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 晶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口语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来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的展示过程也应该是从读到听再到说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以读写为起点,以听说为操练过程,将视觉信息逐渐转化为听觉信息和口语信息。这一过程是从模仿到记忆的过程,采用“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刺激学生说话的欲望,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和指令。
(一)充分发挥“问”式教学的优越性。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人的记忆负荷,充分利用人的大脑机能,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知识和技能。“问”的方式有多种: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互问互答。
(二)通过教师的指令,实现真实性的交际练习。即教师确定话题、设置情境、制造信息落差、规定词语句式、分配角色等,要求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性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易不从难,避免随意性,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力争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人人有说话的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
以上是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内容安排模式,但在真实教学过程中,仅有理论是不够的,由于学习者的风格和情感因素的不同,课堂上的反馈就不同,能不能刺激学生说话的欲望,怎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这就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把握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心理,积极地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
(一)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认知风格差异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和认识具有各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些认知方式是有差异的。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1962)指出:“凡在知觉活动中依赖外在参照或受背景影响大者属场依存特征,反之属场独立特征。”心理学中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是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场依存者倾向以外在的社会参照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其行为是社会定向的,并且表现出擅长与人交往的技能;而场独立者倾向以内在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抽象的理论和原则感兴趣,这种人不注重别人所提供的社会线索,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
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和冲动型认知方式是卡根等人提出的。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它们是在相对复杂的认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或快或慢,或精确或失误的反应。心理学根据测试过程中的思考时间和错误率把认知风格划分为两大类别:(1)对问题思考的时间在平均数以上,错误率在平均数以下者,划分为沉思型;(2)对问题思考的时间在平均数以下,错误率在平均数以上者,划分为冲动型(王初明,1997)。沉思型的具体特征是:对问题深思熟虑,追求完美、确定的答案;冲动型的特征是:遇到问题急于做出回答,常凭预感猜测答案。
(二)学习者的性格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心理学上把性格有时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外向型的学习者由于练习外语的机会多而其学习成绩要优于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但后来有些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却发现,事实并非总是如此。研究者们分析,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对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了不同的策略。外向型的学习者其善谈和善于反应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输入和实践的机会,但他们往往不十分重视语言的形式;而内向型的学习者更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输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形式分析,尤其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占有优势。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语言认知的效度,还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以积极有效的方式获得语言技能。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品质和强烈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一旦进入某种情感状态,就会产生极其明显的动机力量。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如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恰当地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于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有明显作用。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游戏、卡片、绘画、唱歌、表演、小组活动、互相竞争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巨大兴趣,发掘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口语课上,教师更不能一言堂,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从认真准备讨论话题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模仿到记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转换生成条件,循序渐进地输入;从简单到复杂,谨慎又积极地推动语言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培训的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取得汉语学习巨大进步的同时,在心理素质与行为模式方面也可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品质,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自信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在经历了成功之后,亦会逐步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错误要给予充分的包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成功的期待。同时,口语课中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进多样化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堂中,要使留学生能够敢于表达,教师就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把它作为一种正常现象,委婉、适度地给予纠正、指导。如果单纯因为学生初学汉语过度紧张或不够熟练出现的问题,可暂时忽略,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绩若能及时获得教师的赞扬、肯定,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并由此增强自信心。
(三)调节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外向性格的学习者和内向性格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明显的不同。外向型的学习者喜欢多说话,乐于表达,喜欢交际,即使犯了错误,也无所畏惧。这样,获得的语言输出与输入机会就更多一些,特别有利于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不爱说话,往往不能容忍自己常常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把握不住课堂上有限的练习机会,可能在口语能力的提高方面会慢一些。对于不同性格的学习者,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有意识地调节学生的情绪。
情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教师不仅要注重内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要经常与学生在感情上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应对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爱,在课堂上有良好的情绪,授课时做到声情并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便自然地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便可转化为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进步。
[1]陈晨.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6]范玲荣.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诸要素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学学报,2006.1.
[7]刘君栓.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6.3.
[8]秦乐宇.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04.1.
[9]耿延宏.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教育效能[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
[10]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