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英
(英山县教育局,湖北 英山 438700)
新形势下规范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思考
裴英
(英山县教育局,湖北 英山 438700)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对义务教育中小学食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各中小学食堂财务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些信息“失真“、执行“不力”、配备“弱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现状,提出从“规范建账“、“规范核算”、“规范内控”、“规范会计基础”几方面进一步规范,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
规范;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寄宿制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同时随着农村外出打工族的增多,农村中小学出现在校生中有60%属于留守儿童的现象,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住宿率达70%以上,在校就餐率也高于了70%,中小学食堂的规模也相应扩大,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就餐难”的老大难,与此同时,对农村中小学的食堂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在进行内审时发现,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在审计和检查过程中,通过实地查看账据,和教师座谈了解,听取校长的意见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也逐步规范,彻底扭转了原来的“包包账”、“流水账”、“口头账”、“清单账”等现象,但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核算信息“失真”
这里所谓的“失真”并不是账务虚假,而是指由于目前中小学食堂所采用的收支结账原则及核算方法不科学,核算不规范,导致从中小学食堂账面上看到的财务信息并不能真实反映食堂运行状况,所提供的信息也不能为领导作出决策提供依据,相反会因此而发生误导。
(二)财务制度执行“不力”
各中小学虽然都相应制订了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并在教职工会上讨论通过,但在真正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内部制度要求操作,程序过于简单化,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导致财务管理中出现一些疏漏。
(三)机构人员配备“弱化”
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顶着双重身份,既是专任教师,同时又是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在勤管处或总务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目前全县除县一中单独设立了财务处室开展财务工作,其他中小学都没有独立的财务处室。正因如此,会计人员的主业一般都还是教书育人,财务核算则成了副业,或者说是另外算1/2或1/3个工作量进行量化,这也是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现状,针对国家新机制改革和《会计法》的要求,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事业费全额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后,如何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已提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中规范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更是刻不容缓,结合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现状和个人在基层工作的积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和明确。
(一)规范建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会计账簿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载体,也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只有规范设置并有效利用会计账簿,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通过会计账簿反映的信息来提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所以要求会计账簿必须规范,登记的内容必须真实、完整,不真实、不完整的会计账簿,会误导会计资料的使用者,对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而言,就是不能如实反映食堂经营收支实际情况。如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学食堂只建有总账,没有相应的明细账,或者明细账不具体;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收支确认原则,以致经营收支信息失真。
针对这些问题,中小学食堂规范建账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为进一步体现中小学食堂“公益性”、“服务性”原则,食堂财务单独核算,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独立设置食堂会计账簿,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兼)职会计人员。由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履行管理、监督的职责。但对于只为学生提供蒸饭服务的小规模食堂的收支,可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不独立核算、独立建账。依法设置的账簿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建账监管。2.各中小学食堂必须设置一套完整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3.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收支确认原则,确保账簿记录真实、完整。
(二)规范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客观性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结合《中小学会计制度》要求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对中小学食堂提出的财务核算要求,中小学食堂财务核算应在采用权责发生制收支确认原则的前提下,以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账记账法。目前各级检查中普遍发现,中小学食堂财务收支主要停留在一个收支结算层面,即每学期结束,学校会集中进行结算,把所有的收支情况公开,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会整理一份当期食堂财务收支的结算清单,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后就算结束了,财会人员相应记账,但从账面上只能反映收支,不能反映材料、原料、债权、债务等情况,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校食堂收支状况,导致由于未核算库存原材料而出现食堂严重亏空的假象,或者未核算债权债务,账面上出现大量结余而违背“公益性”原则。所以,加大力度规范中小学食堂财务核算已成为必然,也成为了规范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1.参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学会计制度》,依据中小学食堂实际业务,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依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如:很多中小学食堂目前都启用了刷卡消费设备,食堂一般应以充值卡或饭菜票方式结算,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时,以师生实际支付的伙食费作为食堂伙食收入,之前学生充卡值只能在“应付及暂存款”中进行核算。如确有少量以现金直接结算餐费的食堂,以食堂收取的餐费现金总额作为伙食收入。学校食堂开设的小灶及接待用餐应记入食堂代办伙食收入。上级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等拨款,直接计入财政补助收入。实行包餐制供应的食堂,向学生收取伙食费实行学期(月)初预收,月末结转确认收入,期末结算,多退少补。每月末,食堂以当月供应就餐次数、就餐人数、伙食标准为依据,在预收款中结转确认当月伙食收入。预收伙食费时,学校须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伙食费收取标准和计划就餐次数;学期末以学生实际就餐次数和学期初计划就餐次数的差额为依据,向学生结算伙食费。
2.为如实反映食堂收支情况,会计核算时坚持相关费用的合理分配。食堂支出成本,应坚持以食堂日常经营服务活动的各项直接支出为核算内容,非财政性资金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燃具、灶具、餐具、冷气设备、交通工具等),可能根据相关规定和不同设备的折旧年限,按月提取折旧费。水电费应合理分摊,不得全额在食堂账或公费账中报支,食堂房屋日常维修和维护经费,应计入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纳入食堂成本支出。对食堂采取不定期的菜价合理性调查、市场价对比、同类食堂比照等方式,控制成本,重点保证学生伙食费能全额用到学生伙食上。严格区分教师伙食支出和学生伙食支出,在食堂就餐的教职工伙食费应由教师自行支付。提倡教师就餐与学生同餐厅、同菜肴,防止出现“教师挤占学生伙食费”的嫌疑。
(三)规范内控,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完整性
《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以此为依据,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对于中小学食堂来说,作为一个会计单位,自然应该按照《会计法》及其配套要求,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内控目标,是保障内控制度实施的第一道防线,而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控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就无从谈起。学校食堂由校长任主管领导,分管领导、事务长、记帐员和物资审核必须由学校正式在编人员兼任,下设采购、验收、报账、保管和主厨等人员,做到分工合作、职责明确、监督到位;坚持每天有一名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食堂值班,检查饭菜质量、价格核定和就餐纪律,抓好食堂卫生“五常法”制度的全面实施;学校行政会议要一月一议学校食堂运行情况,全面掌控学校食堂运作的全过程、食堂财务的合理性和食堂管理的满意度。实现钱账分离、钱物分离、职务分离,加强物资采购、验收、领用、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堵塞漏洞,禁止浪费和损失。杜绝单位负责人为卖人情,大批购置原材料,造成严重积压甚至霉烂变质的现象发生。
(四)规范会计基础,注重复合性人才培养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注重培养复合性人才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在规范建账、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及时反映学校食堂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要严把入账关,对不合规的发票及“白条”坚决不予入账;教育主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对屡教不改者,要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公布于众,让收取的学生生活费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多退少补,为学生自己享用。
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对会计科学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知识得到更新、充实和发展,这就要求全方位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校长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教育法纪法规、财经法规的学习培训。对新上任会计应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为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业务能力。要重视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复合性人才。
[1]湖北省会计学会.会计基础[M].2010-09.
[2]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会计制度[M].1998-04.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Z].