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彪,章晓燕
(南丰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西 南丰 34450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6%~33%[1],以青壮年多见。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明确病因、迅速止血。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2]。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在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状态上疗效显著,和进口同种产品无区别,同时安全性突出,在正常血管内无血栓形成危险。笔者在内镜下应用巴曲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南丰县人民医院因呕血或黑便门、急诊入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3例,男 37 例,女 26 例,年龄 23~74 岁,平均(50.36±6.12)岁。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出血量400~1 200 mL不等;发病时间最短为1 h,最长48 h。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如血红蛋白(Hb)低于 70 g·L-1、血压低于 90/6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给予输血,使其血压稳定在90/60 mmHg以上再行治疗。将63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0 例,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50.40±6.71)岁;对照组 23例,男 12例,女 11例,年龄(50.25±5.86)岁。 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采用Olympus GIF—130电子胃镜,一次性3号硬化治疗针。取巴曲亭(山东蓬莱诺康医药有限公司)2 U加注射用水20 mL,胃镜进入后充分冲洗,观察出血部位、溃疡大小;在溃疡与正常组织间分 4~6个点注射,深度为 3~5 mm,进针方向<70o,每点注射1.5~2.5 mL。经胃镜钳道喷洒生理盐水,观察有无出血,退镜。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给予补充血容量,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0.2 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6~8 h 1次;应用8%去甲肾上腺素盐水100 mL,每4~6 h 1次分次口服;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止血敏3.0 g+止血芳酸0.4 g静脉滴注。
1)内镜复查证实出血已停止;2)大便潜血转阴;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呕血及大量黑便,3~5 d内粪便逐渐转黄。以上3条中任何1条成立即认为成功止血,否则为失败[3]。有效率=成功止血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40例患者在内镜下注射巴曲亭后成功止血38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成功止血17例,失败6例,有效率为73.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全身或局部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的不合理、不规律性,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给患者个人增加了痛苦也给其家庭带来了负担,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内镜下注射药物止血具有所需内镜附件简单、操作简便、费用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巴曲亭的主要成分为矛头蝮蛇巴曲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前者可水解纤维蛋白原(Fbg)Aa,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1—16,使其成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进血小板凝集与凝血酶活化的效应,再水解其释放出纤维蛋白肽B(FPB)1—14,激活凝血因子XⅢ完成纤维蛋白网而达到止血效应;后一成分FX-a能将浓集于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X激活成Xa,促进凝血酶的形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的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从而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作用[4]。笔者采用内镜下注射巴曲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率为95.0%,止血效果可靠,且术后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也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巴曲亭在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方便、安全、可靠。
[1] 赵酷,刘晶.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08,20(3):38-39.
[2] 邹多武.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0):658-659.
[3] 李俊达,何剑琴.不同Forrest分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8(4):248-250.
[4] 刘大湖.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