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光,张远忠,周叶群
(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放射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原发性肝癌多为肝细胞肝癌(HCC),其发生率高,占肝脏恶性肿瘤的9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东南亚和非洲为高发区,每年全球约有125万人死于此病,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第2位癌症杀手,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亚硝铵化合物、类固醇性激素、代谢病变、饮酒等。我国病理学家在Eggel分类法的基础上把肝癌分为;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小癌型;按组织学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1-2]。
肝细胞癌的双期或多期螺旋CT动态扫描的临床应用已有许多报道,以前常规普通CT由于扫描时间长,很难抓住全肝的动脉期,从而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而使用64排CT多期扫描可以获得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影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笔者通过对湘雅萍矿合作医院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的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9~75岁,平均46岁。主要症状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均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VCTXT型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方式为肝脏多期连续容积扫描,然后使用N emoto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碘佛醇80~100 mL,注射速率3.5~4.5 mL·s-1,分别于 20、40、200 s扫描获取动脉期、门脉期和延时期图像。
32例患者中有20例为巨块型,病灶最小直径为4 cm,最大直径>20 cm;6例为结节型,肿瘤最小直径为0.4 cm;6例为弥漫型。
32例中有30例动脉早期呈明显强化,仅有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肿瘤内可见病理血管者21例(封四图1A),有18例可见静脉期早显。门静脉期有25例增强效果逐渐呈低密度 (低于正常肝组织密度)(封四图1B-C),7例肿瘤内可见坏死的更低密度。延时期有30例病变呈等密度接近平扫密度。另有9例可见肿瘤假包膜征象,6例可见肝动静脉瘘形成,12例有腹水。
肝癌的动脉期增强和肝癌的血管构造有关,这是因为无论有无肝硬化或肝癌包膜,肿瘤结节无一例外地由肝动脉供养。本研究中32例患者动脉期肝动脉增粗、肿瘤内丰富的血管网也进一步证明,肝癌肝动脉供血较小的富血管肝癌结节新生血管分布均匀,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增强。随着肿瘤的直径增大,肿瘤内部血管分布不均匀,癌细胞生长旺盛区血供丰富增强明显,而纤维基质较多区无明显增强,同时会出现变性、坏死,在动脉期表现增强密度不均匀。尽管本研究中93.4%的患者在动脉期发生明显增强,但仍有21.9%的患者表现为低密度。有学者[3]认为,肝癌的增强程度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本研究中32例患者有30例动脉早期有明显强化,仅有2例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有28例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密度(与强化的正常肝组织比较),仅有3例呈稍高密度影。延时后有30例接近平扫密度,2例稍高于平扫密度。
门静脉期肝癌表现为低密度,并不是肿瘤没有增强,而是“阳性门静脉伪装”效应。门静脉期大量造影剂汇入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密度迅速增加,即使在动脉期是高密度的肝癌也成为相对 “低密度”的肿块。但本研究中仍有在门静脉期有明显增强,1例有2个结节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可能是无包膜的肝癌周围的癌组织通过相通的肝窦获得门静脉血供,形成门静脉增强;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回流至肝脏造影剂量的减少,富血供的肝癌仍表现为高密度。
延时期不能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但是对于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的定性和鉴别诊断还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出不均匀的等低密度反映了肿瘤内部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延时期扫描是鉴别富血供肝癌和肝血管瘤重要的检查技术。
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受扫描速度的限制,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动脉期影像,从而给定性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64排VCT由于扫描速度快,可以获得三期甚至多期的增强扫描影像,并且可以超薄层扫描,明显提高早期和小肝癌的检出率。肝脏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动脉期能较好地显示肝动脉和肿瘤血管,可以看到肝癌中的动静脉瘘,这在常规普通CT扫描中是难以看到的,对肝癌的供血血管的变化、病理循环、肝癌病灶及血流动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扩大了肝癌的CT诊断应用范围。
[1]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7-561.
[2]卢炳丰,黄仲奎,尤莉玲.小肝癌的病理与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6):648-651.
[3]崔书安,张小鹏.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41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