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健生
一
一座城市,连同它所管辖或标志的地区,应该有,而且总是会有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环境,积淀于历史,汲养于人文,风发于时代。民国以上旧方志多载“风俗”,其中就大体包含了一些类似于文化精神的内容,但远不足以与我们今天标举的城市精神相比。
所谓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风貌的写照,历史积淀的凝聚,政府人民智慧的集中,城市发展的路标。它不能靠主观空想而硬性设计,也不能用高调词藻来凭空渲染,更不好移植、引进甚至模仿、抄袭,搞得千城一面,彼此难分。当然,它也不仅仅是某种既定存在的概括与描述,而应当是立足于城市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着眼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既深刻地理解了其文化共性,又深入地认识到其文化个性,在全面、历史、具体、发展地挖掘文化资源、唤醒文化潜能、弘扬传统精神、提升时代眼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凝炼性、生动性、前瞻性与鼓动性。因此,恰当地提炼与精准地表述,非常必要。
二
作为淮北市文化精神的“淮北精神”应该如何来提炼与表述呢?
先看淮北的环境与历史提供的资源。
1.淮北市因煤立市,硬是在一片荒山坡上矗立起一座能源新城,靠的就是一种苦干、闯关、开拓、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与时俱进,资源枯竭状况下的艰难转型,城市实力与内涵的不断提升,也都是由于坚持了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发展崛起中,还要继续这种精神。这一精神的来源,一是五十多年城市历史辉煌业绩的映照,一是作为移民城市独有的原动力发挥。
2.淮北市是淮海战役决胜的主战场,总前委驻地、双堆集在市辖内,青龙集、陈官庄在边界处,不仅成了红色名区,也具有了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旅游资源。淮海战役为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而决战决胜的精神,一直教育、激励着淮北人民,充实了淮北市文化传统的内涵。而形成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文化符号,也转化成了适应和平建设年代的拼搏、进取精神的象征。
3.淮北人民在革命战争中踊跃支前,在国家能源建设中奉献了土地与人力;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援助与全国人民的支持。国家批准建市,远自上海,近至周边地区,五湖四海之人汇聚此地。而今城市转型,招商引资,全国各地的企业、商家、资金、技术,滚滚而来,知名度与吸引力逐日提升。淮北供献了能源,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4.淮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这里见证过商、周、秦、汉的辉煌,又处在苏、鲁、豫、皖的交界和黄、淮、海地区,南北东西,四通八达。建市以来,更有四面人才,八方财富,多样文化,无尽信息,齐聚此地,形成了历史文化、环境文化、区域文化、本土文化(江淮文化、濉涣文化)、移民文化、时代文化融通互补、共存共荣的多元多彩的文化景观。
再看淮北的现状与潜力显示的发展可能。
一、淮北资源枯竭,能源已非优势,城市转型是再生之重。以工业、商贸、旅游的经济发展结构来说,传统的煤炭、电力、纺织显然要让位给轻工、化工、食品,而工业的领头地位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随着信息传播的发达,交通的便利,淮北处南北之交点,东西之过渡,商业、贸易等大有潜力。加之近几年城市转型步伐加快,招商引资颇见成效,前景更为可观。
三、淮北的自然、人文景观,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我曾设想过山水、访古、红色、农业、矿井、民俗六种旅游产品,其线路时长都在一日以上。淮北的旅游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淮北软实力逐年提升,绿化城市,卫生城市,又不懈地冲击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个认识清醒的决策。事实证明,作为这样一个层次与格局的城市,经济上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城市特色上,还是以突出文化品位与文明程度为上,按适宜经贸发展、适宜旅游休闲、适宜永久性人居的“三适”型目标设计城市文化类型,从而形成城市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进而推动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勾勒出“淮北精神”的信息全图,而且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城市发展前景中的生命律动。这里想用四句话来表述一下我所感受与理解到的“淮北精神”:敢闯敢创,能战能胜,为人为我,多元多彩。
这是从淮北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城市创建、改革开放、城市转型以及时代赋予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归纳提炼出来的四句话。第一句突出的是战略思想,是务虚。“敢”字当头,科学闯关,智慧创新。这是淮北的立市之本。第二句强调的是战术举措,是求实。“能”字立骨,精心谋划,善于取胜。这是淮北的成功之道。第三句化用新中国历史上认同度较高的一句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奉献中发展了自己,也将在发展中继续奉献。这是淮北的动力之源。第四句,是不断改变着的现在,更是美好的未来。海纳百川,汲引众长,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内涵多元,成就多彩,这是淮北的圆融之境。(作者为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