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培养本科应用人才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建议

2012-08-15 00:52吴光炳
关键词:研究型应用型办学

吴光炳

(武汉工业学院 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

独立学院培养本科应用人才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建议

吴光炳

(武汉工业学院 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

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独立学院经历了观望、认可和规范三个阶段,其培养目标经历了克隆校本部到差异化发展的演变。独立学院培养应用人才遇到了来自观念和偏重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障碍。在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应用人才是前提,创新课程体系是核心,建设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健。

应用人才;评价体系科研导向;创新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

一、应用人才及特征

目前,对中国高等教育有多种划分法:一是依据学科门类分为综合型、专业型和职业技术型三类;二是从人才培养视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三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权重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类。按上述分类和现行招生制度,独立学院属于“三本”,也就是说,其生源介于专科之上、普通本科之下,其人才培养模式既与一本和二本有别,也与高职高专有异。于是,一些独立学院经过论证和反思,纷纷提出应用型定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与研究型相对应,它是指培养的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就独立学院而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上要超越高职高专的学生,有较为完善的指导实践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系;在实践能力上要超越一本高校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适应社会能力强,从事基础工作上手快。如果说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是“知道怎么做”,一本学生重在“论证为什么这样做”,独立学院的学生就应该不仅了解为什么,而且着重敢去做,怎么做得最好。

独立学院应用人才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从办学类型来看,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人才为己任,这一目标决定办学定位不是研究型大学,也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是属于教学型大学。

从人才需求看,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时,及时对专业结构做出调整,保证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要对培养什么样的应用人才发挥主导作用。

从服务对象看,独立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中国的独立学院相当于国外的社区大学,其主要职责和任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特征和特殊的文化资源筹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与从事课程开发。这是独立学院从地方筹措各种办学资源,发挥实际作用的社会基础。

从培养目标看,它以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为培养目标。应用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与研究型人才相比有所不同。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根据多年实践提出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为应用人才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专业素质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板块完成,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做人,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角色转换能力,自解能力、自控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知识结构合理以“够用”为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具有与动手能力匹配的相关知识,如广告学专业要具备一定的工科知识,市场意识,知识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强是运用人才的落脚点,是与一本学生的重要区别,也是检验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最终标准。

二、应用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把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是降低人才标准,等于是培养专科学生。实际上,应用型是社会对人才的一种需求,它要求这类人才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为己任,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国外培养的应用人才中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还有研究生层次。不同层次的应用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培养模式也是多样化,如英、美创立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创立的企业参与高校教学和管理的模式,日本推行的“官产学协作”模式等。因此,独立学院本科生从事实际工作绝不是“低就”,应用型不能和低标准划等号。我国教育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计划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中逐步增大专业硕士比例,2015年要达50%以上就是佐证。

另一方面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需要扎实的理论。有人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削弱一些理论的学习,多开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固然应用人才要有动手能力,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运用而言,还有动口、动笔等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其理论知识与研究型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层次的应用人才必须具有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应用和实践是肤浅的。不能想象,电视原理都不懂的人能设计、调试电视机。也不能想象,对电学基础理论仅知皮毛的人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子产品。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不能削弱理论的学习,反而应加强一些基础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专业学习必需的理论知识要强化,使学生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平台,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上有后劲。如果过分强调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削弱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势必降低独立学院应用本科教育的质量。

(二)评价体系偏重科研的导向。目前,很多民间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和评选活动都带有鲜明的学术研究导向,大学排名中的指标大多与科研条件有关。如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的数量,SCI、EI、ISTP检索情况,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数量,省部级以上的奖励等;即使对教学的评价,也几乎都集中在学位点情况的评比上,这些不能不对独立学院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以科研为导向的评选活动,不仅在实施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滋长浮躁、造假之风;而且用单一的教育思想、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指标评价独立学院,其结果会导致千校一面的不良格局,不利于多样性人才的培养。

(三)办学条件欠缺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所高校的兴办,初始投资较大,这些投资包括征地、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科研行政用房、体育活动场地等等,少者几亿,多者上十亿。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对于公立大学还是独立学院,不论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相比而言,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投资约束要明显大于公立大学。约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独立学院投资方资金实力大多不强。客观的说,中国的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时间较短,实力较弱,用以办学的资金有限;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投资方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在初始投资时采取非一步到位的策略,往往采取“以学养学”滚动投入的办法,由于初始投入不能完全到位,学生的实验、实训条件受到限制,势必影响培养质量。从管理体制方面看,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大多是名义上的,院长无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际上还是董事长说了算。大多数董事长非教育出身,他们做企业是行家里手,但对于管理学校不是很熟悉,这就会使得院长的行政管理、决策难以落到实处。

(四)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目标趋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上,独立学院纷纷提出应用人才的培养,但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一般性要求,如厚基础、宽口径等,宽泛而又空洞,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模式,没有突出具体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相关特色,导致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没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千人一面”,它们只能与一本院校的学生说一样的话、想一样的事、在就业市场上丧失了竞争的优势。虽然自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来,各独立学院都积极走“优”“独”“民”的道路,努力创建自己的特色。但是为数不少的独立学院还是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据对湖北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统计,75%以上的专业人培方案与本部雷同,克隆的痕迹较重。

三、培育高质量应用人才的建议

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应用人才的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本文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赢得社会认可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社会对其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人们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认为只有“国办”才是正规的,高等教育应由国家包办,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和意义认识模糊,对教学和管理水平等存在这样那样的疑虑,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宣传,形成正确对待独立学院的共识环境。中国的独立学院在短短10余年发展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有目共睹。2003年至2009年,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我国民办高校招生数从37.62万人增加到140.15万,增长2.73倍,累计招生684.65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14.01%。民办高校从175所增加到658所,其中独立学院322所。据估算,民办高等教育对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为15.45%,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6.73%的贡献率。

由此可见,独立学院为中国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教育大国的地位。独立学院既是民办高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应该对独立学院实行与公立高校相等的国民待遇,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质量工程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

(二)独立学院要增强培养应用人才的紧迫感

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独立学院要尽快完成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型。从总体上看,由于民众对高等教育市场的旺盛需求,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卖方市场。但这种“人口红利”时期,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接近峰值状态。而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则呈增加态势,一是国家为了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新建、扩建高等学校数量,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由1980年的675所增加到2010年的1908所;二是现有高校不断通过扩招等措施,使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成倍增长,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由1980年的114.37万人增加到 2010年的2000万人;三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吸引中国学生到本国留学而大力拓展中国市场,这为高中毕业生增加了出国留学的选择。

由此可见,未来不太长的时间中国教育市场将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独立学院要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出路只有一条,从三本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独立学院办学现状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各校应用人才培养的新路。

(三)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修订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办学之初,人培方案克隆校本部尚可理解,但不宜长久,独立学院应该尽快从校本部克隆过来的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围绕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从2004年独立办学到现在的7年间,遵循“以市场和社会需要确立应用人才的规格和层次,以应用人才为主线确立课程板块,以专业学习需要确定课程(含课程名目、课程时数和课程内容)的“三以方针”,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三次修订和完善。以2009年版人培方案为例,一是在传统三大板块课程的基础上(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增加了实践课和素质教育两大板块;二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实践形式有课程内的实践,也有单独的实践课,有分散实习,也有集中实习。三是对理论课采取倒推的办法确立课程体系,即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确定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每门课开多少课时、重点讲授哪些内容、选用什么教材。平均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与最初方案相比,各专业的课程变更达8门之多,强化了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建设稳定的“双师型”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能否保证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各类高等院校发展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之一。一方面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熟知前沿科学,掌握先进理论的教授、学者,另一方面也需要配备一大批既有学术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他们可以是工程师、律师、经济师、会计师、监理等。为了保证稳定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独立学院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职为主”的师资队伍。

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些学校采取校内培训和学企合作的形式值得学习。校内培训主要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单位,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产企合作,主要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到企业中与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文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如果条件允许,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考试取得专业技能职称证书。

(五)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和社会、企业、行业、社区保持紧密联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联合办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来校上课,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到工厂、行业、社区进行实地授课。我国独立学院对请进来较为重视,但走出去做得不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09A05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B32)

[1]钟秉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2]任丽婵.我国大众化以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4]杨安怀,钱明慧.论我国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多重约束[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5]高宝玲.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2009,(12).

[6]刘易,王小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研究型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