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预防的护理进展

2012-08-15 00:53:10李菊英聂晶晶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伤口溃疡

李菊英,聂晶晶

(1.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镜室;2.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主要是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并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亦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据2004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糖尿病足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截肢、致残等,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着新型敷料的出现和应用,患者对糖尿病足自我管理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临床糖尿病足的发病和致残率有所降低。本研究就目前国内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进展作一综述。

1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

对于糖尿病足,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必须与护理严密配合。除了严格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外,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局部处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积极控制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是并发糖尿病血管病和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4],故应积极配合控制血糖。在遵循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的原则下,力争达到空腹血糖<6.0 mmo1·L-1,餐后 2 h 血糖<9.0 mmo1·L-1,糖化血红蛋白<6.5%。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降糖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允许私自停药;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皮下注射,并教会患者自行注射技术,确保注射时间及剂量的准确性。注射部位经常轮换,以免皮下硬结影响吸收;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每日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应根据病情,每日做好3餐前、餐后2 h及22:00的血糖监测,并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快速血糖监测仪测血糖的方法及了解数值的变化,以提高患者对饮食及药物等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应注意加强饮食护理,正确的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合理调节饮食,严格控制糖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对重症者更应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并长期坚持。

1.2 足部的基础护理

对糖尿病足患者须每日评估四肢感觉、知觉,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的搏动逐渐减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应引起高度重视。

1.3 创面的护理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周期长、花费大[5],因此要求采用有效的方案去阻止溃疡的发展和加速溃疡愈合。此时必须强调伤口的护理,包括清创、引流和感染的控制,这些在促进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常规的糖尿病足护理中,使用的传统敷料为惰性敷料,具有保护创面、吸收渗液的功能,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单,且价格便宜,但它不参与伤口愈合的过程,只能促进局部干燥,敷料干燥时可产生创面收紧性疼痛,如渗漏快速,需要频繁的更换敷料。另外检查敷料时由于过度粘连会造成患者剧烈的疼痛,并且破坏上皮组织,影响愈合速度,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缓慢[6]。

近年来,随着“湿润伤口愈合”理论的出现(湿润的坏境中伤口愈合更快),并随着材料学及工业学的进步,伤口敷料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纱布敷料,经合成敷料和生物敷料,再到新型医用生物合成敷料,所有这一切都使临床创面护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7]。

新型敷料具有保持一定湿度的功能,为伤口提供了一种接近生理的愈合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增生,有利于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具有自溶性清创,促进伤口表面坏死组织的溶解和吸收,促进内源性生长因子的释放并发挥其活性的作用,能保持创面恒温,利于组织生长,无结痂形成,避免了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8]。且在敷料更换时无痛,保护肉芽颗粒及新生组织不会因更换敷料而撕脱,从而有助于溃疡早期愈合。临床研究[9]显示,新型敷料佳可贴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水胶体敷料和凡士林纱条敷料,其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也较水胶体敷料和凡士林纱条敷料明显缩短,并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糖尿病溃疡面的细菌生长。

应根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专业敷料,使糖尿病足溃疡的局部处理得以规范化。王威等[10]根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专业敷料对18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换药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全部保全了肢体及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黑痂、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选择水凝胶类敷料如清创胶、水解胶、外用透明薄膜类敷料覆盖,以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2 d换药1次;急性感染、渗液较多的伤口可先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伤口,后用银离子敷料外加泡沫类敷料,以控制感染、吸收渗液,促进伤口愈合,2~3 d换药1次;肉芽组织新鲜、渗液较少的伤口选择脂质水胶或水胶体敷料如安普贴等与透明贴并用,以保护创面,维持伤口湿润,促进创面愈合,5~6 d换药1次;慢性感染的伤口选择藻酸盐敷料或水凝胶作空腔填塞敷料、覆盖水胶体敷料或透明薄膜类敷料,以溶解坏死组织,吸收渗液,促进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的生长,3~4 d换药1次;其他创面较深、较大者可选择银离子类(纳米银)敷料;肉芽水肿、出血选择藻酸盐类敷料;腐臭伤口选择含碳敷料等。新型敷料种类多,任何一种敷料都具备其独特适用的伤口创面。因此,使用新型敷料要根据不同敷料的适应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伤口类型、伤口进展阶段、皮肤状况等,综合评估伤口,才能适应不同条件下创面的治疗需要,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积极进行全身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1]。

1.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的可能,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容易丧失治疗的信心。随着对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及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易过度紧张和焦虑,表现为苦闷、焦虑、抑郁、焦躁不安等。糖尿病足的溃疡及异味,使患者自尊心下降,依赖别人增加,社会支持减少,生活满意度下降。因此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同类患者康复的实例,指导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宣传自我防护对控制病情的意义,尽量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确立,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平静、乐意地接受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12-13]。李静等[14]对46例无抑郁既往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 糖尿病足的预防

2.1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受传统“治病吃药”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能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即使外出都会随身携带药物。但他们在糖尿病足护理方面知之甚少,不清楚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如此一来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直接导致了糖尿病足发病率的升高。

近年来随着对自我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总体行为等)认识的提高,让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变自身行为习惯以配合治疗,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下降。有研究[15]显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已经认识到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用药依从性较好,而足部护理和血糖监测方面执行较差。另一项以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积极度的临床研究[16]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高,积极度不理想;慢性病患者的积极度可以有效地预测其自我管理行为,积极度的提高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因此,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鼓励其建立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案以配合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要向患者传递一种知识和理念,适当时还得采取一定的方法。在临床中,有人采用行为转变理论以帮助患者建立足部自护行为,结果发现,相对于单纯的知识宣教,随着时间的推进行为转变理论这一方法能显著地改变患者的自护行为,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足部护理观念,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率[17]。

2.2 通过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离不开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也是非常之重要的环节。据调查,大部分患者早期对糖尿病足的防护重视不够,缺少足部护理的有关知识[18]。因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在院外治疗,对足部的防护知识极为缺乏,盲目错误的足部护理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引起足部组织抵抗力减弱、损伤、感染。因此,抓住患者在院的机会,系统有效地灌输预防、诊断、治疗糖尿病足的有关知识非常必要。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19-20]。司冬芹等[21]从临床出发,认为预防教育应从低危着手,中、高危患者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预防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罗予晓[22]通过对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评价教育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糖尿病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优良率达90.3%,教育后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足部护理人数明显增多。认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陆樱珠[23]将糖尿病足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或者相似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足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愈合率及截肢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其认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3 小结

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合理的足部护理、新型敷料的应用,可以达到改善糖尿病足溃疡面的愈合;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等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足带来的致残率、截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临床护士或专科护士不仅要做好这些临床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而且要进行跟踪评价,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合格患者要反复讲解、多次指导、重新评价,直到正确掌握为止。只有在患者充分掌握了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到了自我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沈稚舟,吴松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28-294.

[2]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2(11):242-243.

[3]陈琼芳.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18(4):292-294.

[4]Lehto S.Ronnemaa T.Risk factors predicting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IDDM [J].Diabetes Care,1996,19(6):607-612.

[5]王爱红,赵提,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6]俞慧琴.保湿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560-561.

[7]赵琳,宋建星.创面敷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24-1726.

[8]姚鸿,陈立红.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0-1052.

[9]曾宪林,简小飞,黄杰.新型敷料Glycocell促进糖尿病溃疡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9,33(5):267-268.

[10]王威,谷涌泉,俞恒锡,等.糖尿病足胼胝下溃疡的伤口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46-747.

[11]李莎,钟晓卫,付徐泉,等.专业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8):932-933.

[12]程玉霞,刘彦君,刘建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指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3-675.

[13]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27-28.

[14]李静,葛秀洁,许文燕,等.老年糖尿病足患者46例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6):475-476.

[15]王群,万巧琴,尚少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7):14-15.

[16]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17]吴丽萍,李亚洁,张缀琴.行为转变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086-1089.

[18]陶秀兰.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57-158.

[19]范丽风,张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20]王芬.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17.

[21]司冬芹,王平,梁军.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7):476-477.

[22]罗予晓.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4):47-48.

[23]陆樱珠.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影响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30-231.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伤口溃疡
伤口
青年文摘(2021年17期)2021-12-11 18:23:02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怎样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都是“溃疡”惹的祸
伤口“小管家”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