教学模式。教材也呈现了多样化。而教学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这一切都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改革。
对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要求》曾做过说明:“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还在具体的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中强调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GP)面临教学时数压缩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即将成为改革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到来之时,我们不经要问《要求》中所设定的大学英语教学蓝图实现了吗?ESP教育真的可以实施了吗?
笔者所在学校在《要求》发布之初的2004年9月就在全校全面铺开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软硬件上按照《要求》所要求的进行了改革。耗资1000多万的语言实验中心已在当年投入使用;从2002年开始实行读写和听说的教学模式试验,每年暑假派出大批老师参加教学培训,使老师们了解了诸如建构主义,多元理论等;对所有老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从2002年开始实行计算机授课的模式,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尝试,使老师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粉笔+教材”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
2004年改革之初,我校实行的是阅读、听说、写作分开的教学模式,其中听说是小班 (36人/班)教学形式,其他为大班教学形式。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发现,将阅读和写作分开,在教学上造成了一些困扰。由于阅读和写作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授课,所以,无法了解学生在阅读上的一些优劣势,但根据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出必然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协调,更何况写作课当时的上课规模达到了150人之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关部门做出了果断的调整。在2004级学生中实施读写和口语两个教学模块,听力以测试形式出现,为课外虚拟学分,而且这一模式一直在2007级学生中使用。从2008级学生开始,取消听力虚拟学分,听力和口语并为一个模块,听力继续采用期末测试的形式,成为听说模块的卷面分,而口语测试成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20%,剩下的20%是网络学习情况,10%为课堂表现。
根据蔡基刚的一项调查,让学校领导、教授、专家对今后五到十年英语5项技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其顺序为:听 (71%)、说 (68%)、读(62%)、写 (45%)和译 (24.6%)(蔡基刚,2011:21-29)。从《要求》中我们了解到,听说是这一轮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对读写能力的要求有所下降,但读写教学仍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的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1.读写教学中教师的付出与学生满意度低之间的矛盾
读写班级的规模最初为120多人,现有所下降,但也基本维持在70人左右。因此读写课基本属于讲座式教学,人数众多,无法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练习的机会,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也就很有限。但我们也知道,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的输出和复现的频率越高越好,未受关注的学生学习满意度下降。另外,读写的语言输出基本为写作和阅读作业,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做到同等的关注,那么问题就不能及时被发现,长此以往,学生感觉自己的写作或阅读能力没有提高,尽管老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满意度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早已注意到,笔者所在学校的读写教师大多有国外教育背景,对教学理念有相当的了解,且这些老师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从目前的任务型教学中深受启发,在教学环节中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巧妙地以一个个互相关联的任务出现,但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读写教学满意度不太高的原因还在于,课时与中学相比有了大幅缩减。在高中阶段,英语每周课时达到了10节课,还不包括晚自习和每周或是每月一次的检验性测试(诊断性测试),知识的复现程度之高可想而知。而大学英语每周两节读写课,这样的模块分割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无法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听说和读写之间转换。只有结束课程时才有某一级别的期末测试 (姑且称之为学期诊断性测试)即终结性评估测试。
2.听说教学中口语教学的高热情和低成效之间的矛盾
在蔡基刚对某一用人单位的调查 (蔡基刚,2006:41)发现,对口语要求加强的竟然占到了7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亮点在于采用了听说领先的策略。教师和学生在改革之初都对这一课程模式报以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会争相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口语能力,这也让广大教师看到了改革给教学带来的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出现了。口语是大学英语的模块之一,占1.5个学分。但是在四级考试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口语考试,而且口语考试成绩并不计入四级总成绩,而是单独发证。目前只有四级笔试成绩达到550分的学生才可以参加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如此一来,一些口语尚需提高的学生可能就失去了苦练口语的动力,另外,学生们认为,在将来的职场上,他们很少或基本不会要求使用英语,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由于没有适时的口语学习成就感作为支撑,他们渐渐地失去了对口语的热情,到了第四学期,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临近,口语课堂的推进就显得困难了,毕竟不少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仍然工具型。学生对学口语的成就感大多体现在各种类型的演讲比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口语测试中,然而参与这两类检测的学生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3.自主学习的困惑
笔者所在学校有耗资1000多万的语言实验中心,且这一中心也成为了省语言实验室示范中心。应该说我们有了很好的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硬件设备,但其中的有些问题仍然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改革之初,我们一共在语言中心装载了4家出版社的语言学习系统,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时代大学英语。随着对这些系统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新理念大学英语的学习系统中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基本没什么问题,素材也较新,而且新理念大学英语目前也推出了新的版本。但新理念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的界面不是太友好。在单元检测中的问题是无题库,每单元的测试只有系统给定的两套题,且学生的及格线无法自行设置。这就给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带来了一些问题,教师对网络的监控也存在一些不太便利之处。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是这四个系统中界面最友好的一个,学生进入自己的学习界面就会有各种提示。且教师可以手动拼题,可以设置测试的有效期和及格线等等。但经过多年的尝试,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也有很明显的问题,单元测试题量明显有限,每一题型如词汇题中有许多重复的题目。特别是阅读和完型部分题量较少。除此以外,这几套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共同的问题在于无法监控学生的挂机现象和学生网上学习的具体情况。由于测试题无详细的参考答案,学生也无法在做完测试题后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
自主学习的初衷在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自行调整学习计划和进度。但由于系统中的某些缺陷,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没能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仍然要借助老师的帮助。由于自主测试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缺乏学习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失去了做测试的积极意义。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学习系统无法与本校的自主学习平台兼容,学生在本校学习平台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本校学习平台中的学习无法兼容,因此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外的其他学习情况无法进入评价体系,大学英语学习系统除了课本的再现之外,没有其他可供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介绍。
听说教学在改革之初均为课堂讲授型,听力设置成虚拟学分,也就是不实行单独模块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听力,而期末进行听力测试,占0.5个学分。2009年笔者所在高校对教学模式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原有的16个听说课时分开,8个课时为有教师在场的听力自主学习,而另外的8个课时为口语上课时间。听说模块的教学就成了“课堂面授+有教师在场的自主听力学习+无教师在场的自主听说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听力水平不一,因此在听说模块我们实行了以上的调整。经过两年的实践,2009级学生的听力上课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一级别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以425分准)为80%。对于学生的口语除了课堂教学外,我校创新性地开始了“外语村”的建设,让学生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下沉浸式学习,每周四有一些外籍教师会在“外语村”进行相关的指导,外语村有诸如心理咨询室、医院、酒吧等等,学生如同在真实的语境中一样,有充分表现的机会。现在“外语村”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运行模式,这一形式的口语活动在我校进行了4年之久,有许多的学生从中受益。2010和2011年,笔者所在学校在湖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多个一等奖,且参与各类和口语相关的竞赛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
在不久的将来,听说教学的改革将会更加深入,主要是体现在授课形式以及好评价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更多仿真的语言练习场所将会出现,也就是说听说的授课模式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沉浸式方式逐渐获得扎实的口语能力。
读写教学从改革之今采用的就是“课堂面授+无教师在场的自主学习模式”。读写教学因班级规模大,师生互动难而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质疑是不十分妥当的。读写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译能力,与听说的注重语言输出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注定了这种课型中师生的互动不会像听说课那么频繁。
在如此强调听说能力的改革中,并不是说读写能力已经到了无需重视的地步。学生在读写方面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要求70词/每分钟,快速阅读要求为100词/每分钟。语言学家对母语为非英语学生划定的阅读评估标准60词/每分钟-非常慢,80词/每分钟- 慢,120词/每分钟-一般,150词/每分钟-快,180词/每分钟-非常快(冯启忠,2000)。这说明学生的阅读速度介于非常慢和慢之间,但我们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 这也说明了阅读教学不但不能忽视,还必须大力加强。本校实行改革之初并没有如有些高校过分压缩读写课时,采用的是平均分配法则,听说和读写每周各2个课时,总课时数为32。但是在班级规模大,每周仅仅两个课时的情况下,按每两周一个单元的进度,似乎能完成七单元,但很多的时候如果有课外知识的延伸和写作类专题知识的讲解,就只能完成六个单元,而我们的教材每册为10个单元,这样一来,阅读量就大大降低了。我们知道阅读在目前的通识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各类测试中阅读的比重仍然维持在35—40%,完型填空、翻译、写作都与大量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本校近60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师的访谈和各种座谈会,教师们都觉得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迎接新一轮以专业英语(ESP)为侧重点的教学改革,阅读教学是万不可忽视的。
要想改变读写教学的现状,就必须在无法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真正实现课堂面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目前,课堂授课课时一周2节,且同时完成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疑难讲解,大量的阅读实践只能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在语言中心需完成每单元的测试,但这一阅读量还远远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进行了新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探索,从2009年开始,在信息中心技术力量的支持下,开始了求索学堂的建设,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运行的学习平台,每一年都有类似的课程网站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大学英语2级和4级的读写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门户账号,进入课程网站,下载或在线观看教师所上载的各种文化类,语言类的素材,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与此同时,在求索学堂中还有精品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课外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有了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
同时,在课堂面授中采取小组负责制,每10人为一组,同时建立班级QQ群,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来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克服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带来的交流不畅问题,并且在QQ群中学生可以将相关问题给教师或同学留言,教师会及时回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成为了课堂面授的延伸。
未来的读写教学模式将剔除掉那些与读写要求不相符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呈现更加鲜明的个性,但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读写译能力,使学生顺利获得EGP阶段应有的各项能力,为ESP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
目前ESP和EGP的争论在各高校中进行,有许多学者或教师甚至是教学管理者都认为,目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部分的任务已经完成,ESP的实施将成为下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他们从高中课程体系改革中了解到,高中学生在阅读和听力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有人认为高中学生目前的水平已达到了接近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但这也是仅仅局限于985高校或是211高校,在众多的地方院校中,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更何况有些学校招收了许多预科生或是边远省份英语基础较差或很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要想实行从EGP到ESP的迅速转变,恐怕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在一个学校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也就是说一部分开始ESP教学的实践,而其他暂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则重点进行EGP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目前自主学习的硬件设施基本无大问题,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而软件的开发和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则是这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关键之处。目前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稳定,但题库中题量不够丰富,而且系统无法在学生做完相关测试后提供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需在系统中提供关于某一话题的课外背景知识介绍,并且适时提供国外文化介绍,让学生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 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完善,那么就可以使学生有事可做,,这会增强学生们学习成就感,从而提高对读写和听说课的满意度。
至于口语教学,检验教学成果是推动教学的最好办法,如果在一些大型考试中口语将成为考试的一部分,那么口语学习的成就感是有体现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中口语测试成为必考项目,而我们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口语测试只是一部分人有资格,这与听说领先的改革初衷是不相符的。因此,需要从测试的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在软件建设方面加快步伐,人机对话等功能应尽快实现,,也使一些比较胆怯的学生可以在现代化设备帮助下,能真正实现口语能力的提高。而“外语村”作为练习口语的最佳场所,应该常态化、规模化,这在人力物力方面需要有相当大的投入。大学英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和各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改革进一步的深化,最终实现改革的目标,实现英语通识教育(EGP)到学术教育(ESP)的转变。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和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1.
[4]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4):2 -7.
[5]冯启忠.论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与改革策略[J].外语教学,2000(3):5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