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源市农机局 李淑惠
(1)发展现状。至2012年10月,涟源市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有:涟源市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涟源市星天伟业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入社农户226户,从业人员281人,拥有各类机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机组16台套、小型农田改造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耕整机102台、联合收获机85台、插秧机20台,资产总值达近591.85万元。服务范围涉及本市20个乡镇573个行政村,以及邻近的安化县渔水、新邵张家冲、双峰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边县市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两家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农户欢迎,“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二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三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户的联合与合作经营。
(2)运行模式。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经营服务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等机具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收入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作为合作社集体公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服务价格公开,耕地每亩100元、收割每亩100~120元,承若价格低于市场价;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3)主要问题。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全市只有2家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人员等,且以机收作业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二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大型农机具存放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4)几点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本市党委和政府及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支持机车库棚设施建设。目前,机车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三是规范建设。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属于现代农业企业性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市级财政应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