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法探析

2012-08-15 00:52梁迎春赵爱杰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社团

梁迎春,赵爱杰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学工部,江苏 镇江 212013)

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它对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在就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社团具备职业启蒙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社团是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启蒙和形成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能够自发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素质等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探索。这种职业启蒙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的定位、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成才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觉提高个人素质及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

(二)社团具备能力拓展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团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看,高校学生社团具备社会沟通功能、就业服务功能、就业观导向功能、素质拓展功能、凝聚激励功能、校企文化对接功能。[1]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新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大学生个体核心就业竞争力。

(三)社团具备校园文化载体功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校园里极富感染力的群体文化,是极富个性化、广泛化、时代化、开拓化的文化系统。通过社团文化的影响,能够创新社团自身组织文化,形成多样化社团文化类型,保障校园文化主流化和多元化。社团文化通过各种社团活动,着力于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坚定的信念。因此,要形成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主导社团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就业氛围。

(四)社团具备自我服务功能,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形式多样化

社团具备自我服务功能,能够在学校就业工作与学生中搭建桥梁,通过活动的开展,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就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充分融入,使就业指导多渠道、经常化教育成为可能,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通过社团活动和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能够增强就业指导效果,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一)塑造社团良好形象,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高校学生社团要在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扩大社团吸引力,最大限度的将大学生吸纳进来,这是社团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社团应该从塑造良好形象入手,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以学生客观需求为中心合理定位社团宗旨。随着大学生个体意识的逐步增强,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关注自身,更看重社团能够增加知识、提升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工具性价值。那么,这就要求社团开展活动的宗旨必须契合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动机,二者必须具有高度统一性,社团才具有较强吸引力。二是社团要突出特色,打造自身的活动品牌。高校社团要发挥自身特色,在满足学生就业和提高自身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将学生兴趣爱好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打造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品牌社团活动,扩大社团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理顺社团内部运作机制,充分调动社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社团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使社团成员在社团的活动场所、言论空间、表现机会上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使社团成员的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社团应减少内部管理成员和普通社员锻炼机会上的巨大差异,对社团成员给予提拔或组织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健全社团管理机制,发挥社团成员在学生群体中传帮带作用

保证社团及其成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是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社团必须通过社团成员将学校就业政策、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能力提高等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传输给身边尽可能多的同学。这需要社团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外部政策引导。首先,要完善和加强社团指导和培训机制。就业指导部门应为社团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师,并聘请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人士为社团成员进行就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并定期召开内部工作学习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社团成员发挥传帮带作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应该建立一种以能否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了解就业创业知识为主要指标,以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大学生社团发展情况的科学评价机制。而且,将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团成员的就业能力、增强社团成员的就业意识,提高广大同学的职业规划意识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高校社团管理机构在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对于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社团和个人采取激励措施。要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2]最后,要增强社团成员的服务传播意识。通过定期学习、交流、汇报等形式提高社团成员的传帮带意识,社团成员通过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班级活动,通过个人魅力等方式将职业规划、就业教育等传播到班级、宿舍、朋友。

(三)鼓励建立就业创业类社团,充分发挥其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高校创立就业创业类社团,是高校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高校所创立的就业创业类社团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明确未来发展和奋斗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职业技能、择业技能、求职技能,为求职择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类社团往往能够满足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初步需求,提高广大同学的就业创业意识,培养更多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毕业生,不断延伸就业指导工作触角,使就业指导教育充分发挥其实效性。此类社团在活动经费、专业化水平、社团发展、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大指导扶持力度,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团的专业水平;规范社团机制建设,推进社团创新发展;加强社团和社会的联系,开展创业成果转化工作。[3]

(四)加强网络和实践平台建设,增强社团在就业指导中的影响力

网络和实践两个平台是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有利保障。一方面,加强社团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社团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社团网络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团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要通过网络完成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兴趣等方面的调查,创新就业知识学习的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社团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能超出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的知识和想法,提高对自身行为进行分析和治理的能力,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社团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使学生接受到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专业以外其他方面的学习与熏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五)打造社团独特的就业和创业文化,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文化应不断丰富社团文化的内涵,增强社团文化的时代性,提高社团文化的品位,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社团应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就业创业教育进行自身内涵发掘,并注重发挥社团文化的导向性功能,加强社团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结合。高校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至为重要。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把社团工作纳入高校工作的总体格局,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社团的思想理论阵地。从而,社团通过自身活动打造独特的就业和创业文化,为高校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就业氛围。

[1]高秋萍.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9)中:169-170.

[2][3]李强天.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96-98.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社团
缤纷社团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